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教學反思寫好,教育工作中,教學反思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倍的認識例3教學反思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倍的認識例3教學反思篇1
數學學習是一個學生自己主動建構數學意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主動與教學材料、教師等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數學知識、技能與能力,良好的思維品質,發(fā)展了積極的情感與態(tài)度。
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數方塊”這一情景,讓學生去數有多少個?然后追問是怎樣數的?要求每位學生能通過動口、動手等操作活動來勾起對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的舊知的回憶,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又喚起對新知學習的欲望,“數100個方塊到底有什么作用?”學習動機的正確把握是理解1000這個數的含義的關鍵。我乘勝追擊,同桌合作,將兩人手中所有的方塊計數卡合起來,再次數一數有多少塊方塊。學生的活動是:1個百、2個百、3個百。10個百地活動開了。有的說我手中的是5個百加上你手中的5個百就是10個百,這兒共有1000塊通過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過一百一百地數,數出10個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讓學生一百一百地數,學生數,老師將一張張平面的有100個小方塊的計數卡貼在黑板上,慢慢地,平面發(fā)生了變化,成了一個大的正方體,從而再次感受到1000塊方塊就有這么多。課件出示:從1個小方格變成10個小方塊,再10個10個地變成100個,再100個100個地成為了1000個。此時的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對1千這個數是怎么得到的進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點的落實到位,滲透了十進制數之間的進率。
“數”方塊貫穿于整個概念學習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學生掌握了學習數的數學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數感,發(fā)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讓學生經歷了1000數概念建立的過程,并切實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
將1000數的概念的建立、數數及數的組成、讀寫法有機整合又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在認識計數單位“千”的同時,借用計數器,隨機介紹了數位、數位順序,便于學生從總體上感知計數單位、數位、數位順序表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學生的認知不再是孤立的無序的,認識數位順序的提前為下面的認讀做好了鋪墊,其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本課中,從概念的發(fā)生到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知識構建的過程,也是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體現,但課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學中間有零的數時沒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課堂上的練習容量不大。
倍的認識例3教學反思篇2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內容雖然簡單,學生也有一些模糊的認識,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很難理解“角”這一抽象的概念。針對這一學情,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引出角、認識角、比較角、畫角。經過一堂課的教學后,反思自己的教學,覺得比較好的地方。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教學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大膽猜一猜卡片后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一方面,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挖掘學生關于角的原有的認知經驗。學生會從已經認識到長方體、正方體、三角形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出發(fā),正確猜測。接著,讓學生大致地向老師比劃角的形狀,這樣的教學處理我覺得是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緊接著,觀察情境圖,說說看到了什么,根據生活經驗說說畫面中的角。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提供適當的材料,注重體驗感悟,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
“角的初步認識”,直觀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我設計了找角,折角,畫角,做角等活動,讓學生活潑愉快、興致高昂地參加到教師創(chuàng)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在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化難為易,拓展思維
比較角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在轉動活動角的時候,要求學生按老師要求,把活動角由最小變大再變大,原本設計是讓學生認識到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學生突然說到,變成直線了,沒有角了。這時,我抓住學生地提問,反問角的本質是什么?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那現在這個形狀,有沒有頂點,有沒有兩條邊呢?答案是有的。學生在活動中不僅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又適當滲透平角的知識,以及鞏固角的本質。
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 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
在找生活中的角,學生的回答局限在書,桌子,黑板和窗戶等長方形物體表面上,老師引導不夠,學生思維沒有很好的擴散開來。找角的特征時,老師意在引著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到數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老師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讓老師又覺得心中不甘,意猶未盡。
二、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己有時說話不夠簡練,點撥不夠巧妙,調控力發(fā)揮不夠,耽誤了些時間,從而出現課堂的前松后緊。在課堂最后一環(huán)節(jié)畫角過程中,由于時間比較緊,盡管尊重了學生的認知基礎,首先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畫角,從畫出的角可以看出學生畫的角都很規(guī)范,我再點評和傳授規(guī)范的畫角方法,但整體感覺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有點心急。
數學課有很多的內容可以通過實踐、操作來學習,我們要讓數學從實踐活動中來,再回到實踐活動中去(即學會運用數學的本領),這是我們現在的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從這方面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倍的認識例3教學反思篇3
?認識負數》單元的教學看似簡單,教起來似乎覺得輕松,學生學習起來也看似輕松,可在實際上課的時候,我發(fā)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由于正負數表示的是相反意義的量,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下的正負數問題,這是值得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的問題。由于問題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盈虧、收支、增減及朝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
如:飛機上升500米用+500米來表示,下降500米則用-500米來表示;小紅向東走了20米用+20米來表示,向西走20米則用-20米來表示。再次讓學生體會引進負數的必要性,理解負數的意義,建立正數和負數的數感。這種生活化、經驗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激發(fā)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過程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負數與正數表示相反的意義。
教材讓學生在豐富的顯示情境中體會負數的含義后,出現了數軸,這是一個關鍵。因此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要重點讓學生體會數軸上數的排列特點。而這也是想學生利用這一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最好的把手。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認為0是正數,我采用引導學生緊密結合情境觀察的教學策略?!拔覀儚臏囟扔嬌嫌^察,以0℃為分界點,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基準,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數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負數表示。從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在此問題基礎上,提出更明確的問題:“0是正數嗎?0是負數嗎?”繼而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系;接著為了讓學生在豐富的顯示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含義,學會比較負數的大小,以大樹為起點,一個人往東走,一個人往西走,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引出數軸,使學生在數軸上清楚地看到從左到右的循序就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即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一個分界點;然后又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坐電梯到地下的樓層應按哪個數字鍵?冰箱里的魚、水中的魚、剛燒熟的魚該與哪個溫度相連?
這樣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與0的關系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倍的認識例3教學反思篇4
優(yōu)點:
課前我進行了用心的思考,備教材、備學生,做了許多的預設。結合我本人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科學的調整,這種逐層深入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不同的層次,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根據課后練習的特點,我把練習題整合到了一個教學情境中來,先是按比例分配140個桔子,掌握了方法以后按比例分配200個桔子。這基本的聯系結束以后,為了增加梯度,我又提出了如果大班分到了90個,那小班會分到多少個?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后,再增加難度為大班比小班多分了40個桔子,大班和小班分別分到了多少個桔子?可能一些學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但是提供的不同的學習方式會讓他們互補合作的。
整堂課我保持了民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們學的輕松,學的愉快,收獲多多。
不足:
1、與學生的交流形式單一,總是一問一答式,這種單調的對話形式容易讓學生感覺單調,失去學習的興趣,沒有照顧到集體。
2、本人的語言還需精煉,評價還需要及時有針對性。
3、最后一個練習是三個數的比,脫離了之前的情境,有種很突然的感覺,缺少自然感。
倍的認識例3教學反思篇5
?百分數的認識》是一節(jié)概念課,概念課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是一對矛盾,使它在教學中成為一個焦點和難點。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將枯燥的數學概念生活化、生動化、情景化。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這便成為我們要探討的課題。通過這段時間的思考和這節(jié)課的體會,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組織學生討論三位老師參加定點投籃比賽,要把最厲害的選手推薦出去。在比一比誰投中的次數占投籃總次數最高的過程中引出了百分數。此時,學生已在隱約中感悟到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初步感悟了百分數的含義。
二、密切聯系生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百分數是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知識,學生雖未正式認識百分數,但對百分數卻并非一無所知。所以課堂中搜集到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選取典型的例子,讓學生說一說這個百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有酒瓶上的百分數,考試分數統(tǒng)計表中的百分數,有生活中飲料銷售量的百分數。而這里百分數的搜集,老師注意到搜集比100%小的,也有比100%大的百分數,這樣就比較全面。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生活化的原理,又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知識,得到百分數的概念。
三、解決問題內化百分數的概念。
初步形成的概念,鞏固程度較差,容易混淆概念。這說明一個事實,概念的初步形成,并不等于牢固的掌握和真正的理解了,這是需要適時的內化。
這時我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深入一層,先安排了一個觀察正方形中的陰影部分的面積和空白部分面積,說出由面積聯想到的分數和百分數,再安排幾道判斷題,通過讓學生辨一辯,說一說的環(huán)節(jié),在辨析的過程中鞏固了百分數的概念。
接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應用百分數表示本節(jié)課自己對自己在課中的表現的滿意度。使得學生感到學習概念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才有意義,學習的興趣才濃厚。
總之,概念的教學時,不存在一種適合所有概念的教學的固定模式或方法。因此,老師應在課程中大膽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概念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倍的認識例3教學反思篇6
?線的認識》是北師大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射線和直線的基礎是線段。 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射線和直線都 是無限的,從“有限長”到“無限長”是 認識上的一次突破。學生形成“無限” 的觀念是有難度的,在這節(jié)課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直線,射線,線段,并弄清三者之間的關系。
在學案的設計中。主要設計6個問題,讓學生在獨學中思考,在交流中提升,在匯報中升華。
1.從有趣的現象引出射線。先呈現一幅美麗的夜景圖片,其中最突出的是一束束絢麗的光線,每束光線都從地面上的某一點射向天空,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 學生在形象材料的支持 下,對射線的第一感覺是沒有盡頭, 初步感受了“無限”。
2.利用直觀圖形,建立射線和直線的表象。教材先畫出一條線段并顯示它的兩個端點,再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射線,讓學生在圖 形的直觀變化中感受什么是射線。教學直線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得到一條直線。 理解“無限延長”是認識射線和直線的關鍵,要讓學生聯系經驗,發(fā)揮想像,感受無限延長的含義。
3.反復比較,形成概念。比較線 段、射線、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能使學生的認識從表象上升為概念。前后兩次安排比較活動。第一次,只比射線、直線和線 段的不同,從這三種線的圖形突出 “無限”與“有限”的區(qū)別。第二次,在一個綜合性的圖形里識別線段、射線和直線,重溫這些概念,感受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感受射線是有方向的。
在操作中體會“兩點確定一 條直線”和“兩點之間的距離”
在畫直線的活動中體會“兩點 確定一條直線”。先經過一點畫直線,再經過兩點畫直線,看看各能畫幾條。從前者能畫無數條直線到后者只能畫一條直線,體會“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并聯系生活中應用這個知識的實例,加強體會。在稍復雜的情境中畫直線,進一 步體會“經過兩點一定能畫一條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