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8篇

時間:2022-11-10 作者:tddiction 備課教案

書寫一份全面的教案,我們的教學情況才會有很好的提升,教案的制定是為了幫助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8篇

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篇1

大班神奇的葉綠素科學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葉子由葉柄、葉脈、葉肉三部分構成。

2、通過操作實驗發(fā)現(xiàn)樹葉里的秘密(葉綠素),從而發(fā)現(xiàn)常青樹和落葉樹的不同。

3、能相互交流探索過程,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樹葉若干,葉子結構圖。視頻展示儀

2、木棍、一次性紙杯、記錄單,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導入

師:前兩天我請小朋友收集了很多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葉子,現(xiàn)在請你來說一說,你見過的葉子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呢?

幼1:它們的形狀好象都不一樣呢。

幼2: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顏色也不一樣。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發(fā)現(xiàn)葉子的有黃色、綠色、紅色很多的顏色,形狀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認識樹葉的結構

師:樹葉除了形狀和顏色不同之外,還有哪些秘密呢?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樹葉,請你們每人選一片樹葉,看一看,摸一摸,找找樹葉上面有些什么?(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幼1:我覺得摸上去軟軟的。

幼2:有一個小柄可以拿著的。

幼3:中間還有一點點“小經”的。

師總結: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說得也很好,可以拿在手上,連著樹的那個小柄叫“葉柄”。

摸上去軟軟的,就象我們人身上的肉一樣,叫葉肉。還有中間的小小的“小經”叫“葉脈”。

三、幼兒觀察并討論

1、幼兒把樹葉拿到中間坐好,并塞在椅子底下。

師:你發(fā)現(xiàn)樹葉上有什么?(請一名幼兒拿著樹葉上來講講,教師通過視頻演示。

2、出示結構圖:根據(jù)幼兒的介紹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樹葉有(葉柄、葉脈、葉肉)三部分組成。

請其他幼兒把椅子底下的樹葉拿出來,找一找“你的樹葉上的葉柄、葉脈、葉肉在哪里?

3、找探索樹葉里面的`秘密

我們剛才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樹葉有葉柄、葉脈、葉肉三部分組成的,那你們來猜猜看,樹葉里面會有些什么呢?

4、幼兒回答

請幼兒做實驗:準備兩種顏色的樹葉(黃、綠)請幼兒將兩種顏色的樹葉分別放在一次性被子里搗碎,看看會有什么不用的變化?并把發(fā)現(xiàn)的記錄下來。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請個別幼兒拿好記錄單,來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小結:綠色的葉子有綠色的水分,黃色的葉子沒有水分也沒有顏色。綠色的葉子里面綠色的汁叫葉綠素。這個葉綠素能夠制造氧氣,有了它我們小朋友就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了。

四、介紹常綠樹和落葉樹

師:那黃色的葉子為什么沒有水也沒有顏色了呢?(因為這種黃色的樹葉葉子很薄,里面不能吸收很多的水分,到了秋天被風一吹就從樹上掉下來了,所以我們叫它落葉樹;而綠色的葉子比較厚,還有一層油膜,能夠吸收足夠的水分,所以它能牢牢的長在樹上,這種樹我們就叫它常綠樹了。

五、葉綠素作畫,教師講評作品,結束教學活動。

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制作紙桌,在模仿、觀察、比較中發(fā)現(xiàn)紙桌的秘密。

2、喜歡手工活動,樂于探索與實踐。

【活動準備】 泡沫墊、長方形紙、籃子、積木、籃子、長方形紙、膠棒、黑板、盛滿水的杯子等。

(孩子人數(shù)、坐形、折紙試孩子、操作要求)

【活動過程】

說說紙的用途 ——初步嘗試兩張紙變紙桌,鼓勵幼兒制作各種造型的桌腿——探索不同造型的紙桌腿對桌面承重能力的影響—— 嘗試改進桌腿造型,提高桌面承重能力——師生共同小結。

一、說說紙的用途。

小朋友,你們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有兩張紙,那誰來告訴老師,紙有什么用呢?(小結)可是今天,張老師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軟軟的紙,來做一張能站起來的一條腿的桌子!

二、初步嘗試兩張紙變紙桌,鼓勵幼兒制作各種造型的紙桌腿。

1、討論:如何做一張一條腿的紙桌。

小朋友都知道,桌子由哪兩部分組成?桌子腿一般有幾根?一根腿的桌子怎樣才能站的穩(wěn)呢?你準備怎么來做這條腿呢?(討論:除了用卷的方法,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制做桌子腿呢?)

2、嘗試制作: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開動腦筋,來做一做、試一試,看看誰的桌子最先立起來,做的又穩(wěn)當又牢固!

3、探索各種形狀的桌腿:現(xiàn)在很多小朋友都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那誰愿意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做的桌腿,讓它站起來呢?你的桌腿是什么形狀的呢?

集中討論:“我的紙桌站起來了”。(用語言表述或結合實物表述)

用折的方法:將紙對折立起來變xx型

用折的方法:將紙三折變成xx型

用折的方法:將紙四折變xx型

用折的方法:將紙卷成xx型

三、探索不同造形的紙桌腿對桌面承重能力的影響。

1。、小朋友的作品都已經完成了,那現(xiàn)在老師來檢驗一下誰的紙桌最牢固!

2、請小朋友輕輕的在紙桌上平放積木,看那種造型的紙桌放的積木最多!

3、幼兒報數(shù):你的紙桌放了幾塊積木,它是什么形狀的?討論:為什么他的桌子上能放這么多積木?我們來看,他的紙桌是什么形狀的?小朋友,你們發(fā)現(xiàn)那種形狀的紙桌更結實,放的積木更多一些?

四、嘗試改進桌腿造型,提高桌面承重能力。

1、小朋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讓紙桌腿變得更牢固、更結實?放上更多的積木呢?我們還可以怎樣來制作紙桌腿呢?

2。、小朋友又想出了很多好辦法,就讓我們再來試一試!

3、小結:紙的本領真大,通過折圈的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后,軟軟的紙竟然可以站起來,變成一張結實的桌子!而且在制作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圓柱體的桌腿比其他形狀的桌子腿更牢固,桌面上放的積木更多,承受重量的本領最大。還有什么形狀的桌腿也像圓柱體一樣,有一個支撐面,在桌子可以放更多的積木呢?(老師演示)下課以后,小朋友可以想一想,試一試,看還能不能制作出更結實的紙桌,能放上更多的積木,我們把紙桌的形狀和放積木的數(shù)量記錄下來,下一個星期咱們進行紙桌大力士比賽,好不好!

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篇3

活動目的

了解紙的特性及用途。

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造紙術的國家,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嘗試制作再生紙,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脫水紙漿、造紙膠、造紙框、清、水盆、樹葉、等。

課件準備:寶寶巴士造紙術步驟視頻、步驟圖。

活動過程

出示紙張原料圖片,引導幼兒了解紙制品的特征和用途。

1.教師出示各種紙質的'書本,引導幼兒觀察并猜想這些書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這些書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樹皮,草,竹子,破布等)

2.教師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來表述自己對紙張的認識。

——紙都有哪些特點呢?(紙很輕,易吸水,易燃燒,紙可以折疊等)

——紙都有那些用途呢?(紙可以用來畫畫,寫字,包裝等)

出示造紙過程圖,幫助幼兒了解古代造紙術來歷及其步驟。

——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中國就有了紙,當外國人還只能在樹葉上,羊皮上寫字的時候,我們中國的造紙術就傳到其他國家,我們中國是發(fā)明造紙術,并最早使用這項技術的國家。

——通過圖片我們來認識下古代造紙術的5大步驟:選材-清洗-蒸煮-搗碎-曬紙。

——小朋友一起動手制作一張紙吧。

出示造紙過程步驟圖,結合視頻引導幼兒觀察再生紙的制作步驟。

——取適量紙漿與水混合均勻,并充分攪散紙漿,沒有顆粒為止。

——倒入適量造紙膠到混合好的紙漿上(一般一張紙加入6毫升的造紙膠)

——均勻攪拌紙漿后,用勺子慢慢鋪滿紙框。(勺子鋪紙漿適合新手操作兼趣味性和成就感,紙張表面會有凹凸感)

——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意可以擺上干花亮片等裝飾,任意發(fā)揮。

——用勺子舀少量紙漿澆在花草上進行覆蓋固定。

——將做好的造紙框平放在通風口,盡量陽光充足的地方,曬干紙張可以放在紙框上,也可以揭下來保存。

鼓勵幼兒嘗試再生紙制作,教師觀察并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引導。

1.教師引導幼兒結合步驟圖開展制作再生紙。

2.教師鼓勵幼兒遇到問題是學會想辦法:反復嘗試、同伴協(xié)商合作、請教老師等。

3.幼兒分享造紙成果。

小結:紙是用植物的纖維制造的,所以它可以任意折疊,用于寫畫。

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篇4

一、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兒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對幼兒來說,科學是一個過程--是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對食物的觀察不夠專心和仔細,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仔細的觀察和比較發(fā)現(xiàn)指紋的秘密,并培養(yǎng)幼兒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根據(jù)《綱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指紋“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動過程中合理定位重點與難點,運用直觀操作、總結歸納等方法,鼓勵幼兒大膽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教學目標

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及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發(fā)展水平與潛在能力的差異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比較發(fā)現(xiàn)指紋的秘密,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能力目標:通過觀察進行比較各種指紋,并能說出不同;情感目標: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了解指紋的特征。

(二)難點:通過觀察說出指紋的不同,并知道指紋的用處。

為了解決重點和難點,在活動中,我在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的教具和學具的同時還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這些都有利于教學重點的完成以及難點的突破。

四、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根據(jù)目標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觀操作法:在活動的開始通過一幅指紋畫來引入課題,給幼兒以指紋上的直觀認識;同時為幼兒提供印泥和紙,讓幼兒自己來操作,這樣就會更加形象;在活動最后給幼兒出示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的圖片,這樣也可是給幼兒直觀上的認識。

總結歸納法:在”觀察指紋“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我將此過程分為了三個步驟,在每一次比較后教師都做出了明確的總結,這樣可以使幼兒對指紋的特征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法:我以幼兒創(chuàng)作指紋畫作為活動的結束部分,并引導幼兒將作品張貼在”指紋畫展“的畫廊里,”指紋畫展“的創(chuàng)設會使幼兒更加有創(chuàng)作的欲望。

(二)學法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本次活動主要采用了以下學法:

觀察法:整個活動一直都是幼兒在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的。

統(tǒng)計法:在認識指紋特征時,我讓幼兒記錄、統(tǒng)計自己的指紋類型,以此來更好的鞏固。

五、教學準備

(一)空間準備:將幼兒分為幾個小組,圍桌而坐。教師操作臺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紋畫展“的畫廊。

(二)物品準備:

1、指紋印畫一幅;

2、印泥和白紙若干;

3、放大鏡(每個幼兒一個);

4、雙胞胎指紋圖;

5、實物投影儀一臺;

6、玻璃杯、筆、電話等物;

7、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的圖片;8、破案小故事。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指紋印畫,引起幼兒對指紋的興趣。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啊?你知道這是用什么來畫的嗎?(手指印的)真有趣,手指也能畫出這么好看的圖畫,我們也來印一個手指印好嗎?

(讓幼兒用手指蘸印泥將指紋印在紙上,并給幼兒發(fā)放大鏡)分析:通過一幅漂亮的指紋畫來引出了今天的課題,同時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與探索的欲望。

(二)認識指紋,觀察指紋。

1、認識指紋。

師:請你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紋理,有線條,像一個一個的圈……)師: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那你知道它是什么嗎?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指紋“。

2、引導幼兒觀察指紋,

(1)比較自己和同伴的指紋有何不同;師: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紋和自己的一樣嗎?

總結:同伴的指紋和我們的是不一樣的。

(2)比較自己和父母的指紋是不是相同;師:(讓幼兒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紋圖,并和自己的進行比較)小伙伴的指紋原來和我們自己的是不一樣的,我們和爸爸媽媽長得很像,他們的指紋和我們的一樣嗎?

總結:爸爸媽媽的指紋和我們的也不一樣。

(3)比較雙胞胎的指紋是否一樣;師:(拿出雙胞胎的指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們都知道雙胞胎長得特別像,基本一模一樣,那么他(她)們的指紋是不是一樣呢?

總結:雙胞胎的指紋也是不一樣的。

(4)教師小結: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每個人的特征之一。

分析:在”認識指紋,觀察指紋“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分層比較的方法,首先從身邊的小朋友開始做比較,接著引申到自己的父母,繼而還有一個比較吸引人注意力的”雙胞胎“身上,因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雙胞胎,所以我在活動之前先準備好了雙胞胎指紋的圖片。通過幾個層次的對比與觀察,這樣可以使幼兒更加形象地認識指紋的”異樣性“。

(三)觀察指紋的類型

1、將幾個幼兒的指紋印放到實物投影儀上,引導幼兒觀察指紋的類型。

2、找出兩種常見指紋類型,分別給它們起名字。(斗型,由許多同心圓構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渦;箕型,紋線像簸箕似的,有一邊是開口的)

3、師:趕快用放大鏡找找看,你有幾個手指頭是斗型的,有幾個手指頭是箕型的?(各人統(tǒng)計自己各類指紋的數(shù)量,鞏固認識指紋的類型)。

分析: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通過食物投影儀,可以使幼兒對指紋認識得更清楚、直觀。最后讓幼兒自己統(tǒng)計記錄自己的指紋,這是一個很好的鞏固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糾正,幫助幼兒正確認識、區(qū)分指紋的類型。

(四)了解指紋的作用

1、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觸摸玻璃杯、筆、電話等物,請幼兒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

這一點對哪方面有幫助?(警察叔叔能夠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紋作為證據(jù)抓住罪犯。)講述簡短破案小故事。

2、指紋除了對破案有幫助,還有什么用處?

老師出示圖片--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為幼兒講解,開闊幼兒眼界。

(1)指紋考勤機

(2)光學指紋鼠

(3)指紋保險箱

(4)指紋鎖分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講述一個簡短破案小故事,這樣不僅何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且對于”指紋破案“這一作用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

(五)結束部分:

師: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還有那些高科技的產品為我們服務,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保險。不僅如此,剛才我們還看到用指紋添畫出許多美麗的圖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用你們靈巧的小手,畫出美麗的圖畫來張貼在我們”指紋畫展“的畫廊里。

伴著音樂聲,幼兒愉快地創(chuàng)作,結束本次活動。

分析:以指紋畫創(chuàng)作作為活動的結束部分,不僅可以讓幼兒得到一個休息,而且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將科學與美術活動相融合,在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也可以使得幼兒對指紋的形狀、特征再一次進行鞏固。

七、活動延伸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幼兒本身的探索欲望,我將本次活動的眼神設計為--”讓幼兒回去和家長一起查資料:小動物們有指紋嗎?它們的指紋一樣嗎?"這樣不僅可是給幼兒繼續(xù)探索的契機,也可以使幼兒更好的與父母進行互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是:孩子們漸漸長大,他們越來越渴望探索他們身體的奧秘,在平時的活動中許多孩子無意發(fā)現(xiàn)他們手指上的線條,他們驚喜地告訴我:“老師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條條的線?!钡珜τ谶@個問題卻只停留在發(fā)現(xiàn)的階段,如何將孩子的興趣點提升出來,引導他們更進一步的`探索?這對孩子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我設計了次活動。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通過課件更直觀的了解指紋的常見類型;最后幼兒通過想象創(chuàng)作指紋畫等一系列過程充分調動多種學習方式,滿足了幼兒探究的愿望,從而提高幼兒主動的、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與能力。

首選,,通過形象直觀的動畫片吸引孩子主動地參與活動,把比較抽象的指紋概念轉變?yōu)橛變喝菀捉邮艿挠幸娼涷?。然后通過幼兒自己觀察指紋和觀察同伴的指紋,以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像什么?等問題,從而讓幼兒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幼兒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說出指紋像龍卷風、山、彩虹、頭暈、小河、棒棒糖等。接著簡單介紹了指紋的用途,這環(huán)節(jié)為什么沒有作詳細的介紹?我是這樣考慮的,因為對于大班上期的孩子來說太難,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個提升讓幼兒簡單了解一下,激發(fā)幼兒課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讓幼兒在欣賞完指紋畫后進行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從而又一次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孩子們通過靈巧的小手創(chuàng)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滿足??赡苡械睦蠋煏f最后為什么沒有講評呢?對于大班上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鐘,一節(jié)課下來已經持續(xù)了30分。如果再讓幼兒安靜下來,規(guī)規(guī)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畫一幅畫的講評,有些難為孩子,而且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我把講評作為延伸活動,利用欣賞活動課時間再進行集中講評。這些就是我對這節(jié)活動課的反思,現(xiàn)請老師們多提寶貴的意見。

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篇5

情景描述

科學活動中操作探索的過程,對大班幼兒來說是十分有趣的。這次的教師觀摩活動我選擇了一節(jié)《神奇的紙桌》,活動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一些幼兒操作探索的問題、及時調整原教案設計等,幫助幼兒掌握讓紙桌站起來的方法,并增強幼兒不斷操作探索的樂趣,促進了每一名幼兒操作能力的發(fā)展。

第一次制作紙桌的時候,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是創(chuàng)造制作了各種獨立的桌腿,如圓柱體、折扇形、雙三角形、賀卡形,但是無法將桌面和桌腿較好的粘合在一起。我認真尋找問題,將美工材料雙面膠和膠水調整為透明膠帶,通過我的及時觀察和發(fā)現(xiàn),幼兒在操作中馬上變得方便起來,很快大部分幼兒將桌面較牢固的固定在桌腿上了。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將重點落在怎樣將更多數(shù)量的木塊放在桌面上。我仔細觀察,引導了解幼兒為什么無法把更多數(shù)量的木塊放在桌面上。調整原教案的集體討論的設計變成采取相互觀察、交流的方法,孩子們很快的出了結論:有的說自己的桌腿不結實,桌面容易倒;有的說放木塊要有技巧,一個一個輕拿輕放,摞整齊能放的更多一些。在這個探索試驗的過程中,幼兒自己動手動腦,在反復失敗中得出了經驗,原來圓柱體的桌腿最穩(wěn)固。

第三環(huán)節(jié)重點落在都是圓柱體桌腿,為什么放置木塊的數(shù)量還會有所不同?我增加了記錄表,增加投放了塑料雪花片,滿足了不同操作探索水平的幼兒的練習興趣;記錄表鍛煉了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的能力……反思

1、根據(jù)幼兒原有的水平,及時給予支持和幫助。

幼兒原來的基礎水平就是制作了各種不同形狀或形體的桌腿,作為教師只有了解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才能更好的開展活動。為了解決幼兒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例如無法把更多數(shù)量的木塊放在桌面上,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需要更加直接的指導,所以及時調整討論的形式,由集體變成小組,可見教師做到了及時給予支持和幫助。

2、加強日常的培養(yǎng)和練習。

隨著幼兒出現(xiàn)的粘貼問題,我發(fā)現(xiàn)這些能力的的形成離不開日常的鍛煉和培養(yǎng)。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日常的區(qū)域活動、藝術活動來鍛煉幼兒的粘貼能力。

3、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支持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發(fā)展。

第三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中,我在材料上根據(jù)幼兒的興趣與問題不斷調整和改進,并注意針對每名幼兒的操作表現(xiàn)來給予支持,提高幼兒探索的興趣。大部分幼兒的操作能力和記錄能力有所提高。通過一節(jié)活動中的三次調整,我最大的收獲是要根據(jù)幼兒的原有水平設計、開展有目的地教育活動,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幼兒在原有的時間和操作能力的提高,為幼兒主動探索和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支持。

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用紙條制作成麥比烏斯圈。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麥比烏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數(shù)后會產生不同的現(xiàn)象。

3、大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長紙條。

2、麥比烏斯圈若干個,分別有一條線、二條線、三條線。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筆。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共同制作紙圈。

1、出示紙條:這是什么?(紙條)

2、變一變,看它變成了什么?(紙圈)

3、你會做嗎?請小朋友來做一個這樣的紙圈。

4、教師出示麥比烏斯圈,師:我這里還有一個圈,看一看,這個圈和剛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5、你會做這個圈嗎?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會做了嗎?請你來做一個這樣的圈。

8、你做好了嗎?你是怎么做的?請你給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師小結:把紙條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這樣的圈。咱們做的這個圈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麥比烏斯圈。是德國科學家麥比烏斯在1858年發(fā)現(xiàn)的。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給這個圈取名為麥比烏斯圈。麥比烏斯圈還有許多的秘密呢?,F(xiàn)在,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好嗎?

二、比較:普通的圈和麥比烏斯圈,了解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

1、講解做法:現(xiàn)在,小朋友都有了兩個圈。請你用彩筆找一個點,然后輕輕的拖動你的紙圈,在紙圈的內側畫線。最后要讓你畫的線連接起來。(教師示范)

2、操作:幼兒畫線。

3、幼兒表述:你的線畫好了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4、教師小結:普通圈的線只畫了一個面就連了起來,但是麥比烏斯圈的線特別長,畫過了黃顏色的一側又到了藍顏色的一側,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fā)點。

5、麥比烏斯圈就是這么神奇,老師這里還有一列麥比烏斯火車呢,我請兩個小朋友坐坐看。嗚嗚,我們的火車出發(fā)了,看,小朋友們正在藍色的車廂里,我們的小朋友又來到了紅色的車廂里。寶貝們,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6、幼兒思考回答:麥比烏斯圈把兩個面連在了一起。

7、教師小結:孩子們說的太對了。普通的圈都有兩個面,麥比烏斯圈呢是把這兩個面連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面。

三、探索:沿著麥比烏斯圈的二等分線剪開和三等分線剪開會有神奇的結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厲害,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麥比烏斯圈的秘密。老師還要再考考你。(普通紙圈)我這里有一個普通的紙圈,我們來猜測一下,如果沿著紙圈上的`線剪開會怎么樣?(記錄)

2、老師來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時候,要先對折剪一個小口,然后再沿著線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開。

3、瞧,它變成什么了?

(二)1、老師這里還給你準備了什么?瞧,是畫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如果沿著這條線剪開會怎么樣呢?

2、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3、我們來剪一剪好不好?請小朋友拿出剪刀,我們來做一做試一試。

4、你的麥比烏斯圈變成什么樣子了?請幼兒講述。看一下,現(xiàn)在的麥比烏斯圈有幾個接口?

5、它的結果跟你猜的一樣嗎?

6、教師小結:一個麥比烏斯圈沿著中間的線剪開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而且有了兩個接口的麥比烏斯圈。

(三)1、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師:這個麥比烏斯圈上有兩條線,那如果我們把這兩條線都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2、幼兒猜測教師記錄。

3、究竟是誰猜的正確呢?我們怎么樣才能知道?請小朋友按照我們剛才的方法,把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

4、你的麥比烏斯圈變成什么樣子了?幼兒講述

5、跟你猜測的一樣嗎?有許多的東西我們的猜測其實不一定正確,只有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才能確認。我們的科學家呢就是這么做的。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麥比烏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畫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后會變成一個更大的麥比烏斯圈。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后變成了一個大一個小兩個套在一起的麥比烏斯圈。

四、拓展延伸:了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

1、小科學家們,你知道嗎?麥比烏斯圈不但好玩,還很有用呢??茖W家們利用麥比烏斯圈的原理發(fā)明了(出示立交橋的圖片)立交橋,有了立交橋呢,我們的車輛就不會那么擁擠堵塞了,麥比烏斯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出示過山車圖片)這個是過山車,玩過山車的時候你無論轉多少個圈最終都會回到起點上,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樂趣。機器上的一種傳輸帶,利用麥比烏斯圈只有一個面的原理增加了摩擦的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最大程度的節(jié)約。還有我們的磁帶,要聽完一面換另一面,日本的科學家呢利用麥比烏斯圈的原理發(fā)明了可以不用換就能聽完兩面。給我們帶來了方便。當然,利用麥比烏斯圈的原理還能發(fā)明更多的東西,希望你們成大了做個大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人們不知道的更多的秘密。

2、瞧,老師這里還為小朋友準備了畫有三條線和四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呢。你知道沿著他們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嗎?

五、游戲:麥比烏斯圈火車。讓我們坐上我們的麥比烏斯圈火車到教室里一起剪剪看,記住要把你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請第一組小朋友上火車。嗚嗚,小朋友已經從藍色的車廂開到了紅色的車廂。到站了。請第二組小朋友上火車。嗚嗚,讓我們跟老師們再見。

【活動反思】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4課。本課教學以紙為載體,通過改變一張紙,比較和體驗紙改變前后性能的變化,交流紙的這種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改變材料、發(fā)現(xiàn)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根據(jù)教材,我把本課分為幾板塊:

第一板塊——聚焦,承接第3課的內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原有認知經驗說說普通紙的特點,引發(fā)學生思考有什么辦法讓紙具有更多的本領。

第二板塊——探索,探索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明確改造紙的方法,先交流改變紙的方法,再明確本節(jié)課探究的改變紙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這種改變方法,引領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研究紙被改變后形狀、性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先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紙的新變化,通過觀察兩種紙的側面,發(fā)現(xiàn)普通紙和瓦楞狀的紙分別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紙的新功能,其中比較觀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紙,認真體驗手心的感覺,比較彈力)、放一放(取兩個盒子,中間隔開一定的距離距離平放在桌面上,先將普通的白紙放在兩個盒子上,接著由輕到重將物體(回形針、鉛筆、文具盒)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體。測完白紙后,再去測瓦楞狀紙能承受多重的物體。一邊實驗一邊記錄,比較承載力)、摸一摸(用普通紙貼著裝有熱水的杯子感受冷熱程度;換用瓦楞狀紙,再次感受冷熱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比較隔熱能力)。

第三板塊——研討,紙改變后性能的變化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四板塊——拓展,引導學生在紙上用刷油的方法改變一張紙,然后探究這張紙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課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下幾個問題:

在說一說紙的特點時,學生能夠說出紙的顏色、形狀、易折疊,但是學生會鉆形狀這個牛角尖,不斷說出:長方形、有四個角、有四條邊等等,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說出紙容易破、遇水會濕、紙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這一板塊,學生通常不能直接說出有彈性,能彈回,他們最多說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觸桌面……要說有彈性,能彈回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折瓦楞狀的紙不是難事,但是學生自主折紙,會有橫豎兩種折法,在放一放這一部分,兩種折法會對紙的承重能力有影響。

與教材配套的學生活動手冊中,放一放瓦楞狀紙和普通紙分為“能支撐”和“不能支撐”兩種,但是我認為這樣劃分不太準確,普通紙依舊能支撐像回形針那樣的較輕物體,瓦楞紙上放過重的物體也不能支撐,因此我在授課時,把能不能支撐改為“能支撐較重物體”和“能支撐較輕物體”,讓學生分別用回形針、鉛筆、文具盒來嘗試,較輕的回形針能夠被普通紙支撐,瓦楞狀紙能夠支撐回形針、鉛筆,鉛筆盒不太重時能夠被瓦楞狀紙支撐,過重的鉛筆盒則不能被支撐。學會能夠通過這三種材料感受到普通紙和瓦楞紙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級以及新教材開課,我在試上的時候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回答,實驗準備等等所花費的時間較多,整節(jié)課較為倉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時,我把折瓦楞狀紙以及實驗材料準備都放在課前,由于第二個班的學生能很快的說出紙的特點以及瓦楞狀紙,整節(jié)課最后多余了一點時間,我用來和學生一起進一步探究瓦楞狀的紙。

在給低年級授課過程中,我認為我對學生的還是了解較少,對于不同的班級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的調整而不夠靈活,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篇7

[教材簡解]

紙和桌子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是密不可分的,畫畫,做手工,寫字都需要用到紙。活動《神奇的紙桌》的設計靈感來自區(qū)域活動,一天,手工區(qū)的樂樂將紙折成一張桌子,然后在紙桌上放雪花積木,他一邊放一邊數(shù)。樂樂看見我高興的說:“老師我的紙桌很結實能放20個雪花片?!痹谟^察中,我還發(fā)現(xiàn)我班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度到了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做做玩玩,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折疊、粘貼等操作能力,他們能夠運用想象,進行一些簡單的設計制作活動。用紙來做桌子,對于孩子來說十分新奇,在熟悉與新奇的碰撞下,很好地激發(fā)了他們制作與探索的欲望。所以我根據(jù)本班幼兒發(fā)展水平,選擇設計了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

[設計理念]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爆F(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熟悉的東西,讓孩子從身邊經常接觸的事物紙和桌開始,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就像杜威先生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本能的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懼來的特點?!被顒又邪延變荷钪薪洺=佑|的事物引入探究的對象,通過多次操作與交流、分享彼此的經驗,來解決不同的問題,達到不同的目的。

[目標預設]

1.樂于探索,并能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大膽創(chuàng)新。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使紙桌站起來及站得穩(wěn)的方法;

[活動準備]

1. 每人兩張大小、形狀相同的紙,固體膠、記錄紙、記號筆沒人一份。

2.相同大小的雪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這是什么?

幼:紙師:紙有什么用處?

幼:畫畫、寫字、折紙……師:你有什么方法能讓這張紙站起來?

幼:折、卷

2.師: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訴我,她能用兩張紙,一張做桌面,一張做桌腿組合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你覺得這張紙桌能站起來嗎?

幼:不能站起來、站起來

3.師: 那么,你們有什么辦法來證實這件事的真假呢?

幼:有

4.師:好,如果給你兩張紙,你能做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還要讓它站起來嗎?你準備怎么來做這條腿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幼兒討論)評析:活動一開始,以疑問為線索,“兩張紙能做一張一條腿的紙桌嗎?”展開探索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嘗試制作紙桌,探索桌腿的多種制作方法。

1.師:在你們的桌上有每人兩張紙,請小朋友開動腦筋,來做一做、試一試,看看誰的桌子最先立起來,做的又穩(wěn)當又牢固,好嗎?

2.幼兒嘗試制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3.集中討論:“我的紙桌站起來了” (用語言結合實物表述)。

師:你是怎樣做的桌腿,讓它站起來呢?你的桌腿是什么形狀的呢?

幼1:用折的方法:將紙對折立起來變小山型

幼2:用折的方法:將紙三折變成門型

幼3:用折的方法:將紙四折變扇型

幼4:用卷的方法:將紙卷成圓型

4. 師小結:

紙的本領很大,通過折、卷的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后,可以“站”起來,變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獨立探究法,經驗法,操作法,交流討論法。活動中對紙桌的制作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幼兒在操作活動時盡量不介入,只是適時的點撥,肯定,并鼓勵幼兒不輕易放棄。為幼兒制作后的討論“你的紙桌站起來了嗎?”留出了很大的空間。最后幼兒介紹自己的制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經驗,在說中學,聽中學,幼兒才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三、以游戲“擺積木”,嘗試發(fā)現(xiàn)各種形狀桌腿的紙桌承受力是不同的。

1.師:你的紙桌上能放東西嗎?

幼:能(引導幼兒猜測紙桌上能擺放積木的數(shù)量)

2.師:在紙桌上輕輕地平放雪花積木,看看哪種形狀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積木最多?

3.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紙桌上能放幾個積木,請你把你的猜想數(shù)量記錄在“?”。來.源,號的格子中。

4. 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里。

5. 幼兒嘗試在將紙桌上放積木。

6. 師:你的紙桌上放了幾個雪花片?它是什么形狀的`桌腿?你發(fā)現(xiàn)哪種形狀的桌腿比較牢?(引導討論)7.師小結:圓柱體桌腿的紙桌,放的積木數(shù)量最多,承受重量的本領最大。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采用游戲的形式,營造探索學習的氣氛。鼓勵幼兒在自己制作的紙桌上盡量多放積木,以探索不同桌腿對桌子的承受力的影響,讓幼兒在問題情景中去思考,去尋求答案。

四、引發(fā)新的探究點,延伸探究。

1.師:剛才,我們通過操作,得出圓柱體的桌腿的桌子承受力的本領更大,還有沒有像圓柱體的桌腿一樣,有一個支撐面的紙桌,在桌上可以放許多積木呢?

2.師: 那相同形狀的桌腿,如果我們改變它的高矮,胖瘦,承受力又會有什么變化呢?我們下次再來試試,好嗎?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從而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fā)展,促使幼兒永遠種保持學習的熱情,并獲得主動學習的動力機制。

大班科學神奇的紙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了解指紋能夠識別別人的身份。

2、在活動中啟發(fā)幼兒提問,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活動準備:

動畫片、指紋圖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鏡、印泥、紙、透明膠、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在“藍帽和淘氣”的動畫片里,有一天,藍貓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變成了假藍貓來騙淘氣。你們猜,淘氣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藍貓的呢?請看動畫片(幼兒觀看)。是什么辦法呢?(用指紋分辨)

二、探索指紋。

1、那么,指紋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們的指紋是什么樣子的呢?

3、你們有沒有好辦法來看清指紋?(放大鏡、指紋蓋印等)

4、來,我們一起來觀察指紋,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先告訴我。

(幼兒探索,教師記錄。)

5、剛才有些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老師已經把它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三、“警察”出現(xiàn),請幼兒“破案”

警察:“小朋友們,昨天,小明家的東西被偷了,經過我們的偵察,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小偷的指紋,我們還從公安局的檔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員的指紋,現(xiàn)在,我要請小朋友幫我從這些指紋里找出和在現(xiàn)場一模一樣的指紋。這樣,我們就能找出小偷了?!?/p>

(幼兒找出指紋,并用筆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幾號指紋呢?我們把找出來的結果交給警察叔叔,讓他們去做進一步調查吧。

教師問: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紋,你是怎么看見的呢。

“警察”:這些指紋,就這樣是看不見的,但我們有精密的儀器可以看見并取下來。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鋼琴,都會留下指紋。

教師:指紋真神奇,關于指紋的秘密還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還可以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上網,找找資料,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是:孩子們漸漸長大,他們越來越渴望探索他們身體的奧秘,在平時的活動中許多孩子無意發(fā)現(xiàn)他們手指上的線條,他們驚喜地告訴我:“老師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條條的線。”但對于這個問題卻只停留在發(fā)現(xiàn)的階段,如何將孩子的興趣點提升出來,引導他們更進一步的探索?這對孩子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我設計了次活動。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通過課件更直觀的了解指紋的常見類型;最后幼兒通過想象創(chuàng)作指紋畫等一系列過程充分調動多種學習方式,滿足了幼兒探究的愿望,從而提高幼兒主動的、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與能力。

首選,通過形象直觀的動畫片吸引孩子主動地參與活動,把比較抽象的指紋概念轉變?yōu)橛變喝菀捉邮艿挠幸娼涷?。然后通過幼兒自己觀察指紋和觀察同伴的指紋,以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像什么?等問題,從而讓幼兒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幼兒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說出指紋像龍卷風、山、彩虹、頭暈、小河、棒棒糖等。接著簡單介紹了指紋的用途,這環(huán)節(jié)為什么沒有作詳細的介紹?我是這樣考慮的,因為對于大班上期的孩子來說太難,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個提升讓幼兒簡單了解一下,激發(fā)幼兒課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讓幼兒在欣賞完指紋畫后進行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從而又一次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孩子們通過靈巧的小手創(chuàng)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滿足。可能有的老師會說最后為什么沒有講評呢?對于大班上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鐘,一節(jié)課下來已經持續(xù)了30分。如果再讓幼兒安靜下來,規(guī)規(guī)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畫一幅畫的講評,有些難為孩子,而且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我把講評作為延伸活動,利用欣賞活動課時間再進行集中講評。這些就是我對這節(jié)活動課的反思,現(xiàn)請老師們多提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