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11—20教案參考8篇

時間:2022-11-08 作者:Anonyme 備課教案

對于教案的寫作,相信作為教師的你一定十分熟悉吧,其實無論開展什么階段的教學工作,都要認真寫好一份教案,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11—20教案參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11—20教案參考8篇

認識11—20教案篇1

數學備課(實驗稿)

主備人:????????????????輔備人:

教學內容 6--10的認識 課型 新授

課前準備??? 課件 課時 2

教材前后聯系 前置基礎:1--5和0的認識,數數。

后續(xù)知識:10以上各數的認識,10以內的加減法

核心知識點 6--10各數的意義、順序、組成、寫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圖片正確的數出數量是6--10的各數。會認、讀、寫6--10各數和數的組成。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地動手操作的能力。

3、結合插圖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提出的核心問題 1、 誰能象老師這樣提出問題?(跑步的有多少人)

2、除了“6個小朋友”,還有什么可以用6表示?請你舉例。

3、“6”可以分成幾和幾?

……

滲透的思想方法 一一對應

學生主要的訓練點 6--10各數的組成、寫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 復習舊知: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0”,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0一個也沒有;直尺上的0表示起點。

二、 情境引入:

1、 學習觀察:課件出示情境圖(12頁)。提問:圖上有什么?

2、 學習提問:校園里有這么多小朋友和物品,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舉例:跑步的有多少人?

學生仿照例子提問。

大樹有幾棵?……

三、學習新知

1、“6”的認識

(1)意義:出示“跑步的有幾人?”我們一起數一數:

師生共同數(注意順序)。

(2)用一根小棒代替一個小朋友擺一擺。(體會一一對應)

(3)除了“6個小朋友”,還有什么可以用6表示?請你舉例。

(4)“6”可以分成幾和幾?請你用小棒擺一擺,再和同桌說一說。

(5)“6”的寫法。

2、“7”的認識。

方法同上。

3、“8、9、10”的認識。(同上)

4、整體感知“6-10”。

(1)師:怎樣在計數器上拔出6個珠子?體會:5個再拔一個就是6個。

(2)師:怎樣拔出7個、8個、9個、10個呢?

體會6--10各數的順序。

四、 課堂練習:

五、 課堂小結。

教學效果(教師做自我評價)

認識11—20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在授課的過程中,適時的演示課件“角的初步認識”】

1.師問: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學習過哪些圖形,還可以說說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幾何圖形?

2.等同學做出回答后,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圖形

3.教師質疑: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種圖形與圓有什么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4.指角.教師出示數學書,請學生指出這本書封面上的角.(學生一般會指四個頂點為角)

5.教師指出:這個同學指出的并不是一個角,究竟哪兒是角呢,該怎樣來指出一個角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師演示指角的全過程:

師一邊指角一邊口述:從數學書封面的一個點出發(fā),從這個點向直直的兩邊摸,這兩邊所夾的部分,就是角.

(2)一邊看電腦演示,一邊隨著電腦的演示在自己的數學書上摸角【演示課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學生到前面來指一指哪兒是角.

(4)全員操作.邊說邊摸,指出一個角.

(5)同桌的同學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個角.

(6)小結摸角后的體會.(我們摸到的點是尖尖的,我們摸到的兩條線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師取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經過兩次對折,折出一個小于180度的角.問:老師折出的這個圖形是角嗎?為什么?

(2)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形狀不限),也經過兩次對折(任意的去折),教師從中挑出幾個有代表性的角貼在黑板上(盡可能的包含直角、銳角、鈍角、平角).

(3)問:觀察,黑板上貼出的這些圖形,大家說都叫角,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個圖形中都有尖的點和直的線)

(4)教師講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演示課件“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從眾多的角中,任選一個角,把角的兩條邊延長,指名一名學生板書標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5)教師指黑板上任意一個角的部分,要求學生們說出各部分的名稱.

(6)討論.說一說身邊的角.

3.演示活動角.

(1)問:再觀察黑板上貼的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p>

(2)問:通過觀察,誰能說說,哪個角大些,哪個角小些?再說說你是怎么比較出來的?

(3)問:角確實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該怎樣比較角的大小呢?

(4)教師讓每個同學拿出自己的學具——活動角,把它張開制成一個角,并邊指邊說哪是角的頂點,哪是角的兩條邊.相鄰的同學比一比,誰的角大,誰的角?。?/p>

(5)師:以自己剛才做的角為標準,再做一個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為標準,做一個比它小的角.

(6)提問:通過你們自己操作活動角,你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誰有關系嗎?(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得大小有關)【演示課件“角的大小”】

(7)教學畫角的方法.

①【演示課件“畫角的方法”】全體觀察畫角的過程,然后請同學總結畫角的方法.

②教師再次與學生一起回憶畫角的方法:先畫頂點,從這一個點起,用直尺畫一條直直的線,再從這一個點起,向不同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板貼: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fā),畫出角的兩條邊)

③讓學生按照上面的步驟畫一個角.教師巡視畫角的過程是否正確.

三、歸納提高.

1.問:通過剛才的研究,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圖形——角;一個角有1個尖尖的頂點,還有兩條直直的邊;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我們還學會了畫角的方法.)

2.練習.

四.質疑交流.

1.問:除去老師向大家介紹的這些內容,誰來說說,你還知道些什么老師沒有講到的內容?或者還想知道些什么內容?(根據學生說和問的情況,酌情補充下面的內容)

(1)角的種類(詳見擴展資料):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優(yōu)角、周角……

(2)趣味知識:放大鏡能夠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卻不能放大角的度數.(詳見擴展資料“放大鏡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裝修時,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擺出很多美麗多變的圖案,有效的利用角,還可以節(jié)約裝修的材料,降低裝修的成本.

……

2.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教案是關于“角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一個教學設計。

教學新課前,通過演示動畫達到提高學生興趣、導入新課的雙重功效。

教學過程中,大量使用動畫,動態(tài)地模擬了指角、畫角等數學活動,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能夠用一種欣賞動畫的、輕松的心情進行學習。

在交流中,教師引用了較多的課外知識,比如介紹銳角、鈍角、平角等角的種類,介紹諸如放大鏡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識,使學生的眼界得到開闊,學習變得愉快。

由于本設計大量使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教師可用來制作公開課或觀摩課。

探究活動

剪角、數角游戲

游戲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角的形狀,并能數出角的個數.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師準備

投影儀、三個長方形.

學生準備

剪刀、長方形紙.

游戲過程

1.教師講故事(投影儀出示背景):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森林里兔媽媽帶著她的三個孩子興高采烈地玩著游戲.兔媽媽拿出三張長方形的紙,分給她的三個孩子,然后說:“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如果把長方形的一個角剪掉,還有幾個角?”(投影儀出示三個長方形)灰兔弟弟抿著嘴,想了一下,跳著說:“4—1=3,還有3個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張長方形紙,剪下一個角說:“應該是5個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折了折,然后剪起來.“媽媽,我認為還是有4個角.”黑兔哥哥說.(配合故事,在投影儀上逐步打出3個,5個,4個)三個小兔立刻爭了起來,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2.教師布置任務:小朋友,請你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幫兔媽媽評一評,三個小兔中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以上敘述可參考音頻“剪角、數角游戲的錄音(一)”】

3.學生4人一組,先動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討論.(師請學生將三種剪法分別貼在黑板上)

4.教師繼續(xù)講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結論,兔媽媽笑著對它的孩子說:“孩子們不必再爭了,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三個答案都是正確的.這道題的答案就是你們這三個答案.”【以上敘述可參考音頻“剪角、數角游戲的錄音(二)”】

下圖供教師參考

拼角游戲

教師準備

若干個固定角(用兩根小棍或硬紙條拼成).

學生準備

分成若干個4人小組.

游戲過程

1.分給每個小組2個角(大小不一).

2.在頂點重合的條件下,將兩個角拼起來.

3.觀察拼成的圖形是什么圖形?(還是角)

4.找出拼出的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5.想一想,數一數:拼成的圖形中一共有幾個角?看誰的最多.(拼角情況參考下圖)

角、直角的初步認識

認識11—20教案篇3

一、活動內容分析

交通標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符號,它對人們的一些行為起著禁止、規(guī)范、指示的作用。

?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這一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因為孩子們每天行走在馬路上,

這樣的標志幾乎天天見,但是要讓孩子說出這些標志的意義尚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孩子們都有看紅綠燈過馬路的經驗,

紅綠燈就是孩子們最熟悉的交通標志之一,因此本活動就以紅綠燈為切入點讓孩子們從熟悉的內容入手,逐步過渡,層層遞進,最后達到活動的目的。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以下3個: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激發(fā)幼兒興趣;

2、知道標志是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

3、學會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安全。

本活動的重點是:

知道紅綠燈的和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認識幾種常見交通標志。

難點是:

其他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及其意義。

三、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在回家的路上給孩子講解路上見到的交通標志;并和幼兒一起搜集幼兒感興趣的交通標志。

2、課件:活動用的交通標志圖片。

3、事先布置好活動場景。

四、學法教法

我們都知道中班的孩子直覺性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這個時期的孩子尤其喜歡游戲,以此本活動采用直觀形象的情景設置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及游戲法來進行。在本活動中以給小老鼠上燈臺為主題,途中經過紅綠燈、減速、禁止鳴喇叭等圖示,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這些交通標志的作用及意義,從而使抽象的符號變得形象有趣。

五、活動過程設計

本活動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完成

本環(huán)節(jié)分三步,第一步: 聽音樂《小老鼠上燈臺》

引發(fā)幼兒體驗到紅綠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他們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安全意識。同時也激發(fā)幼兒認識其他交通標志的興趣。

第二步:在討論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幼兒互相交流在路上看到的.其他標志,講一講自己回家的路上有哪些標志,爸爸媽媽是如何講解這些標志的,通過故事及討論交流啟發(fā)幼兒回憶已有經驗。

2、設置情景,進入游戲

開汽車游戲,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開車行走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這些標志及其意義。

3、復習鞏固,拓展經驗

4、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交通標志是指示人們在行走開車的過程中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如果沒有紅綠燈馬路上就會很亂,沒有了其他的交通標志同樣會擁擠甚至發(fā)生危險,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按照標志的指示去做,這樣才會安全,我們的生命才有保障。

6、活動延伸

1、如果沒有交通標志的存在,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2、如果路口沒有警察要不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第二天組織幼兒討論)

認識11—20教案篇4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并且對圓已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學習直線圖形到學習曲線圖形,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

成功之處:

1.加強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多種方式,探索出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有無數條直徑,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所有直徑長度都相等的圓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索的能力。

2.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圓是一種曲線圖形,和以前學的直線圖形在性質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聯系又很緊密。在教學中通過圓的認識,使學生明確圓和三角形、四邊形的區(qū)別就是圓是曲線圖形,三角形和四邊形是由直線構成的圖形,同時滲透其中的聯系,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與縱向聯系。

不足之處:

由于多媒體出現的故障,導致在讓學生直觀感受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車軸裝在什么位置上,沒有讓學生通過動畫演示使學生明確車軸之所以裝在圓心的位置,是因為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所以只有把車軸裝在圓心處,當車輪滾動時方可使行進的車輛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

再教設計:

加強對圓與已學過圖形的聯系,讓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經驗自覺解決當前問題。

認識11—20教案篇5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學生研究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這些立體圖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探究能力,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fā)展。針對學生的特點和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本節(jié)課將采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學習圓錐的相關知識。

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是掌握圓錐的特征,難點是圓錐高的測量方法,因此,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測一測等活動,感知圓錐的特征,體驗圓錐由面成體的過程,明確圓錐體和面之間的關系,學會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經歷認識圓錐的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錐模型 平板 直尺

學生準備 圓錐形實物

教學過程

1.知識回顧。

師: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征的?

預設

生1:先研究它們有幾個面,再研究各個面之間的關系。

生2:先研究它們的各部分名稱,再研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生3:先研究它們的組成,再研究它們的特征。

2.導入新知。

師:你們認識老師手中的這個立體圖形嗎?(出示圓錐模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探究新知

1.探究圓錐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教材31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圖中這些物體在形狀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預設

生1:都有兩個面,一個面是圓,一個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個頂點。

明確:圖中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簡稱圓錐。

引導學生交流: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圓錐形煤堆、圓錐形糧堆、圓錐形帳篷、削過的鉛筆頭、鉛錘等)

(2)初步認識圓錐的各部分名稱。

①結合圓錐形物體和圓錐模型認識圓錐的各組成部分。

交流明確:

a.底面:圓錐的圓面是圓錐的底面。

b.側面:圓錐的曲面是圓錐的側面。

c.頂點:圓錐有一個頂點。

②結合課件理解圓錐的側面展開圖。

師:你覺得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狀的?你知道為什么是這個形狀的嗎?

預設

生: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因為頂點到圓周上任何一點的長度都相等。

2.探究圓錐的高。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圓錐有高嗎?如果有,有幾條?圓錐的高指的是什么?自學教材32頁上半部分內容后回答。

預設

生1:圓錐有高,并且只有一條高。

生2: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在哪?誰有辦法讓大家看到圓錐的高?

認識11—20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2、發(fā)展幼兒較敏銳的觀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課件一套、幼兒正方形、梯形學具每人一套

活動分析:

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一直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鑒于平面圖形較為抽象,因此在活動過程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來解決這一困難,一方面更加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一方面更好的為幼兒的學習所服務。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圍的生活與環(huán)境中去,主要運用觀察法、觀察比較法、講解法等突破;活動難點是讓幼兒能夠找出兩條平行邊,主要運用觀察法、講解法、聯系法等突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情景導入: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課件)

二、展開

1、簡單復習學過的圖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 ,讓幼兒認識梯形,記住名字。

3、請幼兒進行操作,比較正方形和梯形的異同點。 要求:請幼兒比較邊和角的不同。 提問:正方形和梯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課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讓幼兒找出平行線并講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線,進行復習鞏固。

7、找周圍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讓幼兒知道梯形是較穩(wěn)固的圖形,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并出示課件欣賞。

三、結束

延伸活動:繼續(xù)尋找周圍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認識11—20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理解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概念。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

4、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圓與生活的聯系,從數學的角度感受圓的美,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畫圓的方法以及理解同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guī)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你知道今天要學什么嗎?怎么知道的?

2、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圓。(注意糾正學生表述有誤的地方)師:這樣說下去,你們覺得能說的完嗎?

師:正所謂,圓無處不在。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說過:“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我們來欣賞一下,圓的美體現在哪。(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

師:好看嗎?美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更進一步來認識圓(板書),感受圓的存在和圓的美。

(二)探究新知

1、第一次畫圓

(1)只看只說不行,咱們來動手畫一畫。

要求:在白紙上任意畫一個圓,可參照書p57。

(2)個別同學的圓畫的不標準,哪出問題了?

引出圓規(guī)用法:手握頂,針尖固定,距離保持不變。(師演示)

2、第二次畫圓

(1)要求:能不能想個辦法,讓咱們全班畫出的圓一樣大呢?生:統(tǒng)一兩腳間的距離/統(tǒng)一半徑(師抓住半徑板書)

師:意思是說,咱們全班同學只要把圓規(guī)針尖和筆尖之間的距離統(tǒng)一一下,畫出的圓就一樣大。你想象一下,這樣可以嗎?師:那咱們就統(tǒng)一把它定為3厘米,畫出這個圓。

(2)圓倒是有了,可要是有人問起,這是個多大的圓,我們該怎么回答呢?

生:半徑3厘米/直徑6厘米(師抓住直徑板書)

師:有同學提到了半徑、直徑,那到底什么是直徑、半徑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6頁,尋找一下答案吧。(生自學)

你知道了什么?生匯報

a、圓心:通俗的講,圓心就是圓的中心,用圓規(guī)畫圓時,中間固定的這一點就是,通常用字母o表示。

b、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通常用字母r表示。(生板演,師提示是線段)

師:說說畫半徑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在自己剛畫的圓上畫一條半徑。

師:老師有個問題,一個圓里只能畫一條半徑嗎?在自己的圓里試試,看能畫幾條。你得到什么結論呢?

生: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

師:長度呢?

生:都相等。

師:想象一下,半徑不同,圓的大小會怎樣?

c、直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通常用字母d表示。

找一生上臺板演,其他學生在剛才的圓上同樣畫上一條直徑,并標上字母。

師:思考一下,在一個圓里,直徑有多少條?長度怎樣?

(3)再次觀察自己的圓,你還有什么發(fā)現?(直徑、半徑的關系)生匯報,師板書

師:直徑是半徑的2倍,它的前提是什么?(同圓或等圓)

(4)其實早在2014多年以前,,我國古代就有對圓的記載,墨子在一部著作中,與這樣的描述:“圓,一中同長也?!彼^“一中”就是指---圓心,“同長”

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模仿古人的語氣,讀一下這句話嗎?

師:我們古人的這個發(fā)現,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聽了這個信息你們覺得怎么樣?

(5)我們今天一起認識了圓,現在來看看,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直線圖形/曲線圖形)

(三)練習鞏固

1、選擇

(1)畫圓時,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

a、半徑長度

b、直徑長度

(2)從圓心到()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

a、圓心

b、圓外

c、圓上

(3)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叫直徑。

a、直徑

b、線段

c、射線

2、判斷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2)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3)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4)要畫直徑是4厘米的圓,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4厘米。

(5)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小。()

3、圖中哪些是半徑?哪些是直徑?哪些不是,為什么?)(

4、陰陽太極圖:你知道了什么?

5、拓展:為什么車輪都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里?

(四)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師:圓是美的化身,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因此人們喜歡用圓來表達彼此美好的祝愿,你們知道的詞語有哪些?那我就祝愿所有的同學在十五小的學習和生活都能圓滿,今后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圓自己的美麗夢想。也祝愿各位聽課的領導,老師們事事圓滿如意!

認識11—20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知道清水的特征。

2.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并記錄下來。

3.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四杯不同的水: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貼有紅、黃、藍顏色標記的杯子。

3.彩色橡皮泥、勺子若干。每組三個裝有清水、糖水、白醋的透明杯子。

4.紅、黃、藍記錄單,哭臉、笑臉標記。

活動過程:

一、對比觀察牛奶和清水

1.請幼兒集體觀察裝有牛奶和清水的兩個杯子,提問: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杯子里的水一樣嗎?

幼兒表達。

2.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評析:在清水杯中放彩色橡皮泥,引導幼兒對比觀察,來發(fā)現牛奶和清水的區(qū)別并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放入彩色橡皮泥在牛奶杯中,再次引導幼兒通過眼睛對比觀察: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杯中能看得見嗎?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清水中能看得見嗎?

(評析: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fā)現牛奶與清水的差別,從而讓孩子了解清水的特征之一是無色透明。)

二、辨別哪杯是清水

1.師出示三杯裝有清水、糖水、白醋的杯子,杯子上貼有紅、黃、藍標志。提問:“這三杯水看上去一樣嗎?”

2.提出猜測要求

師:這三杯水中只有一杯是沒有放任何東西的清水,請小朋友猜猜是哪一杯,為什么?讓幼兒看著標記回答。

(評析:運用猜測活動,制造懸念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及探究欲望,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猜測能力,并能大膽的表述自己的觀點。

3.提出記錄要求,讓幼兒記錄。

師:你認為哪杯水是清水;請你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記錄。把標記撕下來貼在和你認為是清水的杯子上標記顏色一樣的記錄單上。幼兒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如:你猜的哪杯是清水,并讓幼兒把話說完整。

(評析:用三種不同顏色的記錄單可以讓幼兒更方便正確對應自己要操作的材料,為幼兒的實驗活動提供簡單的記錄方式,讓小班幼兒更易操作。)

三、幼兒分組操作,驗證猜想

1.師:你們猜的到底對不對,我們要來驗證一下。

2.提出驗證要求:每張桌子上分別放了和老師一樣的三杯水,請按照你們的猜想到貼有相同標記的桌子上去聞一聞,看一看,嘗一嘗,看看你猜的答案對不對。

3.幼兒操作。

4.提出記錄結果的要求:猜對了就把笑臉標記貼在記錄單上,沒猜對就貼哭臉標記。

(評析:師巡視,注意關注每個幼兒的實驗的過程,及時發(fā)現他們使用的方法和所產生的問題,引導他們更好的完成實驗。)

四、根據記錄單交流分享實驗結果。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靠什么幫忙才找出清水的,請幼兒講述。

1.鼻子聞一聞,氣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

2.嘴巴嘗一嘗,甜甜的,不是清水是糖水。

3.沒有味道的是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