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教案通用7篇

時間:2022-12-03 作者:Kris 備課教案

教案是在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準備工作,很多人為了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進步,都會寫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關于科學教案通用7篇,感謝您的參閱。

關于科學教案通用7篇

關于科學教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大膽地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2、幼兒能夠大膽的運用完整語言表達,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3、能夠在創(chuàng)意中感受拼圖帶來的樂趣,及交流的愉悅。

二、活動準備:

各種玩具、七巧板

三、活動過程:

1、老師:今天我們班請來新朋友,它們的名字叫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你們高興嗎?我們一起來看它們的表演吧!

教師操作讓這些圖形變各種姿勢和小朋友打招呼。

2、欣賞新朋友變出的各種造型。

3、請個別小朋友上來給我們的新朋友變造型,激發(fā)幼兒對創(chuàng)意感興趣,激發(fā)幼兒主動創(chuàng)意的能力。

4、老師:你們看看這些漂亮的圖案是什么變的(玩具)

5、幼兒操作活動

①教師結合實物引導幼兒了解不同的材質的玩具。

②請幼兒選取自己的玩具,讓他們動手拼一拼。

③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自己拼出的事什么?

④幼兒合作拼圖,教師巡回指導。

6、游戲活動:玩具找朋友

①教師從玩具中拿出其中一個形狀(如圓珠)請小朋友找到相同的形狀并舉起來。

②把幼兒分成小組,請他們以組為單位玩玩具找朋友的游戲。

7、教師評價

關于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發(fā)現撲克牌的多種有趣玩法,探索如何讓撲克牌站立,感受撲克牌短邊對折和長邊對折穩(wěn)固性的不同。

2.能積極、主動表述自己的探索發(fā)現,拓展思維,提高動手、判斷和分析能力。

3.愿意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萌發(fā)對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探索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撲克牌(包括長邊、短邊對折的牌,用于比大小的10以內的牌)、簍子、盤子各若干,與撲克牌有關的變魔術視頻,鈴鼓,自制的皇冠等。

2.經驗準備:幼兒玩過手指游戲“開門”,有搭積木、折紙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引出活動內容

教師雙手合攏(一張撲克牌藏于手掌心),邊念兒歌邊依次打開五個手指。

兒歌內容:一門開開進不來,二門開開進不來,三門開開進不來,四門開開進不來,五門開開我進來。

指導語:打開我的五指門,里面藏著什么?

二、比一比,了解撲克牌的外部特征

指導語:仔細看看你的牌,和別人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教師邊給每位幼兒發(fā)一張牌邊提問,引導幼兒發(fā)現撲克牌上的花紋、圖案、數字各不相同。

指導語:撲克牌可以怎么玩呢?一起和石老師玩?zhèn)€“比大小”的游戲吧。

如教師說“比、比、比大小,我是紅心4,誰的牌比我大,請你趕快舉起來”,幼兒根據教師的要求迅速作出判斷,如果手中的牌比4大就舉起來。

三、試一試,讓撲克牌站起來

指導語:小朋友們猜一猜,撲克牌可以站起來嗎?我們讓它站在小椅子上試試吧。

幼兒嘗試,教師觀察,及時肯定幼兒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在集體面前表述,如“讓撲克牌靠著椅背站立”。

指導語:怎樣才能讓撲克牌自己站起來呢?

幼兒再次探索,教師引導他們用折疊的方法嘗試,重點介紹“短邊對折"和“長邊對折”。

四、搭一搭,感知長邊、短邊對折穩(wěn)固性的不同

1.出示長邊、短邊對折的撲克牌,探索高樓怎樣搭。

指導語:老師這兒有什么?它們能站起來嗎?那可以用它們搭高樓嗎?誰來試試?

請兩名幼兒分別用長邊、短邊對折過的兩種牌搭高樓,發(fā)現“很難疊高”后,教師出示未折過的撲克牌,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

小結:搭高樓時動作要輕,一層樓上平放一張撲克牌,再搭第二層,用這種方法搭高樓就容易多了。

2.嘗試用長邊、短邊對折過的撲克牌分別搭兩座四層小樓,比比哪種樓房比較穩(wěn)固并說說原因。

3.搭高樓比賽,比比誰搭的樓房又高又穩(wěn)。

指導語:我們發(fā)現短邊對折的撲克牌搭的樓房比較穩(wěn),那現在就用它來進行搭高樓比賽,同等時間內誰搭的樓房層數最多最穩(wěn)固,誰就是我們班的搭樓高手。

幼兒比賽,教師提醒幼兒動作要輕。搭得最高最穩(wěn)的幼兒,教師獎勵他一頂皇冠。

五、賞一賞,感受撲克牌玩法的多樣性

1.“刮牌”表演。

指導語:石老師這兒還有許多撲克牌,我不僅能讓它們都站立起來,還能讓它們聽口令走路呢。

2.欣賞變魔術視頻,結束活動。

指導語:撲克牌還是魔術師的最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師是怎樣用撲克牌變魔術的。

關于科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幾種不同的聲音。

2、初步了解同一種物體,由于數量、材質的不同,發(fā)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

3、在玩玩、搖搖瓶子過程中,體驗探究聲音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好聽的聲音》。

2、圖標:大鼓和小鼓。

3、小瓶人手一個,小盆每組一個,黃豆若干,軟硬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辨別生活中的聲音。

1、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 師(1)寶寶們,今天有這么多的客人老師來我們教室做客,你們知道為什么?是來找耳朵最靈的寶寶,那我們來比一比,聽一聽,誰的耳朵最靈。

這是什么聲音呀?你知道是誰的笑聲嗎?(你們猜對了,這是小寶寶夜里睡覺做夢發(fā)出來的笑聲。)(圖片寶寶)

(2)天亮了,聽聽看媽媽叫了哪個小動物去叫醒寶寶呢?(大公雞)(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大公雞)還有哪些動物是會叫的啊?(幼兒模仿)會叫的小動物還有很多很多,下次也請它們幫忙來叫醒小寶寶。

(3)寶寶被叫醒了,你們聽聽,現在小寶寶在干什么?(洗手圖片)

(4)洗好手,吃好飯,寶寶準備坐車去上幼兒園啦,這個車子在馬路上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呢?馬路上除了這個聲音之外還有什么也能發(fā)出聲音?(摩托車,自行車)

2、小結:我們的身邊有這么多好聽的聲音,馬路上也還有好多好多,真的非常好聽。

二、把黃豆裝進瓶子里,根據裝豆子的數量區(qū)分聲音的不同。

(1)到了幼兒園里,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啦,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好玩的呢?(出示空瓶子)

(2)聽聽這個瓶子有聲音嗎?(沒有),那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讓瓶子發(fā)出聲音呢?(幼兒嘗試讓瓶子發(fā)出聲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東西到瓶子里等。拍拍拍,瓶子有聲音,碰碰碰,瓶子有聲音)

(3)老師有一種辦法和你們不一樣,我搖搖瓶子就會有聲音,(出示裝有少量黃豆的瓶子搖一搖)問,你的瓶子也搖搖有聲音嗎?如果我們在瓶子里裝點豆子,瓶子能發(fā)出聲音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4)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有都有聲音了嗎?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瓶子來學學這兩樣東西,看看,這是什么?(大鼓和小鼓)

(5)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就來學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聲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只小鼓,我的聲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6)大鼓的聲音很大,它是怎么發(fā)出來的呢?小鼓呢?(大鼓力氣用的大,小鼓用的力氣?。?/p>

小結:原來,大鼓要用大一點的力氣,小鼓要用小一點的力氣。

(7)師:小朋友們看,老師這里有兩個瓶子寶寶,一個瓶子里面裝了很少的豆子,我們來聽聽看像大鼓的聲音還是小鼓的聲音。另外一個里面裝了很多的豆子,我們也來聽聽看。

小結:原來豆子要多放些,但是不能放滿,力氣大一些就是大鼓的聲音了。

關于科學教案篇4

一、活動題目。

科學活動——制作雪雕“小企鵝” 。

二、活動目標。

通過雕刻“小企鵝”雪雕作品活動,使幼兒感知經過積壓的雪很硬,懂得運用各種工具進行雕琢。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

三、適用對象。

大班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錄像帶、小冰鏟、小角鏟(自制),笤帚、小鋸等。

五、活動過程。

(一)探究的問題:怎樣雕“小企鵝”。

(二)幼兒討論。

(1)用彩筆畫企鵝。

(2)用彩泥捏企鵝。

(3)用雪坯雕企鵝。

(三)幼兒實驗。

(1)用彩筆畫各種姿態(tài)的企鵝。

(2)用各種顏色的彩泥捏企鵝,企鵝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種工具雕琢企鵝。

①試一試,鏟雪。

②教師在幼兒做好的雪坯上畫企鵝。幼兒觀察教師畫的圖樣,聽教師講制作雪雕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后,開始選擇工具進行雪雕創(chuàng)作。

(四)教師引導幼兒從四個角開始鏟雪,做大體輪廓。

(1)怎樣雕琢大體輪廓?

幼兒鏟雪時,教師關注幼兒掌握鏟雪與造型之間的關系,引導提示幼兒在畫的輪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鵝的翅膀怎樣雕?

幼兒互相商量,教師引導幼兒用小雪鏟根據圖樣從前面鏟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鏟通。

(3)怎樣雕企鵝的身體? 教師提示幼兒選擇角鏟鏟雪,使翅膀與身體區(qū)分開。用小鏟雕出企鵝的嘴。

(4)眼睛和腳怎么雕?

幼兒選擇工具鏟雪,用小鏟雕眼睛和腳。

(5)你做的雪雕滿意嗎?

幼兒不滿意。教師組織幼兒統(tǒng)一整理,進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師啟發(fā)幼兒使用小磨板,幼兒開始拉、推進行磨雪。實驗后發(fā)現很平、很光、很美,幼兒對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邊磨,一邊清理企鵝身上的殘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蓯鄣男∑簌Z終于雕刻成了,幼兒高興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寫上了他們名字的牌子。

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幼兒記錄雕刻的過程。

六、注意事項。

提示幼兒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鬧。

關于科學教案篇5

活動班級:大班

活動時間:10月

設計意圖:秋天的到來使得周圍的樹木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也較中班有了較大地提高。班上幼兒近些天來總在談論幼兒園大門外一顆大樹的變化,他們已經觀察到樹葉和樹枝被大風吹下時狀態(tài)的不同,因此,抓住這個機會我設計了該次活動,通過引導幼兒對其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探索,從而推動幼兒科學概念的獲得以及對周圍世界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的:

1、通過幼兒動手實驗發(fā)現物體拋向空中后會下落,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自由落體現象的興趣;2、幼兒能使用至少兩種不同的物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并能觀察、記錄這兩種物體的下落的方式和快慢;3、絕大部分幼兒能用語言正確表述自由落體現象,在活動中能表現出合作的意向和能力。

科學原理:

1、自由落體--自由落體運動源于地心引力,物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從相對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它有三層基本含義:物體開始下落時是靜止的即初速度v=0;物體下落過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包括空氣阻力)或外力的合力為0;任何物體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時,下落時間相同。

2、空氣阻力--指空氣對運動物體的阻礙力,是運動物體受到空氣的彈力而產生的。在現實生活中,自由落體也受空氣阻力的影響,其速度,接觸面積,空氣密度等都會影響空氣阻力的大小。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樹葉、報紙、沙袋、橡皮擦、記錄單、筆。

活動形式:集體教學和個別探索結合活動過程:

環(huán)節(jié)教學

活動內容

一、引發(fā)幼兒興趣,調動幼兒已有經驗

1、幼兒自由表達已有經驗,引發(fā)幼兒興趣。

"說說你們見到樹葉落下的情形。"2分鐘集體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準確表達觀察到的樹葉下落現象。

"樹葉從空中輕輕的飄落。"2分鐘探索活動開展部分

二、探索活動一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幼兒探索自由落體現象

1、教師活動材料,引導幼兒選用1種材料,將它拋向空中,觀察下落時的情形;注意:給幼兒活動較大空間,以保證幼兒的安全。3分鐘個別

2、請幼兒分享活動體會。

"拋上去后都會掉下來。"2分鐘集體三、探索活動二教師材料,引導幼兒比較不同物體落下時不同的狀況1、引導幼兒觀察2~3種物體落下時的情形,并記錄下來。5分鐘個別2、引導幼兒分享和討論:你選用了什么材料?它是怎樣落下的?

:不同物體因其形狀、重量不同,在空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所以落下的情形不同。3分鐘集體

三、探索活動三引導幼兒實驗:哪個掉得快?

1、在前面活動基礎上,新的材料,要求幼兒兩兩進行比較,比較之前讓幼兒猜想一下:哪個物體掉得快?

2、教師記錄表,引導幼兒做實驗,驗證哪個落得快。

要求:幼兒選擇兩兩比較時,要求同一高度并同一時間放下物體。7分鐘個別3、引導幼兒交流實驗結果,分享經驗,啟發(fā)幼兒探索:為什么有些物體掉得快,有些掉得慢?3分鐘集體結束部分四、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落體現象五、活動延伸1、啟發(fā)幼兒探索同樣重量的物體,不同速度的落下。

2、探討什么物體不會落下?3分鐘集體

關于科學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自制墨跡圖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像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

2、利用輔助物在墨跡上進行拼砌,發(fā)展編講能力。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教師曾示范制作墨跡圖,以引起幼兒操作和想像的興趣。

2、白紙、顏色水、輔助物、鋪墊的桌布。

活動過程

1、自制墨跡圖,引起幼兒興趣。

(1)回憶墨跡圖制作的方法。

(2)提出制作墨跡圖應注意的事項。

(3)幼兒自制墨跡圖,教師巡回指導。

2、根據墨跡圖上的墨跡進行想像。

(1)啟發(fā)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自己的墨跡圖像什么,并說出想像依據。

(2)轉動墨跡圖,變換角度看看它還像什么?鼓勵幼兒盡量想得和別人不一樣。

(3)教師小結:從不同角度看墨跡圖,它所表現的內容也跟著發(fā)生了變化。

3、利用輔助物豐富墨跡圖后進行編講。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利用輔助物在墨跡圖拼砌,使畫面更完整、更豐富,并提出講述要求,如什么時候?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等。

(2)請幼兒根據豐富后的墨跡圖進行編講。

4、向同伴或老師講述自己圖畫中的小故事。

將幼兒制作的墨跡圖布置在語言區(qū)中,引導幼兒與同伴的墨跡圖組合在一起,編出一個更好聽的故事。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關于科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fā)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wěn)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huán)境準備:體育區(qū)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發(fā)現現象。 1、 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柜子上,引導幼兒發(fā)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wěn)?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wěn)?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wěn)。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柜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氣球吃什么》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與充氣玩具變鼓是因為充入了空氣。

2.探索充氣的多種方法。

3.體會與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氣球嘴”的必要性。

活動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人手一份。

2.腳踩式打氣筒,各種充氣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氣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氣的氣球和未充氣的氣球。

這個氣球圓鼓鼓,胖乎乎,這個氣球呢,癟著肚子,好像沒吃過飯。

2.教師手拿未充氣的氣球,引出《氣球愛吃什么》。

提問:氣球喜歡吃餅干、饅頭、糖果嗎?

討論:氣球吃什么,才能鼓起來,變的胖胖的呢?

二、我?guī)蜌馇虺钥諝狻?/p>

1.教師: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里溜出來。

怎么樣讓氣球吃的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

2.教師示范吹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以及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溜走。

3.幼兒每人一只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讓氣球很快“胖”起來。

4.告訴幼兒為了不讓空氣溜走,他們可以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扎住“氣球嘴”。

三、充氣玩具吃空氣

1.出示充氣玩具。

氣球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氣球一樣喜歡吃空氣。我們也來幫幫他們,讓他們也吃得圓鼓鼓、胖乎乎的。

2.幼兒自由結伴給充氣玩具吹氣,摸一摸充滿空氣后胖乎乎的“身體狀態(tài)”。

3.幼兒玩一玩這些充氣玩具。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新教師過關課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執(zhí)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么》,在本節(jié)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于本節(jié)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jié)課收獲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jié)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fā):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fā),磁鐵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qū)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讓幼兒借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借助著幼兒對于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jié)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jié)課后,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后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于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秘密,這是我今后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jié);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游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赡軓目茖W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fā)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了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于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后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么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于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后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jié)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中班科學教案:會變的顏色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么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ń處煋u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么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里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后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范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并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么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么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并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范。

5、引導幼兒發(fā)現并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后把你們的發(fā)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ㄓ變鹤杂蛇x材操作并記錄)

②變出了什么?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游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么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惤约眩?/p>

中班科學:大蒜哥哥,蔥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了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征。

2.在種植過程中,發(fā)現根能吸收營養(yǎng),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么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才我們說了為什么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么特征。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蔥(有根的)。

1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么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后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里,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著照顧,并觀察其生長情況。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恒。

2、懂得做實驗后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里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里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fā)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覺得杯子里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并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并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fā)現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后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了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后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千姿百態(tài)的睡姿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tài)萬千的睡眠姿勢。于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fā)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系,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了解動物姿態(tài)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tài),從這一側面

讓孩子了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tài)的圖片。教師布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布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tài)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

活動過程: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后,請幼兒說說運動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么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后,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并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后,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并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游戲的形式學習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游戲《它怎么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

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匯: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為止。比賽結束后,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游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游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 靜,不要大聲喧嘩。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游戲。

(3)增加游戲難度、擴大游戲范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 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么睡覺 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后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后,在父母的協(xié)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后將結果與其余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著睡、馬站著睡、貓頭鷹只睜一只眼、蝙蝠

倒掛著睡、貓趴著睡、烏龜縮進殼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