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教師務必要強調文字表述規(guī)范,教案是教師為了保證上課進度預先撰寫的書面表達,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綜合實踐課教案推薦6篇,感謝您的參閱。
綜合實踐課教案篇1
設計理念
我們在引導學生開展“調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時,要注意引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自主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調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增強學生保護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
2.引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3.通過交流、展示,提高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你們了解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嗎?比如,空氣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樹木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人們?yōu)楸Wo環(huán)境做了些什么?讓我們開展一次調查周圍環(huán)境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與周圍環(huán)境有關的資料,然后把搜集到的資料在班上進行一次交流和展示。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二、課前準備,搜集資料
1.成立調查小組,明確分工。
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和興趣、愛好,自由組合成調查小組,然后推選出小組長,并明確小組中各人員的分工。
2.制訂計劃,開展活動。
(1)制訂計劃。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要求他們獨立制訂一個活動計劃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可先出示下面的活動計劃、觀察計劃和采訪計劃,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計劃好在哪里,我們還可以作哪些補充。最后由各小組制訂出本小組的活動計劃。
“調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活動計劃
活動主題指導老師
參與活動員組長
組員
活動目的
活動的內容
及時間安排
預期的成果及其表現(xiàn)形式
“調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觀察計劃
觀察對象觀察的時間觀察的地點
觀察方法觀察人
觀察目的
觀察內容
觀察后的感
受和收獲
“調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采訪計劃
采訪對象采訪時間采訪人
采訪目的
采訪內容
采訪的問題設計
采訪后的感受和收獲
(2)開展活動,搜集整理資料。
①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通過觀察、采訪、查找資料等方式廣泛搜集資料。
②在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篩選、梳理所搜集到的資料,使這些資料系統(tǒng)化、條理化。例如,可采用填表的方法將搜集到資料進行歸類整理。
環(huán)境污染情況調查結果 資料來源
污染狀況
污染源
污染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的危害
當地政府采取了
哪些應對措施
綠化情況
在保護環(huán)境
中出現(xiàn)的
好人好事
三、課堂交流,相互啟發(fā)
1.讓學生在活動小組里交流了解到的情況。
2.各活動小組推舉代表在班上匯報??梢詤R報環(huán)境受到了哪些污染;為了改善環(huán)境,人們做了哪些工作……一人匯報后,同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組的同學可以提出問題,由匯報人或匯報人所在的小組討論后認真作答。
3.各活動小組匯報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我們能為保護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做點什么。
四、自主選材,自由表達
1. 在課堂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活動中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
2.自主選材,自由表達。從表達的內容來看,可以寫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可以展開想象,寫一寫幾年后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變化;也可以寫發(fā)生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有趣的事情。從表達的形式來看,可以寫人記事,可以寫想象作文,可以寫建議書,還可以寫調查報告。總之,只要圍繞保護環(huán)境這個主題,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喜歡怎么寫就怎么寫。
五、成果展示
綜合實踐課教案篇2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增強安全防護意識,樹立珍愛生命的情感。
2. 能夠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安全警示標志,了解它們的意義和作用,知道上學途中應該遵守的交通規(guī)則,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識。
3. 針對上學路上的安全隱患,制訂防患措施,學會如何面對潛在的安全隱患,掌握相應的自護和防范技能。
4. 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能運用合適的方式呈現(xiàn)研究成果。
活動重難點: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能辨認各種交通標志和安全警示標志。
活動準備:準備一些交通標志和安全警示標志的符號。
活動時間:3 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本次活動分為二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調查校園內曾發(fā)生過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園內存在的安全隱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安置安全警示標志以及設計其它校園安全警示活動。
二、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
表1:學校安全隱患統(tǒng)計表
表2:學校安全事故統(tǒng)計表
(二)活動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
1.成立調查組。
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及活動需要將學生分成三大組。
①實地考察組:深入校園各個部位,尋找可能有安全隱患的地點及設施。
②事故調查組:到學校相關部門調查了解學校里曾發(fā)生過的安全事故。
③安全警示標志搜集組:讓學生搜集各種安全警示的標志,了解它們的作用及安置地方。
2.分組調查。
①實地考察
利用課間巡視校園各個部位和角落,仔細尋找藏有安全隱患的地方,了解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故。如:下雨天,特別滑的路段:在沒有老師看管的情況下使用大型活動器材,會產生危險:暴露在外面的電源插座或電線:即將倒塌的墻壁……填寫《學校安全隱患統(tǒng)計表》。(可出示照片輔助介紹學校安全隱患情況)
②事故調查
向學校調查了解過去一年在校園內發(fā)生的安全事故,認真填寫《學校安全事故統(tǒng)計表》。
③安全警示標志搜集
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搜集、查閱書籍、實地觀察,搜集一些安全警示標志,可以用照片、圖片等形式記錄下來,并寫出它們的名稱、作用以及的安置的地方。
第二環(huán)節(jié):
(一)談話導入:
通過前階段對學校安全事故和安全隱患的調查,同學們一定收獲不小。這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大家愿意繼續(xù)研究有關校園安全的問題嗎?(學生紛紛表示愿意)
(二)成果匯報展示
下面請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①請實地考察組推選一名同學,匯報在校園內發(fā)現(xiàn)的具有安全隱患的地方,以及可能會發(fā)生的安全事故。(圖片)
②請事故調查組的組長匯報近年來發(fā)生的安全事故的大致情況。(表格)
④教師小結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同學們分工合作,通過采訪調查,發(fā)現(xiàn)了許多具有安全隱患的地方。那么,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提醒自己和全校同學引起注意,從而避免或減少校園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呢?
⑤各小組討論后各自提出合理化建議。
⑥教師引導:同學們的金點子真不少。大家知道本學期我們開展“我與安全同行”這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口號是:“心系安全,關愛生命”。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商量一下,你們比較喜歡的,在這節(jié)課上又能辦到的校園警示方式是哪一種?如果小組成員中有不同意見的不必強求,要尊重他本人的意見。
⑦教師征求學生的設計意向。
(三)各小組設計校園安全警示活動。
(1)如果你想設計校園安全警示標志、標語,那么請大家參考搜集來的標志,選擇好校園隱患設置點(出示幻燈提供幫助)設計安全警示標志和標語。老師建議大家:設計的標志、標語要美觀、醒目。
(2)動手制作。
各小組取出材料:白紙、鉛筆、彩色筆等。
各小組選定自己感興趣的幾個標志設計地點。
小組成員全作制作安全警示標志,要求醒目、美觀。
(3)展示設計成果
請各小組推薦一位同學上臺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并說說自己的設計意圖和作品放置地點。
請采取其它方式警示校園安全的同學上臺說說你的創(chuàng)意。
(四)安置安全警示標志(課后延伸)
請同學課后把自己做的安全警示標志安置到相應的地方。如果是墻壁、玻璃、活動器具等可粘貼在上面,如果是地面上的,可用小木棍插在地面上,要求指向明確。下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繼續(xù)研究其它校園安全問題。
三、活動評價
1、學生通過活動是否認識、分辨安全警示標志含義、作用。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是否能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
示。
4、是否養(yǎng)成了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踐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5、是否樹立自覺遵守安全規(guī)則、社會公德的意識,是否具有關注生命、關愛他人的社會責任感,是否自覺地做一個文明的社會人。
6、通過實踐活動,是否對所獲得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xié)作交流的樂趣,學會欣賞別人。
綜合實踐課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在學文明理后,引導學生關注人類共同的生活環(huán)境——地球,使學生懂得保護生活環(huán)境,樹立環(huán)保意識,提高環(huán)保實踐能力,激發(fā)熱愛家園的情感,增強環(huán)保責任感。
2.了解校園、家庭、社區(qū)周圍的環(huán)境情況,教育學生保護環(huán)境刻不容緩,
“我盡我力,愛我家園”,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3.通過調查、搜集資料,觀察討論,合作交流,匯報展示等多種活動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師生共同研究討論,確定主題、范圍
結合本學期“綠色學?!钡膭?chuàng)建目標,結合要在課程教學中滲透環(huán)保意識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引導同學們充分發(fā)表意見,同時也本著體驗教學的,又考慮到實施的可能性,因此確定以“我盡我力,愛我家園”這一主題作為實踐活動的方向。
二、學生自由組成小組,確定各小組研究的方向和手段
1.個人衛(wèi)生小組:重點了解個人衛(wèi)生習慣,主要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
2.家庭衛(wèi)生小組:重點了解每個家庭處理家庭垃圾的習慣,要以問卷、上門調查的方式進行。
3.村鎮(zhèn)衛(wèi)生小組:重點了解每個村鎮(zhèn)設有幾個垃圾投放站點,投放情況怎
么樣,主要是實地點數,及問卷調查。
4.道路衛(wèi)生小組:重點是了解主要臟亂地帶,辦法是實地考察,拍照等。
5.河道衛(wèi)生小組:重點是了解河道內污物聚集地段,及主要來源,辦法是
實地考察,上門采訪等。
三、各小組開始分組進行實踐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小組的研究方向,充分發(fā)揮個人特長和團結合作,具體分工,進行調查、記錄。
2.各小組將搜集到的資料匯總小組長那里,再共同。
3.各小組之間由小組長進行聯(lián)絡,隨時調整方法和手段,確保材料準確及時,豐富詳盡。
4.教師做好全面輔導,及時給出建議。
四、利用一堂班會課,對此次活動進行匯報交流
過程:
1.情景創(chuàng)設,營造氛圍。
播放“美麗的大草原”景色,學生有感而發(fā):如此美麗的景色應永遠存留下去。樹立保護的意識。
播放“受污染的河道”“臟亂的街道”錄像片段,學生產生強烈的反應:我應盡我力,我要愛我家園。
2.各小組分別展示三個星期以來,認真調查的結果:
a.問卷綜合分析情況。
b.照片展示。
c.圖畫展示。
d.以小品表演展示。
e.采訪筆記展示。
師生共同評選出:最佳合作獎(小組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個人獎),最佳
家庭獎(父母獎)各2名。
3.結合以上情況,各位同學談談體會,說說想法。認識到: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有
待于大家的努力,真實應該“我盡我力,愛我家園”!由全體同學討論決定,向全區(qū)公民寫一份環(huán)抱倡議書。
4.播放歌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學生上前,師生共同。
5.全體同學朗誦詩歌《地球萬歲》。
6.教師:
同學們,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保護地球,愛護環(huán)境是
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調查,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向父母、同學宣傳環(huán)保知識,共同從身邊事做起,從家庭做起,愛家,愛家園,愛地球媽媽。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五、作業(yè):
同學自愿組成“假日環(huán)保小衛(wèi)士隊”,定期為家鄉(xiāng)環(huán)境整潔貢獻一份力量,真正做到“我盡我力,愛我家園”!期末,師生共同根據各小隊的實際操作情況進行評比。
綜合實踐課教案篇4
一、我愛我家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家庭成員的情況,體會長輩對家庭的熱愛和為維護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2、嘗試設計、布置房間,初步培養(yǎng)測量、規(guī)劃、設計能力,同時感受參與家庭活動的樂趣。
3、細心觀察生活,積極動腦,進行小發(fā)明和小創(chuàng)造,鍛煉動手能力。
4.增進熱愛家庭和家人的情感,增強營造和諧歡樂的家庭氛圍的愿望。
活動時間安排
3-4課時。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整體設計和制作能力,養(yǎng)成考慮問題要全面、周到的習慣。
2、培養(yǎng)收集信息的能力,增進對家庭成員情況的了解。
3、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明確《家人檔案冊》內容
1、了解和分析《檔案冊》應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2、詢問家庭成員對《檔案冊》內容的看法。
3、思考并確定自己要做的《檔案冊》的內容和結構組成。
二、收集信息
1、利用各種辦法獲得做《檔案冊》需要的信息。
2、可以通過回憶家庭生活、觀察家人舉止、詢問等方法了解想知道的信息。
3、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了解,如每個家庭成員的童年生活、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工作成績等,避免學生思考的問題過于狹窄,使《檔案冊》內容更豐富。
三、制作并交流各自設計的《檔案冊》
1、編寫、創(chuàng)作文字和圖畫內容。
2、設計封面、封底,裝訂成冊。
3、交流、展示
四、總結、反思和評價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檔案冊》內容是否豐富且能體現(xiàn)家庭成員的特點、版式設計是否有新意、獲取信息的途徑是否多樣等角度開展自評、互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不同家庭的差異(家庭情況)和共性(親情的溫暖)。最后,可以請學生談談經過這次活動,對家人有哪些進一步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庭、關愛家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二布置我們的家
活動時間安排
4課時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2、初步了解空間利用概念,能從方便、舒適、實用等角度布置家庭環(huán)境。
3、培養(yǎng)測量和整體設計的能力。
4、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找出家庭布置方面的不足
1、觀察家中的各個房間,結合日常生活中遇到過的不方便之處,寫下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
2、詢問父母對現(xiàn)有布置的看法。
二、提出布置的初步設想
1、針對家里各個房間布置不合理之處,思考在可能的條件下如何改進。
2、所想的改進方案要合理、實用、可行。
三、進行測量,確定最終的布置計劃
1、測量房間、家具的尺寸。
2、調整原先的部分設想,形成布置計劃。
3、畫出各房間的布置簡圖。
四、交流與完善
1、介紹自己的設計,重點說明設計的特別之處。
2、根據其他同學的建議,對布置計劃作修改。
3、動手布置。
五、總結、反思和評價
對于學生的最終作品應給予肯定,同時引導學生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善于吸收好的建議。此外,教師應提醒學生:能根據現(xiàn)實需要考慮問題且擁有個性化的設計是關鍵,切不可抄襲模仿他人的設想。
活動三家庭生活小幫手
活動時間安排
3-4課時。
活動目標
1、主動觀察、發(fā)現(xiàn)家庭生活中會遇到的一些物品使用不方便的情況,并有意識地進行改進。
2、通過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嘗試進行小發(fā)明,解決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鍛煉動手能力。
活動過程
一、發(fā)現(xiàn)問題
1、在班里交流各自尋找到的家庭生活中的“小麻煩”。
2、各人確定自己打算首先解決哪個“小麻煩”。
二、找出原因,提出解決方法
1、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2、列出設想的各種解決辦法,通過比較分析,選出最佳方案。
三、設計制作實物,并在班上作展示
1、制作好實物,并加以測試。
2、準備作品展示,配以說明書介紹。
四、總結、反思和評價
學習單主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制作過程作總結,回想遇到的困難和所采取的解決辦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家人或班上其他同學對新發(fā)明的評價反思自己的小發(fā)明,聽取他們的建議,積極思索如何完善自己的發(fā)明設計,使其真正具有實用性。
綜合實踐課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三首不同民族樂器借鑒形式樂曲的賞析,讓學生突破狹隘的民族觀,從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積極認識“樂器借鑒”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社會價值。
2、運用電腦作曲軟件讓學生探究在多媒體計算機中進行“樂器借鑒”,從而加深對“樂器借鑒”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社會價值的認識。
教學重點:
1、重點了解不同民族樂器借鑒的形式。
2、指導學生運用音色在多媒體電腦中進行不同民族樂器借鑒。
教學準備:
1、多媒本硬件:
2、多媒體軟件:《不同民族樂器的相互借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
1、欣賞音樂片段,考慮:(1)作品名(2)作曲者(3)什么樂隊演奏
2、感悟:為什么中國民樂隊演奏這首曲子,在什么地方演出(看影片文件)
中國民樂隊演奏傳統(tǒng)西洋樂曲是屬于一種什么樣的文化現(xiàn)象,由此引發(fā)課題——不同民族樂器的相互借鑒。
二、新課導入:質疑: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民族樂器的相互借鑒現(xiàn)象呢說明:借鑒的生命力每一種民間樂器都有其富于美感的藝術特色,同時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個民族的人們對自己的民間樂器都有很深的感情,但對異族樂器都抱有一定的新鮮感和獵奇感,因此,民族樂器通過借鑒可以展現(xiàn)音樂作品新的風貌,民族情感在樂器的借鑒中可以煥發(fā)新的光彩。
三、作品賞析:揭示不同民族樂器借鑒的形式作品一:羅馬尼亞民間樂曲《云雀》,排簫演奏與楊琴演奏的比較借鑒形式:用東方樂器表現(xiàn)西方民族情感分析:這種借鑒的特點(相同點及不同點)
作品二:東北民間樂曲《江河水》管子獨奏與二胡協(xié)奏曲的比較借鑒形式:用西洋樂隊烘托東方樂器討論:a、這首樂曲表現(xiàn)什么情感b、管弦樂隊的加入起到什么作用c、這種借鑒的意義
作品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借鑒形式:用西洋獨奏樂器和樂隊表現(xiàn)東方情感討論:a、這種借鑒好不好,為什么b、這種借鑒是不是也體現(xiàn)民族性,為什么補充舉例:馬曉軍與二胡結論:跨民族的樂器借鑒、滲透、合作能造就全新的時代經典
四、實踐操作:在多媒體計算機上進行樂器借鑒,體驗不同民族樂器的借鑒。
1、簡要介紹色彩性比較強的幾件民族樂器的音色特性及與雅瑪哈kb——410電子琴上民族樂器音色的比較
2、在cakewalk電腦作曲軟件上進行編輯樂曲1:茉莉花樂曲2:雪絨花樂器:弦樂(小提琴)、長笛、雙簧管、薩克斯、二胡、笛子、笙等
3、具體要求:(1)分組討論選擇樂器(2)派代表交流并說明為什么(3)派代表進行操作五、小結:跨民族不同樂器的借鑒、滲透、合作不僅能造就全新的時代經典,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人類文化的相互尊重,從而應驗了“音樂是跨越國界的語言”這句名言。
綜合實踐課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圍繞"紙和我們的生活"這一主題研究,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興趣以及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護意識,養(yǎng)成節(jié)約用紙的習慣,同時在研究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
2、培養(yǎng)運用調查、訪問獲取信息的能力,查閱參考書籍、上網等手段察記錄、訪談記錄、變廢為寶的動手能力、以及創(chuàng)意設想的能力,并在實踐中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了解紙的歷史,紙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調查、訪問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實踐中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準備:
1、收集好各種種類的紙或備用的廢紙。
2、研究學習的資料(成果)
3、準備各種紙藝的欣賞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引出研究課題,教師談話導入:請同學們看看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些什么,這些東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呢?(教師把帶來的紙做物品放在學生桌面,請學生觀察。)(板書:紙。)
2、請同學們打開書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樣東西最多?我們生活當中處處離不開這些用紙做紙的物品。
3、通過教師與學生說說生活上的紙,讓學生初步感知紙與我們生活關系密切,它是無處不在的。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研究《紙和我們和生活》(板書:紙與我們的生活)
4、學生討論,你想了解有關紙的什么知識? 學生自由發(fā)言。學生確定研究課題。
(1)紙是用什么做的? (2)紙是哪里來的? (3)紙是誰發(fā)明的? (4)紙有哪幾種? (5)我們每天要用多少紙? (6)紙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7)紙和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師:同學們想了解的知識還真不少。課前,咱們班分成6大組回去查閱資料,下面我們進行交流好嗎?
二、" 紙和我們的生活"成果匯報展示會
展示內容:
第1小組:學習報告:包括《紙的歷史》資料、學習體會
第2小組:訪問報告:收集的紙的種類和用途的資料,自己的想法
第3小組:調查報告:班級用紙情況匯報,交流確定節(jié)約用紙的倡議書
第4小組:交流收集的《紙與環(huán)境》資料,展示繪畫作品
第5小組:紙文化知識競賽,講述"紙"的成語故事。(如《洛陽紙貴》等)
第6小組:介紹變廢為寶的方法,請會用紙制作工藝品的同學做小老師,進行小藝術技巧講座,輔導學生學習紙藝制作。
三、拓展延伸 ,現(xiàn)狀分析,解決問題
1、大家說一說,評一評:讓同學們說一說同學們生活中經常出現(xiàn)的浪費紙的現(xiàn)象,讓學生探究、思考。
2、重點質疑。一位同學說:"一堆紙扔掉了真可惜,若是一張紙扔了不能算什么。" (1)用課件展示"一張紙很少"。 (2)小組每人一張紙。 (3)全班每人一張紙。 (4)全校每人一張紙。 (5)全國1.3億少年兒童每人一張紙。 學生總結:可以積少成多。
3、探討解決方案: 生產:重視環(huán)保。 使用:建議消費者節(jié)約用紙。 回收:有計劃地回收廢紙,用于再生產。 宣傳:介紹國內外先進經驗,大力推廣再生紙。 提出希望:讓我們關注身邊小事,關注生活;關注環(huán)保,關注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共同建設美好明天。
四、分享活動喜悅
1、師生分享收獲:師: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共同研究,共同體驗都有了不少的收獲,老師也不例外,在和大家一起學習的時候,我也學會了一種"神仙魚"的折法呢,你們想學嗎?
2、跟老師一塊折紙。 師:折好了么?看,一條條神氣活現(xiàn)的小魚多可愛!讓我們把它們送給在座的聽課老師好么?感謝他們參與了我們今天的匯報活動,跟老師們說再見吧!
五、活動說明: 活動不應只重結果:要讓學生從各組學習的結果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啟示,更應注重活動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在小組研究學習中,從真切的實踐中,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