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寫的好,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起著相當大的作用,每個人在寫教案的時候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么?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yè)
1. 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篇2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本課時基于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盡量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問題解決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引導學生運用幾何直觀幫助分析數量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為后面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解決問題積累一定的方法和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已經掌握了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下面大家來做幾道題,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怎樣進行通分?
2、先計算,再說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
揭題:同學們對前面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樂樂留給我們的問題。(板書課題)
⊙討論交流,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例3。
1、閱讀與理解,明確題意。
師:同學們,你從這道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寫信息卡)
樂樂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純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兌滿熱水,又喝了()杯。
問題: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2、分析題意,畫圖解決問題。
(1)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師:要想求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樂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別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師:樂樂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能直接求出來嗎?
生:能,一杯純牛奶,樂樂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師: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能直接求出來嗎?(不能)
師:同學們發(fā)現解決這道題的關鍵了嗎?
生:發(fā)現了,關鍵就是求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2)畫圖表示關鍵問題之間的關系。
①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圖。
師:下面我們用畫圖的方法來找出解決這道題的關鍵,也就是表示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②畫圖理解并匯報。
第一次喝了杯純牛奶。
加滿水,水是杯,純牛奶還是杯。
又喝了杯,這杯里,一半是純牛奶,一半是水。
(畫圖提示:用一個長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純牛奶或純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預設
生1:第一次喝了杯純牛奶,還剩杯純牛奶。
生2:加滿水,純牛奶只有原來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滿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純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純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師: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純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決問題。
師:知道了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那么兩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兩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師: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樂樂第二次喝的純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顧反思,明確解題方法。
師:解決這道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步驟應用了什么知識?
生:關鍵是求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關鍵步驟應用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精心設計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層層剖析,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給學生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引導學生畫圖,直觀地理解和呈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東東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滿了水,下午又喝了一半。東東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還剩多少?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100頁3、4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兩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篇3
【設計說明】
統(tǒng)計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好統(tǒng)計知識非常重要,統(tǒng)計知識的教學重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熟悉統(tǒng)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統(tǒng)計觀念。折線統(tǒng)計圖是在學生掌握了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節(jié)課作了如下設計:
1.在感知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上運用了比較策略。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學數學中有許多內容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防止知識的混淆,提高辨別能力,從而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對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比較,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不僅反映了兩者在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更彰顯了折線統(tǒng)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2.注重在分析與預測中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統(tǒng)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并能根據統(tǒng)計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節(jié)課的例題呈現了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tǒng)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tǒng)計圖中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yǎng)了學生描述、分析數據和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統(tǒng)計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回顧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
(課件出示教材104頁例1情境圖)
2.回顧舊知。
(1)課件出示下面的統(tǒng)計表。
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tǒng)計表
年份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20xx
參賽隊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學生觀察,匯報時說出各個年份參賽隊伍的支數)
(2)動手操作。
師:我們在前面已經學習過條形統(tǒng)計圖,你能把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出來嗎?
先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再在練習本上嘗試畫出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展示。
各小組展示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
(4)師生共同回顧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方法。
①畫出縱軸和橫軸,標明起點。
②根據縱軸長度并結合所給數據確定一個單位長度代表的數據是多少;在橫軸上確定各項目的位置,即等距離確定各直條的位置。
③取各數量對應的點,畫出直條,并在直條上標明數據。
④標明統(tǒng)計圖的名稱、制圖時間等。
3.導入新知。
除了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以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畫,大家一起看(出示一幅折線統(tǒng)計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折線統(tǒng)計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通過教材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既回顧了條形統(tǒng)計圖的相關知識,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
1.觀察思考。(課件出示教材105頁折線統(tǒng)計圖)
統(tǒng)計圖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質數、合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
點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3)教學質數和合數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22、29、35、37、87、93、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29、37
合數:22、35、87、93、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篇5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2—13頁。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因數與倍數的含義。
2.我會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3.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學習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
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收獲。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這里講的因數一樣嗎?
(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組代表交流、匯報。
(3)自讀課本第12頁下面的一段話。
2.自學課本第13頁例1。思考:
(1)18的因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有________個。
(2)18的最小因數是________,最大因數是________。它的因數的個數是________的。
(3)也可以這樣表示: 18的因數
3.組內交流并討論:怎樣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遺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組代表匯報,總結。
5.試試身手(第13頁“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