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精選6篇

時間:2023-03-03 作者:Cold-blooded 備課教案

為了寫出高質量的教案我們必須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不管制定什么樣的教案,我們都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任務來思考,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精選6篇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1

課題:

銳角和鈍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3、學生在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同時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知道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

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預設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活動效果

一、情境導入,復習鋪墊

復習: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樣判斷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課件出示銳角和鈍角)你瞧!這兩個角是直角嗎?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設疑: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們是什么角呢?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角。(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銳角和鈍角

(1)比一比

課件出示例5中的隊旗和紅領巾圖。

問:同學們這是少年先鋒隊隊旗和紅領巾,上面有這樣兩個角,老師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們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教師根據(jù)學生得出的結論,介紹并板書:

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2)動手做角

強調學生做角時:一只手動,另一只手不動。

①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銳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銳角的大小一樣嗎?(銳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p>

②拿出活動角,做一個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樣嗎?(一樣)

③拿出活動角,做一個鈍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鈍角的大小一樣嗎?(鈍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大)

(3)連一連(教材41頁做一做第2題)

課件出示,說說是什么角,再連一連。

提出問題:怎樣驗證?

引出學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來驗證。

組織學生進行驗證,如發(fā)現(xiàn)錯誤給予糾正。

教師小結:根據(jù)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為三類:以直角為標準,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補充課題)

三、深入感知

1、認一認

認真觀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剛才我們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那剩下的兩個角是什么角呢?

小結:每一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銳角。

2、練習八第9、10、1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學到了哪些知識?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2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數(shù)學教案-認識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shù)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說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么?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2、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與復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與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認識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與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與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與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說。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shù)一數(shù)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shù)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shù)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shù)才能數(shù)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與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堂課你認識了什么圖形?學會了什么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后作業(yè):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與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后記及反饋:

本節(jié)課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xiàn)困難,所以課堂節(jié)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效果不錯。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4-45頁練習九7-12題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口算卡片 紅旗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基礎知識練習。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學生們完成后,選兩行學生按順序每人一題訂正結果,教師要統(tǒng)計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及時鼓勵表揚,有錯誤的學生要讓其說出是哪道題錯了,教師給予板書,幫助學生改正。通過練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從中了解到好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算更準確、更迅速。

3、老師選兩個學生當代表到前面比賽,其他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學生按箭頭的順序分別把答案寫在題目的兩邊,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奪得小紅旗。

讓學生一起訂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對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通過比賽讓學生明白看,一味只圖快,做的題不正確,是得不到紅旗的)

二、探究新知

1、運用口算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44頁的第7題,這是一道圖文結合的題。引導學生認真看題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圖,看圖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說一說,你從題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引導學生想

(1)題中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哪些數(shù)據(jù)信息?

(3)在充分分析題意之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過程,訂正結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紅家的蠶子可產蠶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蠶子可產繭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繭能賣900元錢。

2、小象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讓學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題需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shù)據(jù)。學生之間互相訂正,互相補充。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計算過程和結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這頭大象重4100千克。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口算。

2、小明要買12本書,每本書19元,小明大約要帶多少元錢?

3、教材第45頁的第10題。

四、思維訓練

1、不計算,把估算結果寫在括號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組裝19輛自行車,9月份大約共組裝多少輛自行車?

3、海龜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體重將增加到4080克。小海龜剛出生時有多少克?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在練習中使學生鞏固復習了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學生能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尤其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偨Y出了實際問題中隱含的數(shù)量關系:單價x數(shù)量=總價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圓的有關特征,知道什么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圖,能用圓規(guī)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圓的有關特征,能借助工具畫圖,能用圓規(guī)畫指定大小的圓。

教學難點:

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些圓形物體和圓形紙片,圓規(guī)

學具準備:

圓規(guī)、學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圓形物體的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羊吃草的故事(猜謎)

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請同學們猜測一個字。再猜兩個字的水果名

師: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圍有多大?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圍是一個圓。)

一、談話導入

1、對于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兒見過圓形?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硪恍?。見過平靜的水面嗎?如果我們從上面往下丟進一顆小石子,(電腦演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其實這樣是現(xiàn)象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欣賞)從這些自然現(xiàn)象中,你同樣找到了圓嗎?

4、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圓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動手嘗試,認識圓的特征

(一)、初步認識圓

1、說了這么多圓,看了這么多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圓?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你手頭的的。(問題就只工具動手畫一畫。(學生動手畫圓)

2、引導學生交流所畫的圓,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畫要停留在借助什么來畫的,不要作過深的追問)

3、比較:看看你所畫的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學的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二)、用圓規(guī)畫圓

1、剛才有同學用圓規(guī)畫出了一個圓,其他同學會畫嗎?請拿出準備的圓規(guī),在白紙上畫一個圓。

交流:誰來說說用圓規(guī)是怎樣畫圓的?或者說在畫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圓規(guī)的使用方法。)

要點:針尖要戳在紙上,另一只腳是筆,兩腳隨意叉開。

2、剛才大家畫的圓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們全班同學畫一個一樣大的圓,行嗎?你有什么建議?

3、全班畫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圓:我們把兩腳叉開4厘米來畫一個圓。(畫好的同學拿出剪刀,把畫的圓剪下來。)

(三)、圓各部分名稱

1、圓和其它圖形一樣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稱,請同學們打開書,把例2的一段話認真地讀一讀。

2、反饋交流:你知道了關于圓的哪些知識?

(圓心、半徑、直徑,分別用字母o、r、d表示。)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并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圓上將個部分標一標、畫一畫。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出示3個圓,分別判斷,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圓心、半徑、直徑的關系

1、學到現(xiàn)在,關于圓,該有的知識我們也探討地查差不多了。那你們覺得還有沒有什么值得我們深入地去研究?其實不說別的,就圓心、直徑、半徑,還藏著許多豐富的規(guī)律呢,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研究研究?大家手頭都有圓片、直尺、圓規(guī)等等,這就是咱們的研究工具。待會兒就請大家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另外,我還有兩點小小的建議:第一,研究過程中,別忘了把你們組的結論,哪怕是任何細小的發(fā)現(xiàn)都記錄在自備本上,到時候一起來交流。第二,實在沒啥研究了,老師還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時候打開看看,或許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小組活動。

2、反饋交流:

要點:

(1)、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無數(shù)條半徑,無數(shù)條直徑。(強調在同一個圓里)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強調在同一個圓里)

(3)、同一個圓里半徑是直徑的一半,r=2/d;直徑是半徑的2倍,d=2r。

(4)、圓是軸對稱圖形,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這些對稱軸就是圓的直徑。

還有其他的發(fā)現(xiàn)嗎?學生可以自由說。

3、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自由填表,反饋交流。

三、應用拓展

完成“練一練”第2題。

(1)、讀題,說說是怎樣理解題意的。(注意說清直徑是5厘米,圓規(guī)兩腳叉開即半徑應該是2.5厘米)

(2)、學生畫一畫,反饋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大家的探究,我們已經獲得了許多關于圓的知識,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剛才的畫面(課件再次顯示)

平靜的水面丟進石子,蕩起的波紋為什么是一個個圓形?現(xiàn)在,你能從數(shù)學的角度解釋這一現(xiàn)象了嗎?

對,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中蘊涵著豐富的數(shù)學規(guī)律。其他一些現(xiàn)象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圓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釋了。其實,又何止是大自然對圓情有獨鐘呢,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圓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成為沒的化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感覺怎么樣?

這不就是圓的魅力所在嗎?

五、布置作業(yè)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5

教材及學情簡析:

本節(jié)課認識圓柱是在學生學習了幾種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圓柱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時可以從直觀入手,幫助學生形成圓柱的正確表象,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操作、推理、討論等活動,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特征,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進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關注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問題。

此外,該學段的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合理運用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方式獲取數(shù)學知識。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建立圓柱的正確表象,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圓柱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關注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建立圓柱的正確表象,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通過猜想驗證的過程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征。

教學準備:課件、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溫故對比引圓柱

1.出示圓。

還記得圓是什么圖形嗎?(平面圖形)

2.出示柱。

老師只要在后面添上一個字,馬上就變成立體圖形了,同學們猜是什么?

(由圓到圓柱,推想發(fā)現(xiàn)圓柱是立體圖形。)

3.想圓柱。

相信同學們都見過圓柱,想想印象中的圓柱是長什么樣子的?

(喚起學生對圓柱的已有經驗。)

4.摸圓柱。

老師為每組準備了一袋立體圖形(袋子里有圓柱、長方體和正方體),里面就有圓柱,同學們嘗試不用眼睛看,就憑雙手摸出來。

5.談圓柱。

在剛才摸的過程中,你是怎樣區(qū)分圓柱體與長方體、正方體的?

6.引新課。

看來這圓柱還真是與眾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認識它。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圓到出現(xiàn)圓柱,是從平面幾何到立體幾何的過程;從學生憑空思考圓柱的形狀到親身體驗摸圓柱的形體,喚起了學生對圓柱的已有經驗,更清晰地感知到圓柱體與長方體、正方體的異同,突出圓柱的表面特征?!?/p>

二、獨立自主學圓柱

1.認識圓柱的幾何圖形。

(出示實物圓柱)這是一個圓柱形的物體,如果從一個角度看它,最多只能看到兩個面,所以通常我們把圓柱體畫成下面的形狀課件演示從實物的圓柱到數(shù)學中的圓柱的抽象過程。

2.自學課本,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同學們拿起圓柱自學課本第31頁的內容,看看介紹了圓柱的什么知識。

3.分享自學成果。

4.加深理解,學生互相指一指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我們認識了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請同學們拿起圓柱指給旁邊的同學看看。

?設計意圖: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安排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學圓柱各部分的名稱等最基本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體驗通過自身努力獲取知識的成功感,同時也為后面自主探索圓柱側面展開圖的特征做好準備?!?/p>

三、猜想驗證探圓柱

1、以制作一個圓柱的話題為主線,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征。

如果要做一個這樣的圓柱,需要剪出哪些圖形來制作呢?

除了需要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做圓柱的底面以外,那側面應該用什么圖形做呢?同學們猜一猜,如果把側面剪開,展開后可能是什么圖形?動手剪一剪看。

怎樣剪才能得到長方形?

(通過猜想到動手操作,驗證圓柱的側面沿高剪開得到長方形。)

2.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和高的關系。

為什么剪出來的長方形有長有短、有寬有窄?長方形的長和寬究竟與圓柱的什么有關系呢?同學們討論討論。

3.匯報并總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征。

小結:把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高剪開,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配合課件演示)

4.借助練習鞏固特征,并從中滲透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其他情況。

⑴ 根據(jù)圓柱的側面選擇合適的底面。

⑵ 根據(jù)圓柱的底面選擇合適的側面。

?設計意圖:以制作圓柱為主線,通過動手操作、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征,這是從認知幾何到實證幾何的過程。首先讓學生掌握側面展開的一般情況沿高剪開得到長方形;然后再通過練習題的方式將側面展開的特殊情況(正方形)及其他情況(平行四邊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加以延伸,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的前提下做到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思想的有益拓展。】

四、梳理新知用圓柱

1.梳理新知。

⑴ 師導。

同學們看,我們今天學到了關于圓柱的什么知識?

⑵ 生談。

請同學們當推銷員介紹一下你所認識的圓柱

2.運用新知。

⑴ 基本練習(以書面的形式出現(xiàn))。

①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 )面,它們是( )的兩個圓。

② 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做( )面。

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 )。圓柱有( )條高,它們的長度都( )。

④ 如果把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 )剪開,展開后得到一個( ),它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 ),寬等于圓柱的( )。

⑵ 判斷說明。

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圓柱,為什么?

3.回歸生活,發(fā)現(xiàn)圓柱。

在生活中,你看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設計意圖:梳理新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先由老師引導總結的目的是為了照顧全體,再讓學生互相介紹今天所學的知識,是為了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而練習的設計則分為三個層面,先是通過書面練習及時檢查全體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在這基礎上讓學生嘗試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接著讓學生帶著新知回歸生活,發(fā)現(xiàn)早已存在于自己身邊而未曾察覺的圓柱形物體,從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五、欣賞了解悟圓柱

1.欣賞自然界以及人類生活、生產中有關圓柱的圖片。(課件演示)

圓柱在咱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圓柱的世界

2.介紹圓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

(高的別稱是知識的拓展,也是為后續(xù)學習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做準備。)3.感悟圓柱,暢談收獲。

同學們,只要我們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看生活,其實,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數(shù)學,看完剛才的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放大圓柱的內涵介紹可樂罐的奧秘。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可樂、百事、雪碧、健力寶等等的這類罐裝飲料,它們的形狀、大小都是一樣的,這里面就隱藏著關于圓柱的商業(yè)秘密,想知道嗎?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圓柱的圖片,讓學生知道原來自然界里到處都有圓柱,只是我們沒有留意、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而聰明的前人早已意識到圓柱的獨特之處,并懂得將其特征運用在生活和生產當中,從而使學生感悟到圓柱(數(shù)學)那無窮無盡的魅力和人類智慧的無限。最后介紹可樂罐的奧秘,是為了將學生對圓柱的認識面再往深層次擴大,驚嘆數(shù)學的奇妙之余,達到課盡,而意未盡的效果,促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shù)學】

六、學以致用做圓柱

課后作業(yè):請同學們利用課本第147頁的圖樣,自己動手做一個圓柱。

?設計意圖:學是為了用。所謂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最后還得學會用回生活,這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也是體現(xiàn)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所在。以做圓柱作為課后的作業(yè),一是提供了鞏固圓柱最基本的特征和學以致用的機會;二是讓學生有一個親身體驗做一個圓柱的過程,為課外創(chuàng)造一個交流數(shù)學的話題?!?/p>

板書設計:

認識 圓柱

2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無數(shù)條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突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整理新知;設計別出心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學效益?!?/p>

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篇6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

教學目標:

1.能辨認上、下、前、后這些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4.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shù)一數(shù),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新課

1.上、下

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

2.前、后

讓一組學生排成一縱隊,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學會用“前”、“后”來準確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