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也在思考如何寫好一篇教案吧,寫教案可以提高我們思考能力,教案是教師為了順利開展教學預先撰寫的書面表達,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3=5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
23=5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由一個個平凡的細節(jié)為讀者詮釋了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平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聯(lián)系抓住課文內容,感受母親的形象。
2.能力目標:(1)指導學生通過自己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2)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升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和“我”對母親的一片深情,學習史鐵生母子堅強的生活態(tài)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研讀文本,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著的豐富情感,引發(fā)學生對生活態(tài)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
四、教學方法
本篇課文采取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貫穿了以老師為主的講授法和提問法,以及以學生為主的討論法和交流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引出題目
1.通過歌曲《燭光里的媽媽》導入,“母親”是個親切的字眼,提到母親我們都有說不完的話,師問:誰來說說自己的母親?
(生答:母親勤勞,樸實,善良,很愛我們等?)
2.看到題目“秋天的懷念”,師問:大家想到了什么?
(生答:秋天是個容易傷感的季節(jié),或許是對發(fā)生在秋天的某件事的懷念?或者是對在秋天去世的某個人的懷念等。)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師問:思考課文里寫了幾次秋天看菊花?“我”和母親各有怎樣的表現?母親想帶我去看菊花的愿望實現了嗎?(生答:兩次!第一次是我暴怒的時候,母親要帶我去看花,但我不去;第二次是我在窗前看落葉的時候,我答應了母親第二天去看花,但也沒看成,因為就在那天,母親去世了。)
2.通讀全文,師問:你感受到母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答:母親慈愛,寬容,善良,樂觀,堅強,偉大,無私)
(三)自由研讀,真情感知
1.師問:借助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怎么樣的兒子,怎樣的母親?
(生答:兒子悲觀,煩躁,倔強,暴怒無常;母親:慈愛,樂觀,堅強)
2.研讀課文,通過“暴怒無常”“砸”“摔”“捶”等字眼體會史鐵生的痛苦與絕望。
3. 研讀關于母親的描寫,從“躲”“忍”“擋”等細節(jié)描寫體會母愛的無私與深沉,指導朗讀,進一步感受母親的平凡、堅強、寬容和無私。
(生答:“躲“字突出母親不愿讓兒子看到自己的難過,但又不放心兒子一個人在家呆著,所以只得躲起來注意著兒子的動靜;”忍“字突出了母親的偉大與堅強,面對殘疾的兒子,即使自己生患重病也不想讓兒子失去活的希望;”擋“字突出了母親不想兒子看到落葉紛飛的,生命逝去的蕭條景象,她想讓兒子積極樂觀地活著,她要擋住的不僅是落葉,她要擋住的更是一扇通向死亡的門。)
4.自由閱讀課文,找出自己最感動或最喜歡的部分,并討論其喜歡或感動的原因,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生答:1.“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母親用她堅強樂觀的態(tài)度鼓舞對生活充滿絕望的兒子要好好活著,母親這種偉大而無私的愛讓我深深感動。2.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母親在臨
死前仍讓放不下自己的兒女,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和母親這一生的操勞。)
(四)品讀課文,體會感動
1.師問:你從哪些句子體會到了母親對“我”的寬容和關懷?
(生答: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2.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3.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4. 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
地出去了。5. 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2.師問:母親為什么沒讓“我知道她的病”?
(生答:母親知道兒子由于行動不便很傷心難過,對生活也充滿厭倦和絕望,她不想兒子再為自己的身體擔憂,這會更加加重他的精神負擔,而自己是兒子的唯一依靠,不想兒子覺得自己快失去依靠而更加輕生。)
(五)升華情感,感悟人生
1.師問:母親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帶兒子去看菊花?
(生答:因為母親知道自己的病已經很嚴重了,所剩的時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帶兒子去北??纯聪笳髦B強生命力的花,想讓兒子高興高興,重塑對生活的希望。)
2.師問: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到底是怎樣的活?
(生答:母親希望兒子像盛開的菊花一樣樂觀,積極,即使身體有缺陷但仍然能堅強地活著,做個生活的巨人。)師問:通過看菊花,母親意在給兒子的到底是什么?結合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深刻領悟。(生答:盛開的菊花淡雅、高潔、熱烈、深沉、潑潑灑灑、爛漫,鮮花是生命的象征,母親希望盛開的鮮花能激起兒子生命的熱情和生活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好好兒活下去。)
3.師問:母親帶著對兒女們深深的牽掛離開了,我想兒子應該有許多話要對母親說,大家試想下清明節(jié)到了,作者會對母親說些什么?
(生答:他會說:“媽媽,您放心吧!我一定會好好兒活的。我要像北海那怒放的菊花一樣,好好兒的活,活得堅強,活得快樂,活得有價值,請您在天國里放心!我早已不是曾經那個自暴自棄的孩子了,我要好好地活下去?!保?/p>
(六)隨文練筆,加深感悟
結合課后問題:你想對文中的母親、“我”和妹妹說點什么?引導學生同人物對話,并作為課后作業(yè)寫下來。
(七)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1.引進史鐵生懷念母親的有關文摘。
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么大?!蔽曳畔聲?,想,這么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摘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有一個凄苦的夢??在夢里,我絕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么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
──摘自史鐵生《有關廟的回憶》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北犻_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
──摘自史鐵生《合歡樹》
2.推薦閱讀史鐵生相關作品,實現了從課堂走向課外,走向生活。
閱讀《我與地壇》《合歡樹》《有關廟的回憶》,進一步體會史鐵生對母親地深切懷念。
23=5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fā)生變化。
2、養(yǎng)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一天,教師和幼兒一起回家準備冰(透明杯中盛水,放入冰箱,讓其結冰)上課前帶來。
2、給每組幼兒提供一杯水
3、電磁爐、平底鍋、透明鍋蓋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個杯水(一杯是冰、一杯是水),引導幼兒觀察:
1、師:這是老師昨天準備的兩杯水,一杯是放在教室里的,還有一杯是放在冰箱里的,小朋友看,這兩杯水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將結冰的杯子翻轉,引導幼兒觀察)
得出結論:放冰箱的水已經結冰,放教室的水沒有變化。
2、它們?yōu)槭裁磿l(fā)生這樣的變化?
小結:因為冰箱的溫度低,很冷,水遇冷就變成了冰。
3、水變成冰后和原來有什么不同?
小結:水是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流動;冰是固體,有固定形狀,不可以流動。
(二)、幼兒實驗
1、許多小朋友在家里做了實驗,把水變結成的冰,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怎么樣把冰再變成水呢?
2、幼兒猜測用各種方法將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嘴吹熱氣,用手去握杯子等等。
3、幼兒操作
師:冰遇熱又融化成了水,如果老師繼續(xù)給這些水加熱,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三)、教師實驗
1、教師進行水變氣的實驗,幼兒觀察:
教師將半杯水(在杯上做個記號)倒入鍋中,幼兒觀察加熱后的現象:
發(fā)現有許多熱氣跑掉了,鍋里的水變少了。
2、捉住水水蒸氣
老師將鍋蓋放到鍋的上方,捉水蒸氣(鍋蓋上出現了許多小水滴)
小結:水遇冷結成冰,水遇熱變成氣,氣遇冷又變成水。
(四)、聯(lián)系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談談:
1、天為什么會下雨?
2、濕的衣服為什么會干?
23=5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感受同義詞的異同,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詞的精彩和趣味。
2、指導學生認讀數量詞,想象理解詞意及用法,幫助學生積累。
3、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背誦中體會、感悟名言警句,并練習書寫。
4、能將短文讀正確,了解文章的內容,正確回答相關的問題,并掌握書信的基本格式。
5、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指導學生把要點說清楚。
教學重點:
在讀中積累詞語,幫助學生積累。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指導學生把要點說清楚。
教具準備:
詞卡
教學課時:
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我來試試”
一、讀一讀。
1、學生自讀每組詞語,邊讀邊比較:你發(fā)現了什么?
2、指名認讀詞語
3、引導學生比較異同
4、 讓學生選詞填空
5、 齊讀詞語
二、認一認,讀一讀。
1、師:趕快來讀讀這些詞語,遇到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待會兒問問小組的同學。
2、小組交流,掃清生字障礙。
3、指名讀,齊讀
4、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當你看到這些詞時,你眼前分別呈現出一些怎樣的景象?
5、指名說
6、問:你覺得可以用其它的數量詞來代替嗎?為什么?
7、全班齊讀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自讀句子,你發(fā)現這些句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小組讀格言,交流討論,不懂的問老師。
3、全班交流。
4、反復朗讀,再讀中體會、感悟。
5、比比誰寫的棒
6、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格言。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
1、自讀短文,要求正確、流利。
2、小組互讀互聽互糾正
3、齊讀短文,思考:這篇短文和我們以前讀地課文有什么不同?
4、讀了這封信,你知道了什么?
5、同桌交流,指名說
6、再讀短文,問:寫信要注意什么?
7、你能試著寫封信嗎?
二、“探究與發(fā)現”
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
1、 指名讀題,理解要求。
2、 齊讀例句。
3、 自讀句子,觀察圖片,想想該說什么?該怎么說?
4、 小組說
5、 指名說,比一比,哪位同學說得棒?
6、 你還觀察到水的哪些作用?
7、 擴展升華:指導了水的這么多作用,你想說什么?
23=5教案篇4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班會,今天正好是五四青年節(jié),于是就給孩子們講一講節(jié)日的來歷,及了解了歷史,又增添了愛國主義情懷。
一、五四青年節(jié)的來歷
五四青年節(jié)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中國學生愛國運動而設立的節(jié)日。
二、背景
1918年11月11日,延續(xù)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英、美、法等國的勝利和德、奧等國的失敗而告結束。1919年1月,獲勝的協(xié)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華民國作為戰(zhàn)勝國參加會議。中華民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華民國代表居然準備簽字承認。消息傳來,舉國震怒,群情激憤。以學生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fā)一般地開始了。
三、發(fā)生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游行,他們高呼:“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呼吁各界人士行動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保衛(wèi)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這一運動得到工人和各階層人士的聲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紛紛舉行罷工。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并指令巴黎參加會議的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青年節(jié)的確定
為了使青年繼承和發(fā)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tǒng),1939年,陜甘寧邊區(qū)西北青年救國聯(lián)合會規(guī)定5月4日為中青年節(jié)。1949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guī)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jié)。
講到這里,本以為孩子還小,聽不懂這些與歷史有關的“故事”,可是,事實上孩子真的能夠理解什么叫“舉國震怒,群情激憤”什么叫“侵略”。
我想,從小磨練個人意志、培養(yǎng)毅力、勇氣、責任心及進取心是非常必要的。
23=5教案篇5
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幼兒初步理解事物之間的換算關系。
2、發(fā)展幼兒逆向思維及推理能力。
材料準備:
1、教具:課件
2、學具:找數字寶寶、看數字、找小動物、找對稱圖形、找位置、抓小偷、課件“火眼金睛”、找不同、找朋友卡片、數正方體、少了什么
過程:
一、集體觀察課件:
1、問:大家好,今天我請來了很多客人,可是在匆忙當中,他們丟失了自己的好朋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他們找朋友吧!
2、展示課件:幼兒理解事物之間的換算關系。
二、分組操作
1、交待要求。
2、幼兒分組操作:
第一組:找數字寶寶
第二組:看數字
第三組:找小動物
第四組:找對稱圖形
第五組:找位置
第六組:數正方體:
第七組:抓小偷:幼兒合作游戲
第八組:找不同:幼兒自我檢測
第九組:課件“火眼金睛”
第十組:少了什么
分組要求:仔細地觀察每一組游戲的內容,通過認真思考找出正確答案。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仔細地觀察圖片上的圖案。重點:找朋友。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地理解事物之間的換算關系,發(fā)展幼兒逆向思維及推理能力。
三、小結、講評:
1、師介紹“找朋友”游戲:忙了半天真辛苦,快說說你是怎么找朋友的?
2、幼兒介紹。
四、表揚動腦筋,認真觀察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