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童年的秘密》讀后感精選范文6篇

時間:2022-04-01 作者:Mute 讀后感

在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后,為了記錄我們的思想更新,我們在讀完后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記錄在讀后感里,一起寫寫看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guān)于《童年的秘密》讀后感精選范文6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關(guān)于《童年的秘密》讀后感精選范文6篇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1

我讀了《童年的秘密》,說實話,剛開始打開扉頁一看主要是寫關(guān)于幼兒一些行為及其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lián)系不夠緊密,但看著看著,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其實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了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比如,書中有一段是這么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shù)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chuàng)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還是非常值得一看。

語言的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耙粋€很重要和神秘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現(xiàn),并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边@時教師要把握幼兒的敏感期,給予及時的引導。比如,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孩子最近對數(shù)字很敏感,于是在點名活動時,我就會請幼兒來數(shù)數(shù)女生、男生各有幾個,一共來了幾個幼兒,并在黑板上寫出數(shù)字,數(shù)數(shù)我班椅子有幾張,小朋友多還是椅子多等等。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chǎn)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jīng)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jié)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nèi)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斑^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chǎn)生一種消極的影響。

追求這些并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弊屑毾胍幌?,我們成人確實經(jīng)常犯這樣的錯誤。在教育孩子時,結(jié)果固然是重要的,但過程更重要。相信孩子,有時也該放開手,把嘗試的機會留給孩子。教師要做個善于發(fā)現(xiàn)的觀察者,適時的給與孩子指導。

在成人眼里,兒童熱中于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yōu)榇烁械讲豢衫碛鳌R驗樗麄儾焕斫鈨和倪@種愛。當一個孩子發(fā)現(xiàn)桌布歪了,他就會想到桌布應(yīng)該怎么鋪,并且調(diào)動他的所以熱情,慢慢地試圖把它弄平整。對這個孩子來說,這是一種令他狂喜的行為。但對缺乏耐心的成人來說,孩子的這種自由探索行為是多么的幼稚,這個過程是多么的緩慢,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成人無法理解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那種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為常并認為自己了解這些事物。對此現(xiàn)象,蒙臺梭利認為:成人需要一個新人去喚醒他們,用他們早已失去的那種富有活力的勃勃生機再次激發(fā)他們,成人需要一個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給他們以更好的生活啟發(fā)。

這種啟示,我們可以從蒙臺梭利對兒童與成人的工作比較中得出。首先,我們來分析兒童工作的性質(zhì):當兒童工作時,他并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復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支配的。

就兒童個人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關(guān)系,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征。這表明有一種基本的差異存在于兒童和成人的自然規(guī)律之間。兒童并不遵循規(guī)律,而正好相反,他并沒有未來的目的,卻把大量精力消耗在工作中,并在完成每個細節(jié)中運用了所有的潛能。跟這種人相對立的是平凡生活的成年人,他們被一些外在的目標所吸引,甚至不惜任何代價去追求;兒童和成年人的工作還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差異,那就是兒童并不尋求活力和幫助。兒童必須靠自己進行工作,沒有人能幫他們分擔,代替他們成長;另外,兒童擁有不同于成年人的驅(qū)動力。成年人總是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動,如果一個人要完成這個使命,他必須從他的兒童期那里獲得力量和勇氣;最后一點就是兒童不會厭倦他的工作。

由此可見,成人的工作是一種功利的行為,所以會感到乏味和疲倦,開始對工作不在熱愛,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也自然隨之消失。為了使我們更富創(chuàng)造力,向兒童學習吧,學習這種愛一切和包容一切的大智慧。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2

兒童的世界非常復雜,成年人對兒童有太多的誤解。讀了蒙臺梭利的書讓我對兒童世界有更清晰的認識,讀童年的秘密,能夠解釋你教育生涯遇到的許多瑣碎問題。在《童年的秘密》這本書里,蒙臺梭利對兒童的行為和兒童心靈成長的規(guī)律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對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尤其作為一名小學的體育教師,雖說是通過教授身體動作來掌握技術(shù)動作的規(guī)律,但此學科更接近自然貼近生活,關(guān)乎學生身體和內(nèi)心成長的學科,而此書對幼兒時期的“不理解現(xiàn)象”之謎進行探索和解答,本書闡述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秘密,是對兒童發(fā)育與成長特征最生動的刻畫,所以,此書更應(yīng)該細細的讀一讀。

如果問體育老師,小學生體育課是什么樣子的呢?估計十個有八個老師會說,上課學生沒有紀律性,沒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吵吵鬧鬧,嘻嘻哈哈,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一大堆,組織的教學內(nèi)容難以進行,想發(fā)火但是學生當時能夠安靜一會,下一節(jié)課以上種種又“重復”,對與“油鹽不進”皮孩子打不能打,罵不能罵束手無策,以至于體育教師都是感覺苦不堪言,在加上每天有2-3節(jié)室外的體育課,身心俱疲;課間十分鐘總感覺時間太快,懼怕學生到操場集合,感覺學生來到操場,從他們的語文數(shù)學“正課”解脫,而體育課就成了“放松課”、“度假課”、“室外聊天課”。經(jīng)過讀取這本書,蒙臺梭利對兒童階段的研究揭開了人類童年的秘密,讓我們了解兒童的行為和心靈成長遵循什么樣的規(guī)律,了解兒童能夠讓我更好的駕馭課堂,更好的對待他們,重心定位自己,不做“暴力式武夫”體育老師,靜心、鏡心、精心,對學生以愛的立場從心開始。

本書的“缺乏理解力”章節(jié)提到:“由于成年人沒有意識到兒童身體活動的重要性,他們就在這方面設(shè)置障礙,這成了兒童失調(diào)的原因”。作為室外的體育課,鈴聲響起,學生的心早就將飛向室外,室外有新鮮的空氣,冬日有暖陽,夏天有微風,這一些這一切都是兒童內(nèi)心敏感期所需要的元素,是兒童對客觀環(huán)境建立一種明確關(guān)系的途徑。而作為體育教師視角認為,體育課堂也應(yīng)該是“無聲”“安靜”,學生就要像“植物”,是花朵,吵吵鬧鬧就應(yīng)該是阻止,體育課就不應(yīng)該發(fā)出聲音。其實,體育課就應(yīng)該“放一放”,這里的放不是無目的無法則的放。應(yīng)該是在規(guī)則要求之下,教師有引導有任務(wù)驅(qū)動式讓學生去玩,用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去探索運動項目的內(nèi)在結(jié)束。這與“新基礎(chǔ)教育”中提出的學生立場,教與學重心下移異曲同工之處。體育課堂就應(yīng)該是亂的,就應(yīng)該是吵鬧的,但是也需要“規(guī)則”,體育課程規(guī)則是保證學生安全,保證學生學習更好順利的進行,教師與學生都是規(guī)則維護者,是學生來享受“自由”的前提,但是這需要一天一點,一年級一年級的培養(yǎng)。如果從學生上學那一刻起,教師能夠利用自己的專長,在“規(guī)則”允許下,對學生進行項目教學,只告訴教學任務(wù),耐心讓學生嘗試,靜心的糾正他們錯誤,當不規(guī)范的動作出現(xiàn)時,在作為示范者去教,而不是一上課就是:“你給我這樣必須這樣做?。。 ?,“這就是正確動作,不容置疑”。不給他們發(fā)展身體活動空間,不能使他自己自由發(fā)展的環(huán)境。這樣就導致了,低段學生上課時表現(xiàn)還夠讓人接受,學生還能夠積極配合,可是上了高段學生,就像拖了韁繩的野馬,各種頂撞,各種反抗,各種狂亂都來了,感覺看不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看不到他們身上的朝氣蓬勃。這或許是書中所說的“兒童樂于服從成人。但是,當成人要兒童拋棄那些有助于他發(fā)展的本能時,他就不可能服從了”。如果老師不知道心理發(fā)展是這樣規(guī)律,不顧兒童天然的尊嚴感,一味的批評指責,總感覺有些毛病怎么批評就是改不了,最后導致結(jié)果是老師身心俱疲,對班級學生失去信心,輪到這個班級時就是硬著頭皮上課流程走完,而學生還是“無動于衷”消耗著體育鍛煉時間,且心理對老師“不公平待遇”哀聲抱怨。蒙臺梭利指出孩童做事沒有耐心,沒有紀律性,是因為他們內(nèi)心的不快活,心理被扭曲,如果作為教師能夠多一下耐心,在教學中“等一等”,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舒服的環(huán)境,少去干預,那么他們心理恢復了健康,自然會守秩序,有耐心。

這是我的第四篇讀書感悟,讀這本書時,感覺吃力,且本書學術(shù)理論性強,短短的一篇讀書感悟,邏輯性甚微,且是一些對工作煩事嘮叨,繼續(xù)行走在探索教育奧秘之旅。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3

暑假我品讀了一本《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這么說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shù)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chuàng)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本非常顛覆性的書籍。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xiàn)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xù)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阋粋€很重要和神秘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現(xiàn),并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

蒙臺梭利說°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xiàn)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兒童發(fā)脾氣很可能都是由于這種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huán)境中所處的位置,記住每件東西應(yīng)該放在哪里。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適應(yīng)自己的環(huán)境,在所有的細節(jié)方面都能支配它。心靈的適宜環(huán)境是這樣的:一個人能閉著眼睛到處走動,僅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東西。這樣的環(huán)境是平靜和快樂所不可少的。很明顯,兒童對秩序的熱愛不同于成人對秩序的熱愛。秩序給成人某種外在的快樂。但對幼兒來講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動物漫步的大地,或魚兒游憩的水。

不過這一點,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們新到了一個環(huán)境,也是會經(jīng)歷很不適應(yīng)的時期,所謂的°水土不服,但是兒童卻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沒見過的雨傘也會生氣的地步。而兒童的這個敏感期,據(jù)說一直會持續(xù)到五歲。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chǎn)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jīng)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jié)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nèi)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閱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chǎn)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并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這一點,在松居直的《圖畫書論》里也有所涉及。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yīng)該來閱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只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并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xiàn)連續(xù)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游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并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復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yīng)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lián)系,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征。

實際上這本書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讀一讀她。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童年在某個地方被弄丟了,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是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那我們應(yīng)該如何去做呢?《童年的秘密》這本書里給了我們答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個愉快的環(huán)境,在那里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為他們所特別制的。這些對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說的客觀的心理。無需過多的語言和暗示。最后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yè)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喜歡工作。這本書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和認識水平,在今后的實踐中應(yīng)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4

《童年的秘密》是蒙臺梭利的教育名著,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兒童的世界充滿了奧秘。作為成人,作為老師,一定程度上我并不了解我的學生內(nèi)心在想什么。我想,對兒童的內(nèi)心了解之后,遇到問題時會選擇更合理、更科學的措施。當開始讀這本書之后,發(fā)現(xiàn)內(nèi)容有些晦澀,需要多讀幾遍才能理解;有些可能與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不太相符。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觀點給我?guī)韱l(fā)。

一、調(diào)整心態(tài),收獲奇跡

書中《教師的任務(wù)》一章中提到:“所有問題的關(guān)鍵是教師對待兒童的態(tài)度。我們自己身上有很多不好的脾性,它們就像田野里的野草茂盛地生長。在我們心里出現(xiàn)并阻礙我們?nèi)ダ斫鈨和淖飷壕褪前l(fā)怒?!边@一點,深有體會。常常抱怨課堂死氣沉沉,嫌棄孩子說話聲音小,不明白說過多遍的問題孩子為什么就像沒學過一樣。每當這時,總是壓制不住內(nèi)心的怒氣,朝著學生疾言厲色。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學生越來越畏懼老師的課堂,只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曾經(jīng)也在《力量》中了解到吸引力法則,知道了付出什么就會收獲什么。

有了理論的指導,針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惡性循環(huán),我在心里告訴自己,第二天進到教室,一定要說孩子的一個優(yōu)點。即便他學習再不好,紀律再差,也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自己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了,結(jié)果“奇跡”真的發(fā)生了。孩子們在課堂上變得越來越積極。有的同學一年以來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加起來都不如近一個月的多。不管他們回答的正確與否,聲音洪亮與否,看到他們能夠把手高高舉起,就連從來都不及格的孩子也能在同桌的幫助下,舉手回答問題,真為他們感到開心。因為對于從來都不舉手的他們來說,在眾人面前講話是一種挑戰(zhàn),他們戰(zhàn)勝了自己。

也是因為這個小小的改變,我理解到課堂應(yīng)該是包容的,同樣的問題,可以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見解。孩子們在課堂上的體驗與思考,遠比問題的答案更重要。愛因斯坦說:走出校門后,把學校里學的知識全部忘記,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那剩下的是什么?我想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所以不要跟那一點點知識過不去,給予孩子更多思考、探究、表達的空間與時間,給他們提供最大程度發(fā)掘自己的潛力的機會。不要讓未來的瓦特、牛頓、愛迪生在壓制、冷眼、嘲笑中消失。當想明白了這一些,遇到問題就不會那么輕易地發(fā)怒,孩子的心里會少一些阻礙,與我們的距離會近一些。

二、摒棄專制,保護天性

書中提到“只有當兒童大一點時,他才開始直接反對專制本身。但是,那個時候成人又會找到一些理由進行辯解,他仍然使自己披上偽裝,有時甚至成功地使兒童相信這種專制是為了他們好。”生活中擁有這樣想法的家長比比皆是,而我也是這樣的老師。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變得“專制”“霸道”,學習、紀律方面,我要求學生必須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其實,有時候他們的想法或許更有道理,他們或許有更好的策略,可是我忘了聽取他們的心聲。就像這次畢業(yè)典禮,孩子們需要排練一首歌曲,我甚至都忘了告訴他們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就幫他們選歌曲,讓他們開始練習。在不明事由的情況下,他們感覺自己是被牽著走,又怎會有做事的積極性呢?相反,音樂老師告訴他們?yōu)槭裁匆鲞@件事情,還讓他們自己選喜歡的歌曲。那一刻我的內(nèi)心忽然有所觸動,原來一直以來,我包辦的事情太多,缺少民主,壓制了孩子的天性。

由此我又想到了殿楠的做法。他作為新老師,又是男班主任,很多事情他都讓孩子自己決定,比如座位的選擇等。開始,我很不理解,認為這么多事情都讓孩子自己決定,他們能行嗎?后來,我觀察到采用這種策略,最初階段可能會有些混亂,但是從長遠來來,這樣環(huán)境下的孩子會更自信,遇到問題更會有自己的思考。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做的不是替孩子把一件件事情做好,而是培養(yǎng)他們思考的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老師必須要檢查自己,摒棄自己的專制,消除自己心里用外殼包住的傲慢和發(fā)怒。必須變得謙虛和慈愛。這也是教師必須獲得的美德。

三、給予機會,體驗成長

“在家庭中,成人的貪婪、暴虐在父親權(quán)威的偽裝下不斷砸碎兒童的自我。例如,當成人看到兒童端著一杯水時,就害怕杯子會摔破,貪婪使他把杯子看做珍寶,并從兒童手中奪下?!爆F(xiàn)在的家庭,可能不存在將杯子視作珍寶,父母這樣做可能是擔心孩子摔破杯子受傷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應(yīng)該給予孩子體驗的機會。“做種學”,在體驗中孩子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思考方法。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yīng)該學會放手,給予他們體驗成長的機會。

這本書雖然有點難懂,但珠玉比比皆是。用其理論指導我的實踐,在實踐中再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5

蒙臺梭利在“導論”中指出:“兒童并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說,童年構(gòu)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弊x了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童年乃至剛剛來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無時不刻在影響著我的成長,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現(xiàn)在的自己。其實童年時期的教育,相比與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某種意義上說,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識上的增長,科學知識的復雜并不代表教學過程的復雜;而童年時期的教育相比與成年時期,知識層面并不顯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影響與思維上的開發(fā)。不得不說兒童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的多,怎樣才能對兒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幼教所面對的是一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生機勃勃,充滿動力的,卻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個體。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的行為很難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也往往會對兒童的行為作出不合適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工作還存在有一個明顯的差異。那就是兒童并不尋求獲利或是幫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層面,記得在我們小學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記憶猶新,這樣的一句話就好像暗示了兒童是懶惰的,沒有主動能力的一樣。我認為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蒙臺梭利指出:兒童擁有一種趨動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趨動力。成年人總是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動,這種目的要求他奮發(fā)努力和艱苦犧牲。是的,兒童時期的活躍,或者說“調(diào)皮”都是發(fā)源于內(nèi)心的,這是兒童“工作”的動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沒有做到很好的對兒童進行引導,反而更加誤解了兒童。蒙臺梭利進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這個秘密,他們對兒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遠不可能比過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們在兒童工作的范圍設(shè)置障礙,認為休息將是他適宜的生長的最大幫助。成年人為兒童做每件事,而不讓兒童按他所應(yīng)該遵循的規(guī)律活動。成年人感興趣于花費最少的精力和節(jié)省時間。由于成年人更有經(jīng)驗和更敏捷,他們就試圖給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車帶著他們到處轉(zhuǎn)。重新整理兒童的房間而不讓兒童插手。

兒童的世界非常復雜,成年人對兒童有太多的誤解,但是,讀了蒙臺梭利的書,讓我收獲了很多,我相信,只要我們成年人多一點留心,認真的揣摩兒童的成長過程,總會探索出最好的兒童教育方式。這樣我們?nèi)祟愒趦和瘯r期的成長發(fā)育更加順利,不知不覺中,當一個兒童成長為一個成年人,就會變得更加健康更加貼近與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社會的文明也會向著更加自然與和諧的方向發(fā)展。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6

讀了《童年的秘密》的幾個章節(jié),我首先感覺到的是兒童教育遠遠比高等教育以及精英教育要復雜的多,教育者的責任也重的多。

嬰幼兒教育所探索的信息點更隱秘,也更加易變。如果說嬰幼兒在思維成熟前會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期間,而這個期間又不是想我們很多成人所認為的那樣是白紙一張,那么,在這個時間段里,他(她)的心理信息應(yīng)該只有通過成人的解析和表述才能為外界所承認。許多教育學者和兒童心理專家往往通過大量的心理測試和案例對比來分析和表述嬰幼兒的心理歷程,進而形成科學理論,成為教學方法,應(yīng)用到所有的早教、幼教和義務(wù)教育中,兒童的可塑性也配合了教育理論的印證。于是,現(xiàn)代教育的成品在許多學者、教育家和社會工作者所組成的生產(chǎn)線上完成了生產(chǎn)再造過程,正式推向市場。

蒙臺梭利博士的教學方法被很多人列為典范,很多教育學者都將蒙氏教學認為是一個劃時代的產(chǎn)物,是教育和人權(quán)趨于成熟的標志。蒙氏的教育理論在我看來,它的獨到之處是將嬰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演變成了開放性的學科。它不再像以前一樣對兒童心理發(fā)展下較為生硬的定義和規(guī)定權(quán)威的概念,也不再像先前的心理學研究者一樣對所有兒童的行為進行病理學一樣的研究。總之,蒙氏的貢獻首先是教育了教育者本身更加謙虛,就像序言所說:“我們必須擺脫成年人的那種所謂無所不知的心理角色,披上蒙臺梭利所說的‘謙遜的外衣’。”這是《童年的秘密》給我的最為深刻的印象之一。

蒙臺梭利博士的教學思想,讓我們對嬰幼兒教育開始小心翼翼起來,既不敢肆無忌憚的放任生命像野草一樣瘋長,又不敢擅自劃分成長的界限,因為當你面對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造訪者時,蒙臺梭利博士會在你每每想做出一個膽大妄為的行動時,及時的在你耳邊叮囑:“這是一個生命。這個生命與你我的沒什么不同,想象下他(她)對你所做的會有何感想?”這時,我相信,即使你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是皮亞杰,手心都會冒汗了。

但是,我們也應(yīng)看到,蒙臺梭利的教育方式和理論無論是多么經(jīng)典和具有指導意義,其研究方法依然沒有超出根據(jù)大量案例的統(tǒng)籌歸納。范例是蒙氏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所以,對嬰幼兒教育者來講,我個人認為蒙氏的教學方法應(yīng)建立在理論基礎(chǔ)上,并以此為平臺,探索出自己的社會,自己的人群,甚至是自己的社區(qū)的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畢竟,一個在哥特式教堂穹頂下敬畏上帝的少年和一個遠在東方泥土里耕田的孩子,對自由的概念的理解還是存在差別的。

作為這個世界的真正主宰者的一員,面對生命,我也須低下頭,謙遜的審問自己:我真的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