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00字5篇

時間:2024-05-22 作者:Iraqis 讀后感

讀后感是我與作者之間的心靈碰撞,讓我更加貼近他們的創(chuàng)作意圖,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準(zhǔn)確地表達(dá)自己對作品的喜愛和思考,與他人進(jìn)行深入的交流,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00字5篇,感謝您的參閱。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00字5篇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1

對于蘇軾,大部分人都在評論他文學(xué)修為方面的貢獻(xiàn),說的都很精彩,自我感覺不如他們的感悟深、說得好。我就在其他方面談?wù)剛€人看法吧。我以前對蘇軾了解僅限于詩詞,讀完《蘇東坡傳》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養(yǎng)同樣重要。蘇軾天資聰慧,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親是大學(xué)問家,無論做人、做事都堪稱表率,母親深明大義,處處以身作則,給予了蘇軾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誨。這種生活環(huán)境也為他們所擁有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和以天下為已任的家國情懷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但我感覺少了一些逆境磨煉,性格中也就少了剛強(qiáng),我想這可能也為蘇軾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爭中不占上風(fēng)的原因。

蘇軾一生都在糾結(jié)“出世”與“入世”,他一直都想歸隱,但遲遲下不了決心。他也想實現(xiàn)自己的宏大政治報復(fù),但缺乏政治斗爭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從他面對“王安石變法”的作為到對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態(tài)度,他都是持一種厭倦的觀點,自古優(yōu)秀的政治家必須集救國志與強(qiáng)國法于一身,而蘇軾明顯缺乏后者,雖然他曾經(jīng)身居高位(當(dāng)過帝師),影響巨大,但始終沒有跳出文人性情。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實現(xiàn),而他本人也沒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或者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個人命運(yùn)始終是與國家命運(yùn)一致的。如果蘇軾兄弟沒有從小立下為國為民的志向,估計他以后的成就不會這么大,詩詞中的意境不會這會高,也不會得到人民真心的愛戴。所以說為民情懷伴隨蘇軾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難的黃州、嶺南及至海南流放時,支撐他以積極態(tài)度生活的還是為國效力,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憫人的心腸。從蘇軾的成長軌跡及做人做事風(fēng)格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妻子真心,對兄弟和睦,對朋友以誠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個地方,都能影響、團(tuán)結(jié)、帶動一大批人?!拔嵘峡梢耘阌窕蚀蟮?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王朝,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他兩任抗州,為當(dāng)?shù)貎尚蕖傲?,斗瘟疫、擴(kuò)西湖,修蘇堤,筑河壩,任密州時帶領(lǐng)百姓抗蝗災(zāi)大生產(chǎn),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園,就連在嶺南、海南地區(qū)在個人溫飽情況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還在想著在政策面上為周圍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如果他個人不具備這些素養(yǎng),他不會被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來幫助他,他的詩詞也不會流傳千古。

最后借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一下吧:“蘇軾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文學(xué)家”。時代造就人物,時勢成就人物。有多大才能,只看能克服多大困難,成多大的”事“!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2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歷史在浩蕩的長河中一點一點沉淀,當(dāng)我們回首去聆聽和撫摸這塵封記憶時,卻總有那么一個名字,在浩瀚的歷史天空中,響徹回蕩……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往事如煙,逝水流年,唐朝宋代,騷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蘇辛,正如“光焰萬丈長。”唐詩宋詞對中華文化影響巨大。深邃如江海,高妙如山川。李太白的云帆點綴了滄海之水;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刀光劍影;陸游的夢鄉(xiāng)回蕩著鐵騎錚錚;蘇東坡的華發(fā)張揚(yáng)著少年意氣。

林語堂,一代國學(xué)大師,是一位以英文書寫揚(yáng)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xué)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于一身的知名學(xué)者。由他所著的《蘇東坡傳》,顧名思義,講述的是東坡傳奇的一生。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縱觀蘇軾一生,可謂造化弄人,屢遭波折。年少成名,曾經(jīng)廟堂之高,也曾游放嶺南,一身才華,卻起伏坎坷。盡管人生盡是不如意,可蘇軾沒有自怨自艾,他苦中作樂,興趣廣泛,親近自然。擅長詩詞、文賦、書法、作畫,甚至是烹飪,以至于后來的“東坡肉”聲名遠(yuǎn)揚(yáng),流傳至今。

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在中華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林語堂評價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shù)上的卓絕之美?!?/p>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蹦吧匣ㄩ_,蝶霞飛遲,昔人已改,江山猶是。是時,摯愛的元配夫人已與他生死兩隔數(shù)年,悼念亡妻凄婉哀傷。流光退卻,華發(fā)漸升,涼月墮江。子瞻至情至信,一生交友無數(shù),知己更是遍布天下,兄弟情深意厚,妻子關(guān)愛有加,他的一生,似一陣清風(fēng)。

人生給每個文人的似乎都是一場盛大的疼痛,元豐二年,烏臺詩案,子瞻首歷人生黑暗,于生死間來去幾番,仕途終不得圓滿。子瞻仕情漸疏,于坡地開墾,補(bǔ)貼家用。東坡之號,自此而始。“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边@是何等坦然!宦海沉浮,直面挫折;“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蕭且須行?”這是何等灑脫!昂然挺立,捋須而笑。官場失意,政治低迷,子瞻淡定吟詠間,深刻的憂傷日漸明媚,子瞻懂得放——放生離死別于山水之間,愁苦與大江俱東,被浪淘盡;放官場浮云于田園之中,三百顆荔枝入口,失意消亡于嶺南。將滿未滿又如何?如此豁然心境,使蘇軾之月昭質(zhì)未損,熠熠生輝。

林語堂稱東坡為樂天派。似乎是沒有什么可以使東坡真正止步不前,有所畏懼的。他敢于說:“我坐華堂上,不該麋鹿姿?!备矣谙虻弁踔毖躁愂觯骸翱琳陀诨?。”林語堂評價說:“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闭且驗闁|坡的性格樂觀豁達(dá),豪放不羈,他的詩詞奔放靈動?!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詩詞的背后是詩人廣袤千里的闊達(dá)胸襟。在面對人生中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山,一個個大雨磅礴的日子時,該如何度過低潮期,我想東坡給了我最好的答案。

蘇軾的光芒,大概只有朔望之月最適合,將滿不滿,昭質(zhì)未損,既曄然而明朗,又淡然而溫柔。繁華邊際,清輝蔓延。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3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只需靜靜地摩挲一下中國文化,眼前就會出現(xiàn)一個理想文人的形象。他左手詩詞、右手書畫,瀟灑從容地漫步在文化長廊里,信手拈來,都是后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他就是蘇東坡。

瀟灑,這是我拜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之后最強(qiáng)烈的感受,蘇東坡的一生將這兩個字演繹得淋漓盡致,無以復(fù)加。

蘇東坡的瀟灑首先表現(xiàn)在思想的率性上。無疑他是一位巨儒,又時常與和尚們談經(jīng)論佛,也曾潛心于瑜伽與煉丹??梢哉f從沒有哪一種思想派別在他身上達(dá)到統(tǒng)治地位,他用儒家的生活哲學(xué)處世,又從佛學(xué)中體會到生命只是一種表相,進(jìn)而追求靈魂的永恒,同時還用道家的信念將生命簡化。蘇東坡游刃有余于各家學(xué)派,是一種思想上的“逍遙游”,令人歆慕。這種心態(tài)使他可以隨時達(dá)到“忘我”的境界:在獵場上他“左牽黃,右擎蒼”而望“千騎卷平岡”,在赤壁他憑吊千年前周郎的“雄姿英發(fā)”;他一方面與歌妓共覽夕陽“斜照江天一抹紅”,另一方面又癡情地懷念亡妻而“唯有淚千行”;他不似那一班搔首弄姿的小文人,花開花謝也總能惹得他們潸然淚下,但他又確實懷著悲天憫人的人道情懷,興修水利、賑濟(jì)災(zāi)民,造福一方。這些例子不勝枚舉,而它們只不過是蘇東坡的軀殼,那行云流水、天馬行空的自由思想,才是蘇東坡傾注其中的情感與靈魂,才是千百年來將人們深深感動、被人們真心崇拜的精神內(nèi)核。

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我想,這也正是蘇東坡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蘇東坡遭遇了失意文人無一幸免的貶謫,他在被貶之初就告誡自己:人要“一蓑煙雨任平生”,小人的誣陷、皇帝的誤解,在他眼里都“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可以說是有“慷慨”而無“悲歌”,越是逆境反而越顯豁達(dá)。相比之下,李白太狂妄,杜甫太沉郁,溫庭筠太輕佻,李后主太凄洌,而蘇軾的樂觀與憂郁卻相得益彰,表現(xiàn)出一種歷盡悲歡、洗盡鉛華后的從容。體驗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蘇軾,迎來了鳳凰涅槃般的脫胎換骨。我相信,他也經(jīng)歷過精神上痛苦的掙扎,但是,作為一位融儒道佛于一身的思想家,蘇東坡經(jīng)過深刻的自省,終于殺出了一條血路,浴火重生帶來的是人生道路上更加灑脫自信的步伐。

一個可以著意揮灑真我性情的人,一個可以在世人面前談笑風(fēng)生的人,在他身上一定可以找到這樣兩種素質(zhì):天真與單純。從蘇東坡先后與王安石及司馬光集團(tuán)反目來看,他竟然簡單地把政治斗爭套用到“有是非之辯,無名利之爭”的理想境界中去,可見其天真到了何種地步。他就像在進(jìn)行一場一個人的戰(zhàn)爭,為了理想、為了清新的空氣、為了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中保留些許單純而戰(zhàn)!同荊軻一樣揮舞著單刀,刺向整個王朝!

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在蘇東坡的身上,瀟灑被詮釋成一種釋然的心態(tài),一種趨近完美的生活方式,一種沒有圓滑的成熟,一種充滿智慧的率性,一種與自然締結(jié)的盟約,一種用天性寫就的浪漫。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4

回想我對蘇軾的記憶,從小學(xué)開始就開始接觸他,中學(xué)時期更多的詩詞,說起來人人會唱的《但愿人長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書法家、畫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講作文的語文老師的講述了吧。老師非常喜歡蘇軾,仔細(xì)的講述了蘇軾的生平,講到最后竟聲淚俱下,讓人動容,給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沒有什么實感。

這次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頗有感觸。為東坡瀟灑之詩詞所傾倒,為東坡人生之坎坷而嘆息,為東坡不羈之情懷而欽佩,為東坡之真性情而感動。林語堂先生形容東坡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以為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的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彼羞@些都可以和東坡一生的軌跡吻合。在這所有中,我覺得真性情的樂天派最能形容東坡。他是那種心中有感觸不得不吐之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無數(shù)的好詩詞,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嗨,但也不知“悔改”情動嘴開,自己也說“我真是不可救藥”;他是那種游離在入世和出世之間的人,從年輕時的積極入世為官,到幾經(jīng)升遷貶職最后只想卸甲歸田,他執(zhí)行著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職的一方為百姓造福也為自己修煉;他是那個一生都不缺乏聲譽(yù)的人,既以此享過好處同時也牽累過不少人,然而卻能毫無架子躺在菜田里同農(nóng)人談天說地縱使農(nóng)人并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他是那個縱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縱情山水的同時也裝點山水,這便有了蘇堤,品酒之時也嘗試釀酒,雖然只是在釀酒過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個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沒有看到淚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氣和的喜悅,每到一處地方,他都與自然融合與當(dāng)?shù)氐陌傩杖诤?;他是那個翛然落拓的浪漫主義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飲酒賦詩;他是那個深得幾代皇后喜愛的詩人,讓我對這幾位女性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是一個胸懷寬廣如海的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觸,其實都能是一個真性情的表現(xiàn)吧——只有最純真、最率性、最真實的人才能如此的可愛、如此的瀟灑、如此的熱愛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動。從東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種愛、喜悅、快樂、平和的力量,從他的詩中,從他的經(jīng)歷中散發(fā)出來。我彷佛可以看到他舉著酒杯漫步在月下、拿著鋤頭快樂的耕耘并自比陶潛。在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幾個精神偶像的,蘇東坡就應(yīng)該是其中一個。在面對人生的坎坷的時候,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很重要,是笑對苦難呢?還是一蹶不振?有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開,不能釋懷,不能真真實實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難,讓暴風(fēng)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從今天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5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我第一次認(rèn)識蘇軾這位奇人是在語文書上——《記承天寺夜游》蘇軾是因為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使?!队洺刑焖乱褂巍肪褪撬毁H期間與友人張懷民夜游承天寺時,有感而發(fā)所寫的。從他的詩中,不難看出他隨遇而安、樂觀開朗的個性。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 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夢中,終歸一切空無。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嘆,其中深深地埋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蘇東坡的一生,從他母親教授讀書到父子三人進(jìn)京趕考,不難發(fā)現(xiàn)這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在文壇中佔據(jù)一方,在壯年時期的他血氣方剛,對于不滿的事寫下不少抗議詩,以致與被逮捕審訊,到了成熟時期,可以發(fā)現(xiàn)他常常受到太后的恩寵,他也借此發(fā)揮他的才華,為國家百姓造福,可惜的是到了晚年,黨爭的結(jié)果造成他再度遭受迫害,竟被貶到海南島,他的一生竟是如此的起伏。雖說他“馳騁”官場,但他并沒有“進(jìn)朱者赤,進(jìn)墨者黑”。

“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不也體現(xiàn)詩人的淡泊的心境和淡定的生活態(tài)度嗎?

淡定即寧靜,淡泊。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敝T葛亮也以此為座右銘,可見此語所示的人生態(tài)度。

一方之霸氣的曹操終成天下霸主,卻能席地而坐,青梅煮酒論英雄;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終以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為千古絕唱;海爾集團(tuán)面對海外市場的巨大成功,究其原因,海爾的總裁卻平靜地說:“我們公司的信念是兢兢業(yè)業(yè),如履薄冰。”;愛因斯坦摒棄塵囂,獨自在房內(nèi)拉著不怎么悅耳動聽的小提琴,終于在音樂的靈感中觸碰迸發(fā)了思想的火花,產(chǎn)生了《相對論》。

淡定的生活態(tài)度是淡泊外物,使情感回歸自身,從而堅定自己的追求。吳均在《與朱元思書》寫道“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返?!笔亲匀坏母姓偈箙蔷鶊允刂?視名利如糞土的居里夫人對科學(xué)孜孜不倦地追求,終于發(fā)現(xiàn)了鐳。蘇軾也曾在仕途中飽受磨難,終于蘇軾學(xué)會了淡定,“唯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之所共適”,是淡定使蘇軾變得豁達(dá)。

對凡塵世俗的輕視,正是堅定自身精神追求的體現(xiàn)。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