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讀后感實用范文3篇

時間:2022-03-12 作者:Brave 讀后感

你有讀過《教育的目的》這本書嗎?對于書中表達的觀點,你有什么感受呢?不妨結合自身實際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教育的目的》讀后感實用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教育的目的》讀后感實用范文3篇

《教育的目的》讀后感1

每天的忙碌讓我很少有時間抬頭望一望教育的星空,認真思索忙碌究竟是為什么。作為教師,我要帶領孩子們?nèi)ネ翁??對于這些教育最本原的問題,我在《教育的目的》中找到了答案。

懷特。海在書中指出:“人的大腦從來不是消極被動:它處于一種永恒的活動中,精細而敏銳,接受外界的刺激,對刺激作出反應。你不能延遲大腦的生命,像工具一樣先把它磨好然后再使用它。不管學生對你的主題有什么興趣,必須此刻就喚起它;不管你要加強學生什么樣的能力,必須即刻就進行;不管你的教學給予精神生活什么潛在價值,你必須現(xiàn)在就展現(xiàn)它。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條很難遵守的規(guī)律?!币苍S真的只有那些最笨拙的教師才會不停的對學生說:“這些內(nèi)容很重要,以后你們就知道了。”由此我想到了朱永新教授在報告中提到的:“現(xiàn)在不幸福,將來怎么能真正的幸福。”是啊,如果現(xiàn)在我們所講授的知識都是一個個枯燥無味的符號和定理,那么學生怎么可能把這些內(nèi)容內(nèi)化成自己的知識,從而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呢?讓學生在當下的課堂上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和崇高,應該是教師要努力做到的。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自己所講授的學科有深刻的理解和精準的把握。懷特。海主張教育應該充滿生氣和活力,反對向?qū)W生灌輸知識,而應引導他們自我發(fā)展。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yè),以學生為本,塑造他們美好的人生,是我們不懈的追求。這一切都只能通過教師來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正是因為這樣才對新教育那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深有感觸。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教師的思想和行為決定了教育的質(zhì)量,更決定了一間教室中幾十個孩子每天的思想和生活,所以我想真的要關心教師們的教育生活好不好,心情好不好,是否還懷有那種教育理想,是否會全身心的為每個孩子的發(fā)展負責。正像懷特。海重視審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義,認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經(jīng)常目睹偉大崇高,道德教育便無從談起。”而這里的偉大崇高,我想不僅有圣賢的那些被人傳頌的故事,更有教師的引領作用。

《教育的目的》讀后感2

《教育的目的》是懷特海寫的一本關于智力教育的書,他在開篇就說:我們的目標,是要塑造既有廣泛的文化修養(yǎng)又在某個特殊方面有專業(yè)知識的人才,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可以給他們進步、騰飛的基礎,而他們所具有的廣泛的文化,使他們有哲學般的深邃,又有藝術般的高雅。

自我發(fā)展是最有價值的智力發(fā)展。學校教育只是起到引導性的作用,一個人能否成長成才,能否在社會上立足,關鍵是取決于自身的努力程度,當一個人愛學習的時候,無論時間多么緊張,總會擠出時間去學習,甚至會舍棄做其他事情的時間來進行自我提升,當然,學習一兩天很容易,但是堅持很難,要日復一日的堅持,沒有內(nèi)心強大的對學習的熱愛是堅持不下來的。別看學校教育僅具有引導性,但其任然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占據(jù)不可忽視的地位。學校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在學校中教師是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最久的,因此教師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若一名教師教授大量的科目,卻只是蜻蜓點水地教授一點皮毛,只會造成一些毫不相干的知識的被動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活力的火花。如果一名教師只教授一些少而精的科目,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去認識世界,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加以運用,就能夠幫助他們成長成才。

教師要注意了解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并且采用符合他們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要采取多種不同的思維訓練方式,一種思維訓練方式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兒童,教師不應該奢望一次出色的演講就可以一勞永逸地激勵岀一個令人贊賞的班級,所有的事情都是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而來的。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覺得他們是在真正地進行學習,而不只是在表演智力的小步舞蹈。

《教育的目的》讀后感3

打開《教育的目的》一書,我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看到一個充滿睿智的鮮活的人正向我昂首走來——英國的懷特海,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他留下了許多供我們對教育、對學習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鑒的文字。盡管他的思想言論不全部與我們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很多時候足可以成為一面鏡子,供后來的我們照出自己的面貌。

細讀《教育的目的》,揣摩文思,感悟頗多,但在此只談他關于教育“差異化”的一些想法。

懷特海先生認為“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異化,那就是在毀滅生活”。這句話告訴我們,首先必須要承認學生是有差異的,每個或每類學生都有自身獨特的個性特點,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育中排除差異化,所有的學生都用同一種標準“一刀切”, 用同一把尺子要求孩子,這樣做表面看,確實能夠減輕教師備課上課的負擔,但是對學生來說,便是百害而無一利了。排除差異化,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能力均可能遭到扼殺,從而會形成思維的惰性和定性;排除差異化,學生的個性很難展示或很難被注意到,從而無法使學生根據(jù)自身特點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學習,那么,好的學生可能得不到發(fā)展,差的學生可能很難跟上教師的步伐;排除差異化,就無法或極少能使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和人類的精神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如此,就是在毀滅學生那“多姿多彩的生活”;排除差異化,教育唯分數(shù)是從的現(xiàn)象更難以撼動,中國北大教授鄭也夫說,“學生的天賦和能力參差不齊,傳統(tǒng)教育的做法往往是上壓下提。即成績好的學生會被限制,而成績較差的學生會被逼迫去學習,出現(xiàn)了伺候分數(shù)的現(xiàn)象”。由此觀之,教育者的眼中如果沒有學生的差異性,不尊重學生的特點,不看到學生的“與眾不同”,那么教育無疑是一場災難!

教育若排除差異化,其弊端顯而易見,但是在教學中,在課堂上,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差異?現(xiàn)實很嚴峻,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改變正在發(fā)生,很多教育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已然走在思考、探索及實施差異化教學的路上。如華國棟教授的《差異教學論》、教育家呂型偉先生的《實施有差異的教學》、揚州一中對學困生學習需要的研究和實踐等,這些都是可喜的變化。作為教師的我,也在努力思考在教育中如何尊重學生的與眾不同。

我認為要做到尊重學生的與眾不同,前提是要了解學生的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教師在與之接觸過程中,有意識的發(fā)現(xiàn)這種個性,可能有些學生的個性并非教師喜歡的類型,那么這個時候也不能帶有任何主觀排斥厭惡情緒,而應尊重這些個性。特別是班級中成績不入流、行規(guī)有偏差的學生,他們長期不受老師待見,被老師打壓、漠視,此時,若是能夠?qū)λ傲硌巯嗫础?,多加關心,這類學生一般會對老師的付出有成倍的回報,這也是筆者本人的切身體會。作為教師,一個人管理幾十個學生,不可能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制定相應的政策,那么除個別特別的學生實施個別輔導教育外,其他學生可以按照成績等分為幾個層次類別,這樣教師在布置作業(yè)、安排任務時更有針對性。

同時課堂教學及生活教育的方式方法應靈活多樣。若是每次對每位學生都用同一種上課方法或教育方式,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免疫力”,失掉學習的興趣,若想使學生不斷按照老師設定的目標一步步前進,就需要尊重差異,把差異當作一種資源開發(f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斷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對于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生,課堂“教”重于“學”,主要是教師講解,學生理解,并且主要是一些基礎知識,若是遇到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可以選擇這類學生根據(jù)情境進行角色扮演,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淺顯的意思。再如對于一些性格較活潑的孩子,課堂可以采用學生講課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興趣。

當然評價也要有差異性。筆者現(xiàn)在的課堂實行的是積分獎罰制度,實施以來,覺得效果還是不錯的。具體做法是根據(jù)之前的目標設定,每個月小結一次學生目標的達成度,由于目標不同,所要求的分數(shù)線標準亦不同,在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等方面完成比較好、積分較高的,教師自掏腰包獎勵一些學習用品,反之,假期作業(yè)加倍。當然,這也僅是一種先期嘗試。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經(jīng)典之一,它是從教育實踐中來,也應該回到教育實踐中去。也就是:我們要在教育中去理解它、實踐它,教育中應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尊重他們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