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渠觀后感最新6篇

時間:2024-05-11 作者:loser 讀后感

通過觀后感,我們對影片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次觀影后,我都會寫下觀后感,這是我記錄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山渠觀后感最新6篇,感謝您的參閱。

山渠觀后感最新6篇

山渠觀后感篇1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去看了一場有關抗震救災的電影,名為《驚天動地》。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經(jīng)歷過唐山大地震的摩步旅旅長在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所做的各種英雄事跡,最后得到了“抗震救災模范英雄”稱號的感人故事。

這位英雄旅長的'名字叫唐新生,是07團摩步旅旅長,年僅26歲。當汶川大地震發(fā)生時,他正在完成訓練任務回團部的途中,在汶川地震發(fā)生之后,他第一時間趕到了距離他最近的映秀,在那里積極開展救援工作,安撫傷員、搶修公路、拯救人民。當醫(yī)用血漿用光了時,他自告奮勇地第一個鮮血;當搬運重物的器械不夠時,他徒手搬開大石板;當華峰山化學廠發(fā)生化學物質泄漏事故時,也是他帶領部隊沖鋒在前——當然,電影中還有許多感人的人物:為了保護學生被壓死的張老師,為了廣大民眾都不愿回家找母親的省書記任寧——

我看電影時流了很多次眼淚。是呀,當?shù)卣鸢l(fā)生時,那些高聳的大樓頃刻間毀壞;山體地動山搖、瞬間塌陷;傷員血肉模糊無助地躺在地上——這那里是城市,根本就是一個恐怖的人間地獄。多少人在一瞬間失去了生命?多少幸存者失去了親人?夫妻未成身先死,幸存也未有福心,天地之間一片泣,誰見此景淚濕襟。

借用保爾的一句話來說:“命運還沒有來得及抓住我,我就已經(jīng)抓住了命運。”是呀,我們的命運在自己的手里,愿汶川和玉樹等地的朋友們勇敢地繼續(xù)走下去。

山渠觀后感篇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仿佛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跟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圣”,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后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銘記戰(zhàn)爭的教訓。

孔子助魯國抗齊時,幾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敵軍潑灑而去。霎時間,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慘叫聲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燒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慟不已,可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混亂年代,有什么對錯可言?弱肉強食,或許是戰(zhàn)爭年代最殘酷的。

保衛(wèi)跟平的年代。

試看戰(zhàn)爭年間,戰(zhàn)火紛飛,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場戰(zhàn)爭動輒就要死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跟平年間呢?社會安定,百姓們豐衣足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者相比較,保衛(wèi)跟平,難道不應該嗎?

珍愛寶貴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會,僅一個季平子死亡就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陪葬,難道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不,只是因為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時的統(tǒng)治者視人命如野草般,動不動就草菅人命!孔子為了救一個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戰(zhàn)群儒”,以一己之力駁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這就是孔子“仁義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電影中,孔子曾與弟子失散,路人這樣描述他:“氣度像個大人物,卻像喪家之犬般狼狽?!弊屓擞行┬奶郏阂粋€圣人,怎會落魄至此?有幾人又能理解孔子?

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我們得到的啟示太多太多:銘記戰(zhàn)爭的教訓;保衛(wèi)跟平的年代;珍愛寶貴的生命。

山渠觀后感篇3

近幾年的春節(jié),比往年的春節(jié)少了一分生氣,少了一份圓滿,但我們都多了一份責任,“防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是我們在街上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這些年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話?;剜l(xiāng)的道路封鎖了,旅行的計劃取消了,我們都被困在家里,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在我們在家里百無聊賴不停抱怨的時候,又何曾有想過這正是在一線奮斗的醫(yī)護人員的夢想生活。

是什么讓這群“最美逆行者”穿上重重的防護服,戴上厚厚的手套,義無反顧沖向最危險的一線。03年抗擊非典的領軍人物——鐘南山院士。在最危險的時候,鐘南山爺爺對大家說:“武漢危險,請大家不要到武漢去?!比欢?4歲高齡的他毅然決然乘上了去往武漢的火車。鐘院士是一位舍己為人、懸壺濟世的英雄,但他又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在與妻子通話時,他笑得又是那么甜蜜、單純。這正是我們中國精神,做一個有擔當?shù)娜?,全民齊心協(xié)力、共克時艱。

奮斗在一線的英雄更多的是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平平凡凡的人,醫(yī)療隊的醫(yī)生、護士們,各個卡口的志愿者們,他們的面容還帶有一些青澀。青年們也在奮戰(zhàn)一殘,堅持守在一線,危急時刻,勇于擔當,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帶著堅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無私奉獻、謳歌青春。

作為一個農(nóng)學專業(yè)的學生,看到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號召“不違農(nóng)時,共上田間大課”的時候,我們也積極支援春耕,踐行“知農(nóng)愛農(nóng)、強農(nóng)興農(nóng)”,共擔“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歷史使命。

通過這次疫情 我們學習到了各種先進精神。在此祝愿盡快打贏這場疫情戰(zhàn)爭,使生活恢復到正軌上。

山渠觀后感篇4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海洋天堂》,李連杰,文章是主演。

關于這部電影在我看完之后給我的感覺是意猶未盡,但凡能讓我有如此感覺應該可以算上不錯的了,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身患絕癥的父親和有孤獨癥的兒子王大福的故事,這部電影采取的素材都非常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讓觀看的.每一個人都感到感動。

父親老王經(jīng)常說:“我就要死了,我走了以后,大福該怎么辦呀!大福以后能不能過好呀?......”這一個個問題都很現(xiàn)實。在臨終前,王大福的父親給大福洗衣服,還有在大福的衣服上縫的標簽:姓名:王大福,血型:b,病史:孤獨癥。

電影中,有兩處情感戲,有些浪漫的因素在里面,但最終又回到現(xiàn)實中。在海洋館王大福與玲兒的相遇以及玲兒的離開,父親老王與鄰居家柴阿姨,最終不能在一起非常符合實際,不然就偏離了主題了哈,這是一個關于父愛的電影。

演員表演得不錯。

大福,狗不能放在電視上!

大福,你回家用什么開門呀!

大福,你要買什么?買冰箱。

父親教大福自己穿衣服,做飯,拖地,坐車,認識人民幣,如何做人......一個臨終前的父親

結尾處,父親把自己比作成海龜,大福跟海龜在水里游泳這一幕非常唯美。

電影看完后,讓我明白: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珍惜父愛,這種獨一無二的愛。

山渠觀后感篇5

今天讀到一句話,“五歲的孩子,愿意為一只蝴蝶在田野里奔跑。七歲的蝴蝶,愿意為一只風箏在田野上奔跑。”這句話讓我很觸動,上了學的自己,漸漸地變懶了,不再會因為大自然或著是一些小工藝品興奮很久了,甚至自己開心的條件也變得越來越高,不屑于從簡單的事物中去發(fā)現(xiàn)快樂的影子,不屑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幸福的光芒。甚至對友情的標準也變高了,不會輕易地和陌生人交朋友,選擇不再輕易相信一個人,和身邊的朋友吵架的時候,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選擇不牽不掛,一直寬容的選擇原諒。

現(xiàn)在的自己,或許真的不會因為一只蝴蝶在田野上奔跑了。家長也會告訴自己,有時間出去浪費時間,不如在書桌前面學習,以后考一個特別好的大學,然后找一份特別好的工作。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春風得意馬蹄輕,一日看盡長安花?!蔽覀冊缤碛幸惶鞎砷L為真正的大人,總會有一天會西服革履,或者是穿著正式的職業(yè)裝。蝴蝶距離我們可能就越來越遠了。我一直不知道怎樣叫做成長,是理智多一點,還是忙碌多一點。知道為自己的目標努力放棄欣賞美景算不上是真正的成長吧,小時候喜歡的東西都被自己慢慢淡忘,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吧。

記得那個孤獨的小王子曾經(jīng)很悲傷地說,大人總是長大了就忘記了自己曾是小樹苗,或許是我的想法比較獨特,我總是害怕成長為那種只知道數(shù)字和忙正經(jīng)事情的人,我想生活還是本真一點比較好。但是未來的事情誰又知道呢。下次遇到蝴蝶的時候,我想,我喜歡因為這只蝴蝶奔跑在田野上。

山渠觀后感篇6

?戰(zhàn)馬》中有兩種人,兩種有著不同信仰的人,有人性的與無人性的。

很久以前我一直有一種看法,認為一個電影擁有皆大歡喜的結局是無比虛假的,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的認知是有缺陷的,并不是所有皆大歡喜、四世同堂、邪不勝正的結局都是做作和虛假的,而是一切成功與圓滿的結局都要付出代價。比如在電影《戰(zhàn)馬》中,馬最終回到了男孩身邊,男孩卻再也無緣與女孩相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而無論是戰(zhàn)馬或是男孩,都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苦難,從一場浩劫中存活下來,在影片的最后,橘紅色的晚霞漫天,與人影的漆黑相稱,在人性美好光芒的籠罩下,人們都經(jīng)歷了那非人性的黑暗,包括戰(zhàn)馬。

人類的狂妄自大與對“生”的一種過分的欲望,曾經(jīng)導致了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奪走了無數(shù)人類無數(shù)生靈的性命,同時,也輕易地將自己心中的人性毀滅。

1800年,北奧圖克人因英國人的掠奪性戰(zhàn)爭而滅絕;1911年,當?shù)氐募~芬蘭白狼,悄無聲息地滅絕了;此時,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在為泰坦尼克號的下水而歡呼。這是當時最大、最豪華、最先進的,有著上等柚木和黃銅來裝飾,那些吊燈與壁畫,那些印度與波斯的地毯,那些精美的浮雕與藝術珍品。在所有人的眼中,這是一條“永不沉沒”的游輪。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號在紐芬蘭——紐芬蘭白狼的亡靈下方——沉沒。此后,傲慢的西方人才明白,人類并不是地球唯一的主宰。在紐芬蘭大洋深處,歲月的淤泥緩慢掩埋泰坦尼克號的殘骸,而紐芬蘭白狼與北奧圖克人的亡靈卻無人問津。

在渡渡鳥滅絕后,西方出現(xiàn)了一句諺語,但這句無力地嘆息有怎能力挽狂瀾,使無數(shù)歡聲笑語重歸大地?這句人類表面上知錯愿改、而實質上不過自我憐憫的諺語是:

as dead as a dodo.(逝者如渡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