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8篇

時間:2023-01-03 作者:couple 教學計劃

老師在寫教學反思時,一定都能從中吸取不少教學經驗,教學反思通過總結和反思,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8篇

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1

學習課文后,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說說自己的母親給自己留下了哪些印象深刻,使人感動的事情?有的說“我感冒發(fā)燒的時候,媽媽帶著我冒著寒冷,冒著風雨蹣 跚來到醫(yī)院,我無意發(fā)現(xiàn)媽媽流下了滴滴淚水,這就是母愛啊!”有的說“每天下午放學后,媽媽雖然嘮叨著叫我寫作業(yè),雖然內心有點‘煩’,但都是愛的表現(xiàn), 應該感恩母親!”有的說“我的書包舊了,叫媽媽買個新書包,媽媽卻說還能用,要學會樸素地生活,不能鋪張浪費。媽媽的教育,使我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多好的媽媽呀!”

語文教學,既是生活的品味,又是生活的延伸,使學生一學一得。為此,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小寫作:寫一篇作文《我的媽媽》,要求用二三件事來反映自己受到的感動,反映媽媽的美好品質。

通 過學習課文、練習寫作,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受到了一次感恩的教育。但是,對于中下層生難于下筆的情形,正好說明了這 部分學生缺乏生活的實踐,缺少生活的素材,缺少母愛的教育,也值得我反思。我想,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另一方面要求家長在家里要多督促,多與 孩子交談,多關注自己的孩子,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等各方面的情況,及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能及時地輔導孩子學習,促使其不斷地進步。

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2

?懷念母親》的作者是季羨林。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因為本文語言富于跳躍性,而且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xiàn)實體驗。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這個教學難點,我主要采用了補白的方式進行拓展式教學,比如時代背景的補白,對關鍵詞語補白,向文后延深補白等方式。

教學本文,我先請學生談談對季老先生的了解,隨后我作了補充:季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學家,精通12國語言,是北京大學的教授、校長,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提起季老先生,我們看到的是他頭上的光環(huán),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這個課前導入,讓學生對季羨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便于課文的理解。

隨后,我請學生找到文中直接表達對兩位母親感情的段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理清了文章的結構脈絡:首尾呼應,文章中間部分具體寫了對兩位母親懷著怎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

作者首先寫了對親生母親的懷念。教學本段,我緊緊圍繞著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親生母親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這一問題展開。學生主要結合兩句話談了自己的感受,第一句是: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談到作者六歲離開母親,很少呆在母親身邊,再加上母親只活了四十多歲,所以作者痛苦不堪,心如刀絞。為了加深對這一句話的理解,我請學生想象一下:在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的時候,他的腦海里會回想起什么?學生交流后,我出示了以下資料讓學生體會:這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時我大部分時間是和母親形影不離。母親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親到地里摘綠豆莢,我便跟到地里,在母親身后跑來跑去,不停地問這問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給母親看一看。棒子上長了烏霉,我一定要問母親這是為什么。母親總是一邊摘著豆莢一邊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通過這個資料的介紹,學生對作者心中的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句話是: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什么是靈魂不全的人這一個問題是這一句中理解的難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我換了一種提問方式:結合作者此時的經歷,想一想:一個靈魂不全的人會有怎樣的感受?有的學生說:作者感到很痛苦。我說:對,長久的痛苦就是一種靈魂不全。有的說:作者感到深深的自責,很愧疚。我說:對母親深深的自責也是一種靈魂的不全。有的說:作者感到生活空虛,寂寞,已經沒有意義了。我說: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也是一種靈魂的不全。正如作者在《賦得永久的悔》中所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可見母親的離去,帶給作者多大的傷痛,母親的去世,更是作者終生的遺憾。我接著出示了這一則資料:我暗暗地下定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學生通過這個資料的補白,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痛苦和自責,同時知道了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是指贍養(yǎng)母親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我趁機引導學生誦讀:是啊,正如古人所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作者豈止是沒有贍養(yǎng)母親,連母親臨終前要見他一面的愿望也沒能實現(xiàn)。要知道,作者見母親的最后一面是在母親去世前的第八年。在這八年里,母親有多少期盼,多少等待呀。但是一直等到最后也沒有見到自己的兒子。作者怎能不抱終天之恨,怎能不淚流不止呢?讓我們懷著這樣的感情再來讀讀這幾句話。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談到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并用摘抄日記的形式重點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懷念。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我主要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感情朗讀,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了第一則日記,為什么我在想到故鄉(xiāng)、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對于這個問題,我進行了一個句式的訓練:因為( ),所以我感到一絲凄涼,又因為( ),我心里又是甜蜜的。通過交流,學生體會到了游子那誠摯的愛國心,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

除了摘抄日記,作者還引用了散文《尋夢》中的開頭和結尾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想象作者看到了生母怎樣的面影,又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隨后,我請學生賞讀了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懷念母親的有關語句:在夢里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這面影才出現(xiàn)的時候,四周灰蒙蒙的,母親仿佛從云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于向我走來了。驚心動魄的世界大戰(zhàn),持續(xù)了6年,現(xiàn)在終于閉幕了。在我驚魂甫定之余,我頓時想到了祖國,想到了家庭。我離開祖國已經10年了,我內心深處感到了祖國對我這個海外游子的召喚。離開時,我頭也沒有敢回,登上美國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舊詩想成了一首詩: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xiāng)。這樣學生就進一步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對祖國母親的無限思念和熱愛。

補白藝術重在教學過程,通過啟發(fā)性、開放性、多元性、多向性的教學,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達到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目的。對于留有想象空白,飽含豐富內涵的文本材料,我們應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補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潛在的信息,擴充其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在頭腦中浮現(xiàn)具體而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對文本的補白拓展中去實踐、去體驗、去想象、去探究、去表達……在文本、學生、教師的交流對話中,實現(xiàn)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絲絲聯(lián)結,從而水到渠成地讓學生在補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內在的情感,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精神境界,實現(xiàn)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訓練和感悟的比翼雙飛,實現(xiàn)了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的有效結合。

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3

?雷雨》這次課堂教學活動留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北M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可是課后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雖然不乏有成功的地方,但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shù)牡胤揭睬逦恼宫F(xiàn)出來。

本節(jié)課我注重識字教學,識字教學效果比較顯著。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如自主識字,合作識字,在具體語境中識字,降低了識字教學的難度,突破生字教學的難點。尤其讓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不僅讓學生體驗分享的快樂,還讓學生學會借鑒他人的學習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增強了他們的識字能力。同時,為他們以后的識字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渠道,使他們有“法”可循,有“法”可用。

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辈捎枚喾N手段體會“壓”等詞語,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做到“讀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讀”。教師范讀,師生互評,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地位,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學生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現(xiàn)雷雨這種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作者語言的精煉、優(yōu)美。

從本次教學中讓我意識到今后應該在這些方面努力:

1、朗讀訓練的層次性。雖然課堂上重視了朗讀訓練,讀的形式也比較多。但是朗讀的層次性不強,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達到一遍比一遍讀得好,一遍比一遍有進步的效果。在感悟的基礎上還要加強朗讀指導。此外朗讀的指導評價還遠遠不夠,評價語言也比較匱乏。

2、對文章的把握力不夠、教學機智仍然欠缺、對教材的處理有點散等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清晰,有些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可以縮短一些。

3、教學本課時,還沒到雷雨季節(jié),學生切身感受不深,上課時,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應該多采用一些多媒體資源,加深學生的感受,學生的語言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

這次教研活動,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系重大。今后,我更需要的是不斷地努力,只有我們?yōu)閷W生搭建起足以讓他們展示舞蹈的平臺,學生才能還我們以精彩?。摧T城實小楊瑩)

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4

?拍手歌》以兒童熟悉的拍手游戲為活動,串起了八種動物的生活場景。課文共10個小節(jié),句式整齊,從“你拍一,我拍一”到“你拍十,我拍十”,一節(jié)一韻,語句簡短,節(jié)奏輕快,充滿兒童情趣,適合學生拍手朗讀。

在教學導入時,先讓學生聽兒歌《拍手歌》,并帶動學生跟著節(jié)奏拍手吟唱,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識字教學時,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本課的生字大多和動物的名稱有關,所以我在教學生字時,第一種方法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歸類識記,例如兒歌中有5個字與鳥有關,就根據這些漢字的特點進行歸類識別、識記。利用課后第二題,讓學生讀讀這些動物名稱,看看這些動物圖片,找找這些動物名字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學習“雀、雁、鷹”時,引入“隹”的甲骨文,讓學生了解“隹”的原義,知道帶有“隹”部的字大多數(shù)和鳥有關。在學習“錦”字時,出示錦雞以及錦緞的圖片,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錦”有色彩艷麗之意。

在兒歌教學時,結合游戲,寓教于樂,同桌之間拍手打節(jié)奏朗讀兒歌,感受兒歌的節(jié)奏。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了解不同動物的生活場景,并根據課文格式,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動物創(chuàng)作新的拍手歌。整節(jié)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很高,課堂氣氛輕松愉悅,在課堂結束時,大部分的學生已熟讀成誦。并感受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提高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本節(jié)課還有不足之處,指導學生朗讀時讀出節(jié)奏,并注意韻律。拍手歌節(jié)奏感很強,指導學生朗讀時,一方面要根據標點停頓,另一方面,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本課形式上是兒歌,每兩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末尾押韻,指導朗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體會課文押韻和靈活換韻的特點。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知識經驗,鞏固識字成果。還可以通過組詞、造句等方式鞏固識字。如:拍,拍手,同學們喜歡玩拍手游戲。

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5

不少語文老師說語文課越來越難上。好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要簡簡單單上語文,可是就連許多特級教師似乎也沒有把語文課上簡單。為什么簡單的事反而搞復雜了?老師們說:怕別人說沒有新意,沒有亮點。沒有亮點意味著什么?它雖然不能和失敗畫等號,至少意味著平庸。

以往,我的許多徒弟,每拿到一篇課文,還沒讀兩遍,便考慮怎樣上出彩來——做什么樣的課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發(fā)散,哪里可以多元解讀,如此等等。企圖以花架子來制造亮點。

語文教學的真正亮點在哪里?

前不久,我在西安執(zhí)教了《第一次抱母親》。既沒有做課件,也沒有表演,卻獲得了師生的好評。如果說獲得師生掌聲和贊嘆之處是亮點的話,那么,歸納一下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我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其他還有一些,如老師的講解和板書的字等。

由此我覺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并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內涵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xiàn)出來,這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老師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深深地打動他們,學生的朗讀能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聲,能說不是亮點?

朗讀的亮點,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朗讀得聲情并茂上,即結果上,更體現(xiàn)在老師的引導上,即過程上。

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6

執(zhí)教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我布置學生回家寫讀后感,從孩子們的文章中我很有感觸,于是提筆謝謝自己的反思。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從而表達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并且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首尾呼應,說明了為什么會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渾然一體。

一、引用《賦得永久的悔》,做好理解鋪墊。新課開始,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默讀,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

二、理解詞句,感悟文章思想方面。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lián)系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這一點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課堂上,學生能圍繞一些重點詞句來理解失母之“恨”、思母之情、夢中尋母。并抓住“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薄笆巢幌卵?、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钡鹊染渥樱谧x中感悟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縱觀整堂課,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一些遺憾之處,比如:因為課堂容量過大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溝通合作、再次朗讀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我的教學機智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比如:課堂上由于頻繁的表揚學生,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揚語出現(xiàn)重復,沒新鮮感。但我會不懈的努力,因為追求無止境。更讓我有深刻體會的是備課過程中備學生備得不夠。我將在以后的時間里積累相關的經驗使自己在教學方面得到提高。

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7

對于情感類的文章在平時也沒有多少信心去上,更不用說是公開課了,不過總是躲著不去上也不是辦法,那就嘗試著去上上。在設計教案時,參考了很多資料,但是到最后是越參考越糊涂。本人設計教案時喜歡利用課后題的問題以及課文學習提示,因此對于如何轉化課后題第二題我一直找不到解決的方法,后來又考慮到要有詞語的教學,最后才確定通過詞語來引出變臉后的課后習題,再帶領學生進入到老人生前,去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那份愛。在整節(jié)課下來,個人感覺存在蠻多的不足。

個人認為尚可的:

1、在讀詞語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叫了我們班學習最差的一個學生,雖然這樣相對而言浪費了一點時間,但是我覺得,如果他會了,那基本就可以肯定全班都會了;如果他不會的,那就重點指導朗讀這個詞語。這樣下來,我覺得詞語的落實情況會比較不錯。

2、在課堂上我盡量叫那些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來回答問題,我認為他們才是課堂的主體,把這部分人解決了,其他人也就搞定了。

3、從課后學生的反應情況來看,課堂的知識落實還算是比較到位的。

不足之處:

1、悶。整節(jié)課給人的感覺就是悶,學生基本沒有舉手,雖說這跟學生大了,不愛那么表現(xiàn)有關系,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本人缺少一些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手段。

2、學生的回答完全沒有按照我的預設來,剛好來個相反,在這種情況下,處理的不夠果斷,臨場發(fā)揮能力有限。

3、缺少煽情,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但是因為本人在這方面能力有限,沒有更好地把學生的那種內在情感激發(fā)出來。

師說第一課時教學反思篇8

?雷雨》該課屬于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文字優(yōu)美、生活感強,同學們能在讀書的過程中感受到雷雨將要到來的壓抑、下雨的酣暢淋漓、雨過天晴的清新。

最初我的設計是只講第一部分雷雨前,苗老師在聽過我的課之后提出建議:第一,簡單的字可以換組詞這種方式識記。第二,只講雷雨前的部分,太過單薄。第二,這樣一篇文章,文字扎實優(yōu)美,為什么不學完呢?第三,把生字落實到最開始,同時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個部分落實到讀。

于是我把這節(jié)課重新設計,生字的識記依舊還是重點,書寫生字指導方面“雷、垂?!薄按埂弊謾M畫、豎畫為主筆,橫畫之間間距相當。在指導朗讀方面,我主要抓住了“雷雨前的壓抑”“雷雨中的酣暢”“雷雨后的美麗”讓同學們反復讀,反復感受,首先借助圖片感受大雨將至的擔憂、害怕,先說說自己的感受,再把這種感受讀出來。雷雨下下來的急且大通過“嘩、嘩、嘩”有節(jié)奏的停頓讀出來。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先欣賞一組圖片,同學們再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投入進去讀。

通過這次講課,我認為讀落實到每一次理解和表達中要更加簡潔,把語文簡單到“讀”和“寫”,讀是我更容易忽視的一個版塊,所以能夠讓學生把文字真正讀出文字的韻味才是當下低年級的教學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