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乘5教學反思6篇

時間:2023-01-23 作者:Trick 教學計劃

作為一名教師,小伙伴們肯定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師都是在不斷地反思中得到進步的,相關的教學反思你也一定要記得寫哦,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0乘5教學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0乘5教學反思6篇

0乘5教學反思篇1

針對這樣一篇需要學生積累背誦的美文,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感悟和品讀兩個方面,所以我決定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以下幾個亮點:

1、四年級是個比較特殊的年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比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為了突出四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我努力做到目標的整合。比如在教學設計時我從課后3的八個描寫泉水的詞語抓起,先讀準字音,接著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總的描寫濟南眾多泉水形態(tài)各異、聲音各不相同的句子,再由句子串起對四個名泉的整體感知,在這種整體感知中也感知了課文的結構。

2、這篇文章是很典型的總分總構的課文。而且各段的布局和寫法也很相似。介紹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點重點描繪。所以我把把重點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泉水的特點。在珍珠泉的處理上,我讓學生去細細地品讀文章的語言文字,抓住“忽聚忽散,忽斷忽續(xù),忽急忽緩”讓學生想象體會珍珠泉的美麗和神奇,再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五龍?zhí)逗秃诨⑷@兩段比較簡單,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通過自讀填表來體會泉的位置,名字由來和特點。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覺得其中有幾處細節(jié),還需要好好反思和改進。第一,上課時我比較緊張,這就讓我上如此美的散文底氣不是很足。第二,我出示第二自然段后,要求學生先自讀第二小節(jié)找出珍珠泉的特點,這問題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太理想化。說明我當時準備不夠充分。第三,學生感悟的不夠多,沒有真正的從文本中感悟到美,就更不能內化成朗讀了,學生的感情沒有得到升華。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識到了教師在上課之前挖掘文本的重要性。所以需要我們首先以科學的態(tài)度正確認識教材這一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其次要充滿智慧地深度開發(fā)教材的教育資源,“用好”、“用活”、“活用”文本資源,最后在具體的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最適應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教學內容。

0乘5教學反思篇2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3.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及相互位置關系。

4.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互助,游戲激趣等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參

與課堂教學與經歷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的學習過程,領悟合作、互助、討

論、交流的意義,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

2.教學過程:采用直觀教學原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3.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眼、動腦、動手、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今天正確反映在地圖上的海陸面貌,是無數(shù)人科學

研究的結果。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難點

1.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2.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形圖、自制各大洲輪廓剪紙圖片。

2.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活動法、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同學們,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嗎? (不是)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嗎? (加加林)他說: “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該叫作‘水球’,而不應叫‘地球’。”這是為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世界的海陸分布》。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講授新課』: 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板書)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辯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1.提出問題:觀點a:應該繼續(xù)稱我們居住的家園為“地球”;觀點b:應該把地球改為“水球”更為準確?

2.學生辯論:把全班分兩大組,雙方展開辯論,并讓學生說出證明各自觀點的理由。

3.印證觀點: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評價鼓勵后印證雙方的觀點。 ①出示地球儀:藍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東西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說明了什么?

③展示: “南北半球”圖觀察是否藍色面積大?

小結: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地球正如宇航員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存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

設疑:那么,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點?

讀教材“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海陸的面積比例各占多少? 學生總結:海洋占71%,陸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陸地”。(板書)

(拓展延伸)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是無數(shù)的科

學家及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英雄拼搏奮斗和科學探究的結果,地球還有很多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需要你們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tǒng)印象,將孤立的知識點穿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指導學生讀圖總結地球上水多于陸。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好奇心;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采用“分組搶答”的形式,理解有關概念。

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有關大陸、大洲、島嶼、大洋、海以及海峽的有關概念。

2.課件展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的景觀圖,并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3.各組代表提問本組成員進行搶答: (1)說出大陸、島嶼、半島和大洲區(qū)別。 (2)說出大洋、海和海峽的區(qū)別。

4.各組選一名代表,將上課前剪好的大洲輪廓,在組內進行辨別加深學生對大洲輪廓的印象。

設計意圖:文字與圖結合,分組搶答辨認。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并做到生生互動。

?活動三」:以游戲的方式完成:

1.選五組代表,分別演示將課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標拖動到相應的

位置上。規(guī)定當某一組代表演示時,其他代表轉身不看??茨膫€組完成得

好。

(答對,你真棒5分。答錯了,要認真?。?/p>

2、拼圖游戲:用大洲輪廓圖各組進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評出最快的組獎勵)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地圖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

?活動四」:以“分組討論”形式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世界地形圖,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為分界線?

2.分別說出亞歐、亞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線?

3.學生看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討論后各組代表訂正答案,并選出優(yōu)秀小組)

①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

②分別說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別說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④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順序排列。

?活動五」:組織全體學生動手參與,用“簡單幾何圖形”在一張白紙上進行“一筆畫世界”的繪圖比賽。(可選幾幅畫的較好的讓學生傳閱,給予鼓勵)教師巡視查閱后,并引導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圖中的問題進行校正。 『達標練習』:(練習題三)

?課堂小結』:有付出就有收獲。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況,有關地球的知識還很多,需要我們今后不斷學習和探索。(板書提綱鞏固)

?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海洋與陸地

1.海陸比例:三分陸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

2.海陸分布:陸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關概念 大陸、島嶼、半島、大洲

海洋、海、洋、海峽

2.主要洲界: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3.七大洲大小順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4.四大洋大小順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總結與反思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fā)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fā)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fā)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huán)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chuàng)新和自我發(fā)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七大洲與四大洋。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lián)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和規(guī)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fā)展自我,不斷的成長。

改進;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2、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面積比例,描述全球海陸分布的特點。

2、能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海、大洋和海峽。

3、能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洲和洋的分界線、輪廓圖和分布特征、比較它們的大小深淺關系。

4、能夠在空白地圖上準確標出七大洲、四大洋,并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輪廓及其相對位置,建立世界海陸分布的空間概念。

5、能準確掌握五條主要緯線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學難點:

七大洲的輪廓、位置、洲的分界線

教具準備:

ppt課件,主要包括各大洲輪廓圖、世界地圖投影圖、東西半球投影圖、各大洲分界線投影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我們都知道,我們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一個聚寶盆一樣養(yǎng)育著我們,但我們對它的認識有多少呢?它的地表和地下又是由什么來構成的呢?它在宇宙中又是什么樣子呢? 進行課的內容部分:

一、概念內容

1、請大家看圖(ppt托勒密在2世紀的地球地圖)當時的人們受科學技術的制約,才會得出這樣的結果,慢慢的人們認識到地球其實嚴格來說,不應該叫地球,而應該叫“水球”。經過科學測量(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附陸半球和水半球ppt圖)

2、建立起初步印象之后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提問)地球的地表都有些什么?(學生一起回答),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

大陸:陸地面積較大的(比格陵蘭島大);半島:一面與陸地相連,三面被水包圍的陸地;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大洲:大陸的附近島嶼合起來(全球分七個大洲);海洋:洋是海洋的主體,洋的邊緣部分叫海,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叫海峽。

(世界地圖ppt展示)請學生找一找格陵蘭島、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的)

過渡 我們了解了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這幾個基本概念后,我們現(xiàn)在來認識一下七大洲。

二、七大洲

⑴大洲名稱: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高)、歐洲(平均海拔最低)、大洋洲

(圖)讀p8各大洲面積輪廓圖,比較一下誰最大、誰最?。▉喼拮畲螅笱笾拮钚。??學生回答。找出它們面積次序規(guī)律: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那么七大洲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呢?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七大洲的輪廓有什么特征?請大家展開想像,用自己的想像來認識大洲的輪廓。(就近四位同學相互討論并記憶)

(ppt分別展示各大洲輪廓圖,要求學生按所給圖形次序說出大洲名稱) ⑵大洲的的分布及位置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請同學回答。

既然我們回憶起了半球的分界線,那么我們剛才我認識的大洲它們分別處于什么半球呢?

教師提問 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北美洲)(南美洲全部)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北美洲、亞洲、歐洲)(歐洲北美洲是全部)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美洲 南極洲 大洋洲 非洲有一部分在南半球)(南極洲全部)

那么如圖上我們所看到的,大洲與大洲之間是相連的還是不相連呢?它們以什么為界線分開的呢?

⑶大洲的分界線(ppt展示,同學生一起找出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歐洲與北美洲:丹麥海峽

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穿過大洲的特殊緯線:

主要緯線穿過的大洲:

北回歸線:非洲、亞洲、北美洲

南回歸線: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北極圈:歐洲、亞洲、北美洲

南極圈:南極洲

根據(jù)特殊緯線與各大洲的關系判斷各大洲所處溫度帶

歐洲:北溫帶、北寒帶

亞洲:熱帶、北溫帶、北寒帶

北美洲;熱帶、北溫帶、北寒帶

非洲:熱帶(大部分位于熱帶)、北溫帶、南溫帶

南美洲:熱帶、南溫帶

大洋州:熱帶、南溫帶

南極洲:主要位于南寒帶

上面我們學習了七大洲的名稱、輪廓、分布、分界線以及在地圖上標出各大洲位置,那么接下來,我們看一看世界地圖,我們發(fā)現(xiàn)各大洲之間除

被它們的人為分界線分開之外,還有大量的海洋分布,它們又是什么呢?(ppt展示)

三、四大洋

同學習大洲一樣,我們先了解一下各大洋的名稱(學生回答分別有哪四個大洋)

教師引導 我們知道四大洋的名稱后,我們還應了解大洋的什么呢?(位置)教師追問 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較直觀的描述大洋的位置呢?(學生討論回答)(相對位置)

教師講解 我們要看某一大洋的位置,應該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就是我們常說的相對位置,例如(指示ppt北極地圖)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之間。

⑴大洋的位置

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學生看圖回答)

教師點評正誤

太平洋: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

大西洋: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非洲,歐洲,{亞洲(地中海東岸就是亞洲,地中海是屬于大西洋的海)網絡爭論部分,用海和洋的關系先給學生講解} 印度洋: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

北冰洋:亞洲,北美洲,歐洲

教師啟發(fā) 我們除了用相對位置描述各大洋的位置之外,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描述大洋的位置呢?(方位描述)比如說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又如何描述呢?

教師啟發(fā) 反之,我們也可以這樣描述,如:亞洲東臨太平洋、北監(jiān)北冰洋、南臨印度洋。

那么我們能不能在剛才我用的主要緯線所穿過的大洲輪廓圖中標注出各大洋的位置和名稱呢?

⑵大洋的面積、水深關系

2太平洋:18000萬km 平均水深:超過4000米,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

深達11034米,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2印度洋:7500萬km 平均水深:3897米

2大西洋:9300萬km 平均深度:3575.4米,最大深度9218米

2北冰洋:1300萬km 平均水深:約1200米

⑶主要緯線穿過的大洋:(學生看圖找出結果)

1、北極圈: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2、北回歸線、南回歸線、赤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引導學生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描繪出各大洲和大洋(如簡單的三角形)

四、教師小結本次課的內容:

a、世界地表海陸分布情況: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b、(ppt圖)學生看圖讀: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名稱、面積大小深淺次序。

c、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d、大洲之間的分界線及其作用

e、[南北回歸線、赤道]在世界輪廓地圖中的位置。

我們習慣了傳統(tǒng)世界地圖,那么我們這幅地圖的認識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記憶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對這幅圖有所了解(附ppt)

五、鞏固練習:

我們習慣了傳統(tǒng)世界地圖,那么我們這幅地圖的認識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記憶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對這幅圖有所了解(附ppt) (另附)

六、總結性講解

教師啟發(fā) 今天的我們一起學習了世界的海陸分布,知道了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知道了各大洲、大洋的名稱、位置、分界線等一些知識,希望他

們下來以后呢,要抽時間去復習一下,那第,今天我們所見的大洲和大洋它們的位置是不是由古至今都是這樣的呢?或者說它們的位置是不是永遠都是這樣的呢?請大家抽空預習后面一節(jié)《海陸變遷》

教學設計反思

1.本節(jié)知識是學生學好世界地理的關鍵,是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

2.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地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

3.存在的問題:知識量太多,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較少,沒考慮學法如許多問題應該有學生分組討論,而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沒進行分組討論,以后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嘗試更新學生的學法這方面的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講授《世界的海陸分布》這一節(jié)時,我就深有體會。在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盡管平時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過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識,但對一些專業(yè)的地理概念如:大陸、島嶼、半島、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來就會存在困難。還有就是對各大洲在東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過讀圖精確地分析歸納。這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變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思路。因為只有一開始就為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學懂并學好。

地圖與地球儀終于學完了,本以為難點已過去,海陸分布應該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誰知讓學生看地圖,又沒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圍的五個大洲圖

上找到,卻沒法理解大西洋的西側是南北美洲,從地球儀到地圖的轉化——從球體到平面的思維轉化卻也這么難,這是以前我沒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識到我讓學生以后不用拿帶地球儀上課是錯誤的,我手中的地球儀他們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觀的說出大西洋東臨美洲,西臨亞洲與大洋洲。再看地圖就明白了。我給學生出的當堂測試中的題目;圍繞南極洲的大洋自西向東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學生理解也費了個勁。不能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

在備教材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欠考慮。雖然教材是經過科學合理地編排來確定內容的,可這種安排并不是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都適用。當學生的認知過程與教材內容安排不同步時,就必須隨時迎合學生的認知習慣,適當?shù)卣{整內容的先后順序。但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無頭緒,越學越糊涂。在這一節(jié)里,就可以將各洲分界線調整到前面講,然后再讓學生了解各大洲的分布,學生就能明白、準確地判斷和歸納了。

0乘5教學反思篇3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幾年了,我校廣大政治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經過努力,政治課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彎路。如: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以至于在一段時間里課堂上活動雖然很多,形式也豐富多彩,熱鬧是熱鬧了,可是熱鬧過后留下的卻微乎甚微——各種各樣的活動及其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課外相關信息,讓學生自己找出課文中自己最喜歡、最感動的內容,并闡述為何選擇這些內容的原因,不管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課堂的“標準答案”,都應該得到老師的贊揚和認可。甚至有時,教師還會被學生的某些與課堂毫不不相關的觀點牽著走,進入了盲目討論的誤區(qū),而政治教學中最基本的字詞標點、句子段落的具體分析,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及規(guī)律的講解在政治課堂上漸漸隱退了。一段時間后學生在作文中的錯別字、病句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達方式,什么叫寫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結構與順序有什么區(qū)別,因此學生在政治學習的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1、政治教改感悟

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政治學習中用什么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

②“政治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里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說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于學生的,他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政治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學生。

③關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xiàn)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政治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④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政治學習中的調動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調動的外表下內部的思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 “動”。相反,如果學生在熱鬧的形式下內部的思考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樣的“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政治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2、課堂教學注意問題

①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探究”不僅是學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千萬不能課文還未讀懂,就找來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須知知識的遷移不是“見異思遷”,向課外延伸應有“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將延伸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yè)完成,會更有收獲。

②教法。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或在枝節(jié)問題上爭論不休;有的一節(jié)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沖淡了政治教學的實際任務,難免有“做秀之嫌”。

③師生關系。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對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3、課堂教學避免誤區(qū)

①不能讓政治課變成朦朧詩,即閱讀文章不求甚解籠而統(tǒng)之,了解大意即可。

②不能將政治閱讀變成警句摘讀,即讓學生只找出自己認為最精彩、最感人的語句,任意闡述緣由即可。

4、課堂教學建議

①把預習、導讀、復習、練習都納入課堂。教師指引,讓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實踐,教師的主導作用則畫龍點睛地突顯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給與指導和解決,使整個學習過程能把握重點,易化難點,激發(fā)疑點,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還可以讓師生始終聚焦于教材,同時也節(jié)省了大量課內外學習政治的時間,以便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更多的課外閱讀。

②要把握好課堂討論。在近幾年的政治課堂上,我們常見“你覺得哪里寫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本身提得很好,但我們在設計這些環(huán)節(jié)時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讓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得到什么?是對寫作手法的了解?還是對內在含義的領悟?學生應該從哪個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闡明“精彩”、“感動”的緣由呢?漫無目的的提問,隨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勞動。因此,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此外教師面對學生的討論時要注意適時調控。

③朗讀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朗讀是品味文章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朗讀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語言和體會文章情感基礎之上的,這些基礎,只是反復朗讀或空泛地評價朗讀的好壞都是無效勞動。多問幾個“這里應該怎樣讀”, “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語調來讀” ,“為什么要這樣讀”等,這樣在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情感,可謂一舉兩得。

以上是我們在政治課改中的點滴感悟,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實行課改并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鉆研新課程標準,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政治課改教師。

0乘5教學反思篇4

轉眼間已經是第十五周了,隨之,我們的英語教學也有了一段“行程”,在這短暫的“行程”中,有過精彩的瞬間也有過沮喪的時刻。

記得當初從新學期開始,我接手英語班以來,在教的過程中都覺得自己有很多的不足,記得滿懷信心精心準備的第一堂課足足上了半小時之久,整堂課下來自己累得滿頭大汗且不說,孩子似乎并沒有多大興趣并且沒有掌握多少東西,現(xiàn)在想來當時那種心情真的?但課后和同事之間談起時,似乎覺得彼此都有同感,由于孩子年齡較小,接觸英語的機會也不多,可能好奇心特別強,興趣點都集中在“魔法棒”上,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初次接觸英語都不好意思開口說,即使想說的小朋友聲音也很小。針對以上原因,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充分發(fā)揮“魔法棒”的作用(其實,班里孩子都想親自“體驗”一下魔法棒的“魔力”),如:聲音好聽的或者說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讓它通過游戲的形式親自操作魔法棒,利用圖片與孩子做各種游戲或者進行角色扮演等,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逐漸孩子由原來的“害羞”到現(xiàn)在樂意與老師做卡片魔法棒游戲及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在“說常吧”環(huán)節(jié),孩子興趣點最高,能跟隨老師說唱并表演,積極性很高。另外,我們英語也貫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在尿尿洗手時我門可以說:”girls wash your hands and boys go pi—pi等等

經過這十幾個星期的努力,我們班的小朋友和興趣班的孩子對英語逐漸對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濃了。我現(xiàn)在漸漸發(fā)現(xiàn)孩子們學英語最重要的是老師的語言和肢體語言向配合以及豐富的表情。另外,要用各種變換多樣的游戲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孩子長生學說的欲望和興趣。

讓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與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0乘5教學反思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第二冊第64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擺小棒,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經歷探究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以及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不進位)算法的過程,能正確口算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9捆帶9根)

教學方法:

看情景圖的方法、探究法、練習法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生成問題

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下面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做對口令的游戲,看誰反應快,說得對。

1、填空:

3個一是();3個十是();3個十和5個一是( )。

2、口算練習: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應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們當老師讓你們在練習本上寫字的時候,我相信你們肯定非常的高興,因為你們又學會了寫其它的字,你們的心情是不是很高興呢?(出示主題圖)

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跟同桌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集體交流:小林已經寫了25個字,他還要再寫2個字;小紅寫了20個字。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發(fā)書的情境,讓學生在興趣中參與到學習中。)

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那么你們能根據(jù)找到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嗎?(同桌討論)

(1)小林一共要寫多少個字?

(2)小林和小紅已經寫了多少個字?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勇于思考的習慣,讓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

小朋友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兩個問題(小林一共要寫多少個字?)。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小林一共要寫多少個字?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數(shù)學信息呢?(小林已經寫了25個字,他還要寫2個字)

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

25+2結果是多少呢?該怎樣算?請小朋友們試著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學具擺一擺,算完再與同伴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小組活動交流

學生到講臺前演示(數(shù)數(shù)的方法得到結果,利用數(shù)的組成得到結果)

師作點評,重點講解利用數(shù)的組成做計算題

師適時板書25+2=27

(設計意圖: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小組內或者與同桌之間的交流得到補充,通過聆聽他人的意見而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學生在小組的交流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小結:25+2=2725是兩位數(shù),2是一位數(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計算。(出示課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

那么在計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時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把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再與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

剛才我們已經順利解決了第一個問題,那第

二個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需要哪些數(shù)學信息?小林已經寫了25個字,小紅寫了20個字。

該怎樣列式呢?

這個算式和第一個算式有什么不同?又該如何計算呢?請同學們想想辦法,同桌交流一下該怎么擺,結果是幾,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不擺小棒再說說25+20的計算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結:25+20=45中25是兩位數(shù),20也是兩位數(shù)而且是整十數(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出示課題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計算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時我們該注意什么呢?

要先把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再與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

3:觀察比較,小結算法

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說說。

35+3是先把個位上的數(shù)與個位上的數(shù)加再跟十位上的數(shù)加;第二個算式是先

把十位上的數(shù)與十位上的數(shù)加再跟個位上的數(shù)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單位的數(shù)相加。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比較兩個算式的算法過程中,理解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運算區(qū)別,從而更好地進行運算。)

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真好!這兩個算式在算法上雖有不同但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把相同單位的數(shù)相加。(板書)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在數(shù)學王國里到處都有挑戰(zhàn),你們想利用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來迎接挑戰(zhàn)嗎?

1、學生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的題目

講評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2、看誰算得快。給孩子們限定時間完成做一做。

3、解決問題。

我們班有20個女生,23名男生,我們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新本領?。

(設計意圖:上完一堂課,學生到底學得怎么樣,通過學生的小結,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也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個認識。)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不進位)

教后反思:

優(yōu)點

讓學生在比較兩個算式的算法過程中,理解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運算區(qū)別

通過聆聽他人的意見而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學生在小組的交流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缺點

多培養(yǎng)學生勇于思考的習慣,讓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

我的反思

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小組內或者與同桌之間的交流得到補充

通過學生的小結,可以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也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個認識。

25+2=2725+20=45

0乘5教學反思篇6

?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里,睡蓮姑姑把它救了上來,小蜻蜓背它回家,螢火蟲為它們照亮。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去體會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美。

我首先給孩子們朗讀,孩子們很快進入了故事情境中,因而我抓住這一時機,引導孩子們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準確到位的朗讀來感悟語言文字,感悟故事內容,感悟人物的情感。最終達到感情朗讀,使情感升華。接下來,我將鮮明生動的動物圖片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問“你們最喜歡誰?為什么?”

這時孩子們的情緒高漲起開,有的說喜歡睡蓮,因為睡蓮救了小螞蟻;有的說喜歡蜻蜓,因為蜻蜓很勇敢,送小螞蟻回家;有的說喜歡螢火蟲,因為螢火蟲給它們照路,很熱心;還有的說這些小動物都喜歡。我對他們的回答一一進行了肯定,同時我補充了我的想法,我說我還喜歡小螞蟻,因為當睡蓮姑姑救了小螞蟻,要它留下來過夜時,小螞蟻執(zhí)意要回家,它擔心爸爸媽媽會擔心,這是一只多么懂事的小螞蟻啊!孩子們似乎明白了很多,紛紛舉手發(fā)言,說他們也應該向小螞蟻學習,要按時回家,不能讓爸爸媽媽擔心。我總結到不光夏夜的景色很美,小動物們的心靈更美!達到了教學目的。

我喜歡這些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它能凈化孩子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