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6篇

時間:2023-01-25 作者:Cold-blooded 教學計劃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老師的自我指導能力,作為教師一定要記得將教學反思寫好哦,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6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篇1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本課,我力求使自己的課堂呈現出“語文味”來。

一、讓古詩沉浸在浩瀚的文化中。

杜甫作為“詩圣”,在當時文壇中的影響可見一斑,因此讓孩子親近詩人,是我想做的第一件事。“你對杜甫了解多少?”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閱歷、工具書、文化積淀學語文,是語文課該做的事。于是學生知道了“李杜”,知道了他們的詩“各有千秋”,李的浪漫,杜的寫實;知道了杜甫的“沉郁頓挫”;知道了詩人顛沛流離的生活處境,讀杜甫的詩就能了解當時的歷史。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讓詩歌的學習沉浸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讓學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詩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習其他詩歌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我們語文學習的目的。

二、讓古詩的理解在情境中生發(fā)。

學生在前一天預習了整首詩,對全詩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的音義、“涕淚”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說了,學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時候,能差不多說到位,我就沒再去“嘮叨”??烧n后,經提醒我知道我錯了,學古詩不能滿足于僅僅理解詩的意思,更不能滿足于僅僅把詩句中逐字意思簡單串聯(lián)。比如“初聞涕淚滿衣裳”學生說剛剛聽到就激動得淚水沾濕了衣服??墒菃螁温犨@句話,是別扭的,是什么讓詩人情緒如此反常?脫離了對杜甫曾經“悲”的感悟,擺脫了當時的情境,這樣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學生走進情境,就不會就字論字,簡單地把單個字的意思聯(lián)起來說說了事。他們頭腦里會出現:杜甫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高興得手足無措,萬分激動,不由任淚水沾濕了衣服!

學古詩,學語言,學表達,作為師者,我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他們在頭腦中想像畫面,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走進畫面讓學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積淀表達詩歌的意思。這樣的課堂才是詩意的,才是有“語文味”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篇2

這首古詩描述的內容遠離學生生活,時代久遠,如何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體會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是本堂課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中,我努力引領學生與詩人對話。在課前讓學生進行了大量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特別是安史之亂期間杜甫的遭遇,了解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還要注意的就是由于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huán)境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感情之間的距離,以及古詩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于是,我又讓學生各自去查詢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本詩,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圍繞一個中心,引導學生品詩。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學宗師”,杜甫的很多詩歌都是值得我們多角度、多層面地用心去品味的。于是我想到了杜甫作此詩時巨大的情感推動力——為國而愁,為國而喜。于是在總結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全詩為“喜”而作,包含著詩人強烈的愛國心,你是從哪些字詞看出來的?問題鋪路,引導做橋,自然就很好地讓學生理解了以下幾點:

1.用自己的“聽”“看”“想”來寫詩,這也是我們平時作文所強調的敘事時要寫清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2.一“愁”一“喜”的對比。曾經的“愁”不在了,如今“喜”不自勝,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拳拳愛國心。

3.六個地點的巧用,望眼欲穿的消息傳得特別快,雖然身還在外,心已回故鄉(xiāng)!

學習詩歌,除了積累原句,也是需要在品析中學習如何表達的。語文是人文和工具的結合,我們必須讓自己的古詩教學充滿語文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篇3

這位老師在詩歌教學中試圖作一些大膽的嘗試,精細地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比較重視學生的體驗。

課前,老師讓學生寫了一個片段練習,將自己聽到喜訊時的情景描寫出來。上課伊始,老師讓學生交流所寫片段,以寫促讀,為讀杜甫這首詩作了一個情感上的鋪墊,學生自己去寫,自己去體驗,以達到和杜甫情感的連通,產生情感共鳴。這樣的做法是別巨匠心的,但是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把寫的這段話按老師所給的模式(?的消息一傳來,我不禁?多想?多想?……表達我滿心的愉快)改寫為一首小詩就不妥當了。教師的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比較小,效果也不好。對杜甫詩歌的閱讀也難以起到輔助作用,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讀了杜甫的詩歌以后,教師又讓學生把自己的詩歌和杜甫的詩進行比較分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這也是不妥當的,學生寫的和杜甫寫的沒有可比性,杜甫是在在流落中聽到河南河北被官軍收復的勝利喜訊,極度興奮中寫下這首“生平第一快詩”的,有感而發(fā)。學生是教師為教學所需要而應命的應景之作,缺乏真情實感。而且基本的詩歌的要求也達不到。怎么好比呢?再說學生在比較中心理狀態(tài)當然是覺得自己不如杜甫好,把自己放在被修正,被批判的角度,不利于學生真正讀好讀懂這首詩。最后教師讓學生把杜甫的詩歌改為白話詩,由于教師也給了一個模式(?的消息一傳來,我不禁?多想?多想,的游子啊,你)學生改寫不盡人意,直白淺顯,沒有自己的體驗。

從上面的敘述看,教師花了很多時間在這些不恰當的寫詩中,學生真正和文本對話的時間則少之又少。疏通詞句的環(huán)節(jié)沒有了,入情入境的吟誦少了,結合杜甫的生平和背景體悟詩的內涵意蘊被忽略了。沒有了這些,詩人的博大情懷,詩人的愛國情感,詩歌的豐富內涵,學生如何能感受到呢?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篇4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材第15課的一首古詩,共四句八行。它主要表達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以后“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情懷。經過五年多的語文學習,孩子們學習古詩都有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拿到一首古詩,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會朗讀,能背誦。以往教學《古詩兩首》,我都會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學習方法,進行比較學習,效果是很理想的。當學生進入六年級,是不是還是老一套呢?回顧教學過程,體驗教學情感,感受頗多,現總結如下:

1、將“讀”貫穿全文。

語文教學強調以讀為主,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在本堂課中,有學生初讀,學習生字詞;再讀古詩理解詩意;三讀古詩,體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品讀古詩,練習背誦。每一次的讀都有新的目標,更高的要求。

2、實行教師角色的轉換,構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我始終與學生平等對話,親切交談,構建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愿說、想說、充分說。

3、把時間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中,我總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要求學生自讀自悟,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他們爭先恐后,踴躍發(fā)言,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4、尊重學生體驗,注重個性化的理解。

尊重學生體驗,注重個性化的理解,體現在對古詩意思的理解和抓重點詞句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以教師的標準答案為權威。

5、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將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的思想感情體會得淋漓盡致。

6、新舊知識的對比與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同樣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用“喜”烘托詩人的愛國情懷,《春望》以“悲”反襯詩人的愛國情懷。正是因為拓展了杜甫的寫實作品,學生看到了杜甫生活的那個時代凄慘、痛苦的社會現實。所以當“劍外忽傳收薊北”,杜甫才會情感噴涌而出,出現“喜欲狂”的狀態(tài)。走入了詩人的內心,才能真正深入體會詩情。

7、課件內容豐富,播放適時,為課堂教學發(fā)揮了應有的輔助作用。

我自認為這堂課成功之處不少,但也有不夠完美的地方,有待改進和提高。

1、在課件制作上要更精良,不能讓課件控制教學流程。如:“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地圖的出現要能靈活變換。

2、語文教學要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本堂課中,如果能讓學生仿照所學的古詩寫一直四句,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好了。

3、現在的學生接收信息的面廣、量大,知識的陳舊與匱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了,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池水,而且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自我修養(yǎng),深化文學知識,提高語文內蘊,加強理論學習,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提升教學品位。

我想,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圍繞原文的主題,給學生拓展一些東西,既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又能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內涵。同時也要注意,課堂上的拓展應該是“精品”,不要冗長拖沓、喧賓奪主。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后就可以把“拓展”放到課后,讓學生的延伸性學習真正做到有主題、有選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篇5

杜甫,唐代著名詩人,世人稱之為“詩圣”,所寫詩歌被稱為“詩史”。學生對杜甫不陌生,搜集了很多有關杜甫的資料。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我進行補充,杜甫向來憂國憂民,顛沛流離,一生可堪“凄苦”二字,他寫的詩也多是伴隨著愁云慘霧,像著名的“三吏”“三別”,讀來令人不勝唏噓,這當然與他生活的背景有很大關系,“安史之亂”帶給唐朝的變化是不言而喻的,這也導致了這位愛國詩人筆下多寫的是反映社會的凄涼現實和百姓的慘淡生活?!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肥亲髡咴诋愢l(xiāng)漂泊八年后得之可以回到家鄉(xiāng)時,可以體會詩人心情之喜悅,這樣一來學生就很容易抓住“喜欲狂”這一全詩的“眼睛”,來體會作者“生平難得的快樂”。

當學生已經讀通讀透詩歌,也感悟到這首詩處處流露出喜悅的情感之后,我鼓勵學生針對詩中的重點詞“喜欲狂”質疑,杜甫為什么喜欲狂?從哪些地方看出他喜欲狂?這兩個問題具有統(tǒng)領性,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指明了方向。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學習的效率就會更高。另外,這首詩其實并不難,所以這節(jié)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當然,教師的引導也必不可少。因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碰壁,教師在關鍵處一點,學生或豁然開朗,如詩中,“青春”“妻子”“白日”等幾個詞古今意義不同,學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師的點撥。學生自學加上教師的適時點撥,我相信這樣的學與教的方式是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篇6

長期以來,杜甫留給我的印象總是滿面愁容,讓我們在閱讀他的詩歌中總感覺到沉甸甸的。無論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是“布矜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我們總能體會到詩歌中彌漫開來的郁郁寡歡,聽到那一聲穿越時空的長長的嘆息。即使是“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這樣有滿滿一腔喜悅在心頭的句子,也是仿佛不愿聲張似的,“才上眉頭,卻下心頭”。然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帶給我們的卻是迥然不同的體驗。驀然發(fā)現杜甫一反常態(tài),在那鮮活明快、一氣呵成、磅礴汪洋的姿態(tài)令人悚然動容。正如古人評論的“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他人絕不能道。”

小學古詩教學的核心價值應當在古詩意象上。小學詩歌教學可以超越內容的理解,字詞的解釋,學法的指導,熟讀成誦的要求。課堂上需要滲透這些內容,但古詩教學的目標在尋找并發(fā)現古詩的意象,揣摩作者編織意象的方法。意象是詩歌最為重要的組成元素,他既是詩歌內容本身,也是詩歌意蘊的外顯,更是詩歌音韻的組成。他是一個個真實可感的鮮活、可愛的物象,同時也是意境構建,情思表達的組件,它一定是真實可感看得見摸得著的。

無論怎么設計詩詞的課堂教學,都是為了讓學生能認識詩歌,理解詩歌并愛上詩歌,自行去尋找詩歌中的美。學習詩歌找到其意象,也就追到了根,溯到了源。詩歌意境的領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歌充溢著作者對天下太平,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喜悅。作者杜甫經歷了整整八年戰(zhàn)爭離亂之苦,到此各種凄涼,委屈一掃而空,有生之年還可欣然還鄉(xiāng),對于杜甫來說的確是欣喜若狂。這首詩最大的語文魅力就在喜悅之情,肆意宣泄,然而又并非一捅到底直白粗俗,而是安排的,有角度,有彈性,有迂回,有婉轉,形成一種有機的意向群的疊加,絲毫不讓人感到重復和累贅。

老師開課是這樣導入的:

杜甫的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現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引導學生說出是一種“喜”的情感。老師讓學生把這個“喜欲狂”的“喜”字圈一圈。

找到了詩的題眼,老師又說詩歌中的哪些言行舉止表現杜甫的喜悅?

學生從喜極而泣的神態(tài),欣喜若狂的卷書動作,喜不自勝的喝酒,喜上眉梢的想象,喜笑顏開的神情,喜從天降的好消息等體會到詩人的愛國情感。詩人的喜悅流轉在每一句詩當中。正是這些喜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疊加在一起才形成了這首詩歌如此豐富,如此磅礴,如此一瀉千里的喜悅,這就是詩歌意象的疊加。

接下來老師領誦,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感悟杜甫喜欲狂的心情。學生發(fā)現了杜甫創(chuàng)作中意象群疊加的方式,就讓學生進一步加以體驗和運用。這是作者在文本的縫隙中,幫助學生尋找語用點進行練筆,讓學生體驗意象疊加的語言魅力。

老師是這樣設計的:杜甫寫了自己神情的喜悅,動作的喜悅,但是他沒寫的自己言語上的喜悅。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作業(yè)紙,想象杜甫在漫卷詩書放歌,縱酒的同時還會對他的朋友他的家人們說些什么?

老師出示:杜甫漫卷詩書、放歌縱酒,欣然曰:__________

學生學習到了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意象群疊加的語用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詩歌喜悅情感的理解和體驗更加深刻。

這樣的課堂設計體現了老師課前對文本深刻的解讀,對學情的準確把握,對古詩教學方法的巧妙引領,古詩的語文核心價值也就得以完美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