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寫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區(qū)別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在寫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區(qū)別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教學過程和學習結果的不同,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二上數學教學設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上數學教學設計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適度讓學生親歷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
2.讓學生借助直觀圖理解集合圖中每一部分的含義,通過語言的描述和計算的方法,能解決簡單的重復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實驗、交流、猜測等活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知集合圖形成過程,體會集合圖的優(yōu)點,能直觀看出重復部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個體與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過程,養(yǎng)成勤動腦,樂思考、巧運用的學習習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診斷
“集合問題”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的第一課時,是小學階段集合思想教學。集合思想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題型中有過接觸,只是無意識形成一些簡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本節(jié)課所要學的是含有重復部分的集合圖,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教材中的例1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踢毽子比賽和跳繩比賽的學生名單,而總人數并不是這兩項參賽的人數之和,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圖(韋恩圖)把這兩項比賽人數的關系直觀地表示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材要求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為后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對于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適度讓學生親歷集合圖的形成過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導學生理解集合圖各部分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應用集合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與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有重復部分的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集合圖的意義,會解決簡單重復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白板、練習題卡
五、教學過程
(一)巧用對比,初悟“重復”
1.觀察與比較(課件出示圖片)
第一組;父與子
(1)提出問題:有2個爸爸2個兒子,一共有幾個人?怎樣列式計算?
第一種:無重復情況。
黃明,他的爸爸黃偉光。李玉,他的爸爸李文華。
預設:列式一:2+2=4(人)
第二種:有重復情況。
汪聰,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華東。
列式二:2+2=4(人)4-1=3(人)
師追問:為什么減1?
第二組:小棒拼三角形
(1)3根小棒拼成的一個三角形。
(2)提出問題:擺2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
預設:可能會說6根,表示3+3=6(根)
還可能會說5根,表示3+3-1=5(根)
圖片出示有重復情況的2個三角形。
教師追問:根據圖中擺的方法,哪種列式是正確的?為啥要減1?
2.思考與發(fā)現
(課件出示)把2組有重復情況的圖片放在一起。
(1)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想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突出:
(1)“重疊”或“重復”一詞;
(2)列式中“減1”的意義;
(3)能用表達邏輯關系的語言“既…又…”和“或”說出這兩個關于重復現象的問題;
(4)師生小結,得出:圖片1中有個人既是爸爸又是兒子,他的身份重復了;三角形中有1根小棒是公共邊,重復使用了,既是左邊三角形的一條邊,又是右邊三角形的一條邊。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研究有重復現象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設計2組簡單實例,既有生活中的問題又有數學中的重疊問題,不同角度的對比,共同的理解方法,都從簡單數據入手,讓學生在計算總數時都不能用直接相加的方法求出總數,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喚醒探究熱情,也讓學生初識重復問題的基本含義。
(二)善用例題,引入新課
1.情境引入(課件出示“通知”)
(1)了解信息,提出問題
你認為三(1)班要選拔多少名同學參加這兩項比賽?
讓學生嘗試回答參加比賽的總人數。
(2)出示名單,引發(fā)認知沖突
課件出示三(1)班參賽學生的名單的統計表,讓學生觀察。
2.觀察名單,驗證人數,初悟“重復”
問題:仔細觀察過這份報名表,你有什么發(fā)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發(fā)現有參加兩個項目的同學,從而得出“重復”或相近的意思。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熟悉情境引入,通過具體情況引發(fā)矛盾沖突,提出問題,“在參加人數數據較多的情況下,發(fā)現重復的人數”,找準教學的起點,調動學生探索的積極性。
(三)合作探究,體驗過程
1.策略分析
談話:你能從這份報名表中一眼就看出有幾位同學參加兩項比賽?
讓學生意識到如果能直觀看出重復的同學就不會計算錯誤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想重新整理名單的欲望。
借助學具,小組合作,同學間相互交流。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要解決重疊問題,就要清楚看出重復部分的數量,從而引發(fā)學生操作意識,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整理,在小組合作中完成。
2.探究方法
(1)選出幾種不同作品展示,理解分析不同整理方法。
預設:方法??
方法二:
方法三:
(2)交流不同思想,比較各自的優(yōu)缺點。
(3)引入韋恩圖(集合圖),了解集合圖中的各標題含義,進行填寫。
課件出示:
(4)介紹韋恩,拓寬視野
課件出示:在數學中,經常用平面上封閉曲線的內部代表集合,以及用以表示集合之間關系。這種圖稱為維恩圖(也叫文氏圖),是由英國數學家叫維恩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維恩圖常用來研究表示數學中的“集合問題”,也叫集合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歷整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合作、思考、交流、比較等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體現重復部分怎樣做到既直觀又美觀,還能表示每部分的`內容。結合各小組展示的優(yōu)點,引出韋恩圖,讓學生了解韋恩圖的同時,又體會到數學文化的底蘊。
3.辯論感悟
談話:現在用維恩圖來表示各項參賽的人數,與之前的表格比較,它有哪些優(yōu)點?
讓學生感悟集合圖能直觀看出參加各項運動的人數,尤其是重復參加兩項比賽人數的部分很清楚。
4.據圖列式,運用集合圖
談話:你了解圖中各部分的意義嗎?
(1)課件演示各部分,讓學生比較正確表述各部分的意義。
(2)利用數據,列式計算出該班參加比賽的人數。
指名學生計算,反饋交流,理解各算式的意義。
可能會出現:8+9-3=14(人);6+3+5=14(人);8-3+9=14(人)9+5=14(人)
?設計意圖】讓學生借助直觀圖,理解集合圖的意義,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
5.變式練習,內化集合思想課件出示:三(2)參加運動會學生名單(學號表示),根據信息填寫集合圖中。
教師在引導中要讓學生意識到先填寫哪部分,再填寫哪部分會更好些。
請學生板演,匯報填寫的策略,看圖理解各部分的意義,計算三(2)班參加比賽的總人數。
師生小結?!驹O計意圖】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從集合圖中會看信息,到會填寫集合圖的一個數學思想的延伸,也是解決重復問題的關鍵,是為學生以后解決此類問題打好基礎。
(四)鞏固應用,建構模型
1.基礎性練習
(1)完成教材上105頁“做一做”第1題.
指導學生把動物的序號填進合適的圖中,并請學生說說集合圖中各部分的意義
2.趣味性練習
3.拓展性練習
估計三(3)班可能有多少同學參加比賽。
討論:根據學校要求,每班要選拔9人參加跳繩,8人參加踢毽子比賽,你覺得三(3)班可能會選拔多少人?
判斷:參賽的同學最多有17人。( )參賽的同學最少有 8人。( )
小組討論,全班分析,得出:參賽同學最多是17人,沒有人重復;最少有9人,其中8人重復。
?設計意圖】設計一組由梯度的練習,從簡單應用到開放,從正向思維到逆向思維,既鏈接所學知識資源,又實現對學生思維的拓展。這樣的練習設計不僅能讓學生結合集合思想進行分析,還能結合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問題。
(五)全課總結,呼應課題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用集合圖來解決有重復現象的數學問題。這是一種數學思想,叫集合思想。(板書:集合)今天我們利用集合數學思想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希望同學們以后在學習上能多觀察、勤思考,探尋更多的數學奧秘。
二上數學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
2.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對重疊部分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名單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二)探究新知
1. 情景引入,課件出示通知
通知
學校定于下周五舉行趣味運動會,請三年級各班選拔
9名同學參加跳繩比賽,8名同學參加踢毽比賽。
校體育組
(1)了解信息。
(2)師:你覺得三(1)班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學生嘗試回答參加比賽總人數。
2.出示名單,引發(fā)認知沖突
(1)課件出示三(1)班學生參加跳繩、踢毽比賽學生名單。
(2)學生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總人數是17人嗎?
(3)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大家很快看出哪些人兩項比賽都參加了?
3.合作探究,體驗過程
(1)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可以借助圖、表或其他方式。
(2)匯報交流。
4.介紹韋恩圖
(1)介紹韋恩圖的來歷。
(2)結合例題明確每一部分表示的含義。指生說一說。
5.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生嘗試列式,全班交流。講清算式的含義。
6.估計:咱們班可能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二上數學教學設計篇3
教學任務分析: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9頁的“數學廣角”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這部分內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向學生滲透有關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當然在“擺數”、“握手”等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溝通,也促進知識的互補和互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分析:
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字卡片來排兩位數,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奧數輔導都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地排列。再如組合題中用錢買物品等,學生基本上都能準確地回答出結果。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教學的重點應該偏重于讓學生說一說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并在設計“擺數”、“握手”這些活動時難度再稍微提升些,盡量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引導學生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
怎樣排列可以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準備:
三只小動物的頭像、兩頂小雨傘圖片、上鎖的大門圖片、紙條、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它們是誰呀?(邊說邊貼出動物頭像:小刺猬、小鴨、小雞)小刺猬、小鴨和小雞三個好朋友今天準備到企鵝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剛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它們三個只有小鴨和小雞帶了傘,小刺猬沒帶傘,怎么辦呢?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有:①小雞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鴨自己打一把傘。②小鴨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雞自己打一把傘。③小鴨和小雞拼一把傘,小刺猬自己打一把傘。)
▲當學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相應的動物頭像帖在傘的下面。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的確,三只小動物都和你們一樣試了上面這三種方法,可最后它們卻選擇了第③種方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原來呀,當它們開始用前面兩種方法時,可沒走幾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鴨和小雞給刺疼了,所以只能選擇第③種方法。
(教學設計意圖:不拘泥于教材,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又滲透了簡單組合及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方法的數學思想,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用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的排列活動
師:三只小動物到了企鵝博士家,卻發(fā)現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邊說邊在黑板上貼出圖片)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呢,讓我看看紙條上寫著什么呢?(教師讀紙條上寫的內容: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字1、2、3擺出所有的兩位數,密碼就是這些數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個。──企鵝博士留。)
師:三只小動物都犯傻了,怎么辦呢?同學們能不能給他們幫幫忙?
(生略)
師:那么我們就先每人拿出數字卡片,自己擺一擺,邊擺邊記,完成后,再小組內交流匯總,組長把整個小組擺出的數全寫出來,當然重復的數字不用再寫,然后全組同學一起把這些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找到密碼。
▲ 學生先自己擺、記,然后小組匯總、排列、交流,教師進行巡視并作適當指導。
(教學設計意圖:以幫小動物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這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再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適當增加了難度,讓這個密碼出現在所有的兩位數從小到大排列的第4個,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設計意圖。)
師:你們找到密碼了嗎?是多少?你們是怎么找到的呢?
▲請幾個小組的學生匯報找密碼的過程。(略)
師:那么剛才你們擺兩位數時,你擺出了幾個呢?請用手勢表示一下。
▲學生舉手后,問沒擺全的學生是怎么擺的,問全擺出的學生又是怎么擺的,學生出現的情況可能有:有把1、2組成12,然后再交換位置變成21;1、3組成13,交換位置后是31;2、3組成23,交換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隨便擺一個看一個的?;蛘呤沁@樣擺12、13、23、21、31、32等。對這些擺法可讓學生去比較一下,得出第一種方法有序地去擺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
▲讓剛才不是用第一種方法去擺的學生按這種方法再重新擺一擺,感覺一下是不是比剛才方便多了。
師:同學們都擺得很好,都動了腦筋,要想擺得快又不漏掉,我們應該選擇一定的順序去擺。
(教學設計意圖:既然是數學活動課就該讓學生充分地擺,充分地說,以“擺”來幫助思,以“說”來表達思,在“擺”中發(fā)現問題,在“說”中交流問題,解決問題。)
(三)模擬小動物之間的握手來解決組合問題。
師:通過大家的幫忙,企鵝博士家的密碼鎖被打開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它們激動地互相握起手來,小刺猬邊握手邊在想:“我們三個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幾次手呢?”(教師邊說邊在小刺猬的頭上打個問號。)
▲ 學生猜好后,教師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三人模擬小動物握手,一人數握手的次數,找出答案。最后通過模擬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師:排數時用了3個數字,握手時是3個學生,都是“3”,為什么出現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學生交流后得出:兩個數字可以交換組成2個兩位數,而兩個人握手不能交換只能算一次。)
(教學設計意圖:模擬小動物握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最后通過比較,找出區(qū)別,在區(qū)別中強化知識,此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四)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知識得到鞏固。
師: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今天,我們不僅幫3只小動物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還學到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師:那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份興奮的心情,來做幾道題吧!
1.(出示實物投影)第101頁第1題,問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練習設計意圖:通過“搭配衣服”這個練習,不但使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而且鞏固了所學知識。)
2.(出示實物投影)一張5元,4張2元的紙幣及3個1元的硬幣,還有一輛標價為8元的跑車。
(1)買1輛玩具跑車夠嗎?買2輛夠嗎?
(2)如果買1輛,可以怎樣付錢?
(練習設計意圖:這個練習,把書中的“做一做”中的買“5角錢的拼音本”改為買“8元的玩具跑車”,在鞏固簡單組合的基礎上,還加入了估算的練習,提高了這道練習題的層次,訓練學生多元化、多角度綜合地考慮和解決問題。)
3.打靶游戲。
規(guī)則:每一列必須從下往上打,但打哪一列可任意選擇。
(1)像圖1這樣的靶,打的順序一共有多少種?
舉例:①→③→④→②
(2)像圖2這樣的靶,打的順序一共有多少種?
(練習設計意圖:這個練習如時間不夠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完成。這個設計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能結合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更高層次的運用,讓優(yōu)生能“吃得飽”。同時,讓學生對今天所學的知識有所回味,起到課后延伸與發(fā)展的作用。)
(五)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得高興嗎?為什么?
二上數學教學設計篇4
教材簡析:
本課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yōu)化的角度在經濟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優(yōu)化問題是人們經常要遇到的問題,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法中選擇最佳方案,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yōu)化思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2:學生認識發(fā)展分析:學生對優(yōu)化問題可能在生活、學習中只是一點朦朧的了解,根本說不上什么是優(yōu)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從實際出發(fā),從學生原有的生活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優(yōu)化的價值,從而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3、學生認知障礙點:“優(yōu)化”的理解。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4、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體會優(yōu)化思想。教學難點:探究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環(huán)節(jié):
1、 談話引入;2、情境引入,學習新知;3、實踐應用;4、全課總結,尋找規(guī)律。
二、 教師活動:
1、 制作課件(媽媽為家人烙餅);2、三張圓紙片。
三、 預設學生行為:
1、 可能見過烙餅,可能沒見過;2、學生演示烙餅(怎樣快));3、學生討論小結,怎樣烙餅快,最佳方法是什么(在學生解決問題中得出);4、探究規(guī)律(可能學生不可能一下總結出規(guī)律,可在老師幫助下得出)。
四、 設計意圖:
從學生親眼看到或親身經歷的問題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尋找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初步體會優(yōu)化思想。
板書設計:
烙餅問題
快速烙餅法
餅速x3=所需最少的時間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充分利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情(烙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此只是彰顯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推理、交流尋找答案、得出最佳答案,達到本課之目的。
二上數學教學設計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92~93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共同梳理,讓學生回顧本冊所學知識,形成知識框架,感受數學知識的整體性與結構性,初步感受復習方法。
2、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意義,熟練地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整理與復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與100以內加法與減法的相關知識。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讀、寫及大小比較;100以內加減法的含義及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
數位及數位上數的意義;良好的計算習慣與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顧梳理:
師:同學們,我們這學期的新知識已經學完了,本學期我們學了哪些數學知識?。?/p>
1、學生自主梳理,小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師生共同整理;課件分步呈現p92頁的4幅圖。
3、教師板書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認識圖形——分類與整理——認識人民幣——找規(guī)律——解決問題
(二)交流感受:
1、你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讓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學生自主發(fā)言。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么新的發(fā)現等。
3、師質疑:這學期我們學的知識真多??!你對這些知識都已經完成掌握了嗎?我們有必要來將這些知識復習復習嗎?
4、點明課題:本學期學的知識這么多,我們今天就來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共同梳理,讓學生簡單回顧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并通過讓學生談學習體會,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復習應用
(一)復習100以內數的認識: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比一比,看這節(jié)課哪位小朋友的表現最棒!
1、復習數位:出示計數器
(1)誰來說一說:計數器從右邊起,每個數位分別是什么位呢?
(2)這些數位上的一個珠子分別表示多少?為什么同樣都是一個珠子,所表示的數卻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個珠子相當于個位的幾個珠子?百位的一個珠子又相當于十位的幾個珠子呢?那我們就可以說: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又是多少?
2、復習數的組成:
(1)教師在計數器上拔出57,問:誰來說一說這個數的組成?它個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2題。
3、復習數數、數的順序和大?。?/p>
(1)你會數數嗎?我們在數數時可以怎么數?引導學生說出:可以1個1個地數,可以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地數。
(2)你能用計數器拔出57前面的一個數嗎?那57后面一個數是多少?這三個如果從大到小排,應該怎么排?
(3)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1、3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應用意義,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二)復習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
1、奪紅旗比賽: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4題。
(2)學生匯報結果,學生互相檢驗是否正確。
(3)討論:
①這8道題可以分為哪幾類?引導學生發(fā)現:有不退位減法與退位減法;有進位加法與不進位加法。
②每一類分別有什么好的計算方法?
③說一說每一類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在練習之后,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讓學生自主梳理各種計算方法,溝通各種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p>
2、練習二十一第5、6題。
?設計意圖:這兩題也是“數的運算”的不同形式的練習,教師要注意:在做這兩題前要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如第4題可以用“孫悟空巧變>、<、=”,第5題可以用“豬八戒吃西瓜”,以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
(三)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課件呈現:“新百數表”:
1、建構“新百數表”
(1)觀察表格,發(fā)現規(guī)律:這張百數表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guī)律?
(2)完成表格。
2、觀察比較
(1)再次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
①橫著看,每一行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guī)律?
②豎著看:每一列里的數有什么排列規(guī)律?
(2)新舊百數表進行比較:課件呈現新舊兩個百數表,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不同?只要學生說出的發(fā)現是對的,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
3、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解決第(3)題。這題解決后,可再讓學生仿照這個問題再提出幾個問題,繼續(xù)練習。
(2)解決第(4)題。
(3)解決第(5)(6)題:
①學生完成后,要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選的是第1行的第幾個數和第8行的第幾個數,它們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問:通過計算,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完成后,可模仿這兩個問題繼續(xù)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復習數的認識,并綜合了找規(guī)律的內容,讓學生在經歷新百數表的建構、新舊百數表的對比與探究及應用新百數表中規(guī)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p>
三、全課小結,質疑反思
(一)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二)質疑反思
1、對于本節(jié)課復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你認為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有不足,或者你覺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錯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當然,你也可以將自己成功的經驗拿來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與質疑反思,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初步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p>
二上數學教學設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在方格紙上涂一涂,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的活動,經歷用幾何模型研究小數的過程。
2、用直觀的方式體會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規(guī)律。
3、在尋找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中,培養(yǎng)數感,獲取數學學習方法。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比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創(chuàng)建數學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誰大?你是怎樣想的?
2、我們一起驗證一下,在圖上涂一涂,再來比一比。學生在書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說一說。
3、0.2和0.20怎么會相等呢?這是不是一種巧合?
4、在下面兩幅圖中涂出相等的兩部分,并寫出相應的分數和小數。
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鞏固與應用
1、第10頁試一試1、2。
2、第11頁練一練1。
3、第2、3題。
4、閱讀。《你知道嗎?》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發(fā)現了什么?
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圖一圖、比一比,發(fā)現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規(guī)律。并能熟練的應用這一規(guī)律。
二上數學教學設計篇7
學習內容:
“水桶和油桶”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fā)現并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
學習形式:
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臺出示題目。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贊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三、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數學充滿了奧秘呢?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找很多有關“水桶和油桶”的知識,然后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今后老師會繼續(xù)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于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