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不僅是為了記錄我們的內心感受,更是為了更好地抒發(fā)見解,感染他人,實踐是心得體會的源泉,反思是其深化的途徑,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時代楷模盧永根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盧永根心得體會篇1
8月12日,剛剛過完入黨70周年的生日,89歲的他安詳離世,走得坦坦蕩蕩。
積蓄,全都捐了,880多萬元,一分不剩,捐給了華南農業(yè)大學;后事,如他所愿,沒有告別儀式,遺體捐給國家;最后一筆黨費,老伴代交了,有1萬元之多……
這一生,他是那樣簡樸,簡樸到家里連窗簾都不掛;可他又是那樣富足,一生家國情,桃李滿天下,身后澤被萬千學子, 留下了閃光的無字豐碑。他曾說,生活過得好,不是追求舒服,而是無愧我心。
他,就是華南農業(yè)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盧永根,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布衣院士。
中國共產黨指給我有意義的人生之路
生命最后的時光,盧永根躺在病床上,有些疲倦??梢徽f起當年入黨時的情形,他眼中立刻發(fā)出明亮的光。
當時在x,一個很小的房子,有面墻壁掛著黨旗。老人的x口音有些顫抖:舉右手,面向北方,x就在北方,x就是我們心中的太陽。
1930年,盧永根出生于x的一個中產家庭,家里有電話、出門有汽車。11歲那年,日寇占領了x,他被父親送回x花都老家避難,誰料想,這里也被鐵蹄踐踏。
老盧看到日本鬼子檢查squo;良民證squo;,一不順從就一巴掌打過來。老伴徐雪賓說,這一幕讓老盧永世難忘。親歷了國土的淪喪,目睹了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盧永根陷入了迷茫。就在這時,一道紅光照進了他的人生……
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x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實,早在兩年前,17歲的他就瞞著家人,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決定,加入中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同志會。對祖國的命運自當不能袖手旁觀!盧永根如是說。
他把入黨那一天看成生日,新生命的開始。所以,每年這一天,我都為他過生日。87歲的老伴徐雪賓顫巍巍地笑了,有點羞澀地透露了一個小秘密:我想在這一天,一定干一件最讓他喜歡的事,所以在1957年8月9日,答應與他結婚。
新中國成立前夕,盧永根受黨組織派遣,離開x,前去x領導地下學聯(lián),迎接x解放。我為什么要拋棄安逸的生活而回內地呢?是中國共產黨指給我有意義的人生之路,只有社會主義祖國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盧永根說。
作為華南農業(yè)大學的校長,盧永根這樣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黨員,再校長,后教授。
雖然我現(xiàn)在疾病纏身,無法自由地行走,但是,我的意識是清醒的,我的牽掛是不變的,我的信仰是堅定的!歲月時光無法磨滅盧永根的初心。住院不久,盧永根和老伴向黨組織鄭重申請:我倆大半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黨。這個時候,也不能沒有組織生活。對此,校黨委決定,由農學院黨委書記等幾名黨員參與,每月在病房開一次黨員學習會。
我是炎黃子孫,要為自己的祖國效力
這片野生稻太好了,我們沒白爬上來!2001年10月的一天,x佛岡的一個山頂上,71歲的盧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樹,開心得像個孩子。
爬山不容易,盧永根拄著拐杖,感覺很吃力。盧老師,您別上去了,我們上去采回來!學生劉向東不忍。要上去!野生稻的生長環(huán)境很重要,我想去看。沒辦法,學生架著他,一步一挪,齊腿深的草打得褲管刷刷作響。
野生稻,攜帶栽培稻不具備的抗蟲、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的重要種質資源。連續(xù)幾年,盧永根帶著學生們奔波在x高州、佛岡、遂溪、博羅、惠來等地,苦苦找尋……
盧永根大學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成為中國稻作科學之父丁穎教授的助手??箲?zhàn)時,丁老師帶著水稻種、番薯種,一直逃難到x,把種質資源保護下來。盧永根十分敬佩。丁老師去世后,盧永根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帶領團隊完成了恩師未竟的事業(yè),保存了具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庫,首次提出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新觀點……近些年,盧永根研究團隊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3個,在華南地區(qū)累計推廣面積1000多萬畝,新增產值15億多元。
這對師生,還有一段佳話。學術上,丁穎是盧永根的老師,是他的領路人,但在政治上,盧永根是先行者,是進步青年,他多次對丁老師說:像您這樣先進的老科學家,應該盡早成為共產黨的一員。終于,丁穎在68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
上世紀80年代,高校論資排輩風氣嚴重,年輕科研工作者難以出頭。怎么辦?時任華南農業(yè)大學校長的盧永根決心要捅破這層天花板。他沖破重重阻力,破格晉升了8名中青年學術骨干,平均年齡40歲,最小的年僅29歲,其中5人直接由助教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如今的這8名骨干中,有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盧永根的日記扉頁上,抄寫著艾青的詩句。
曾幾何時,在美國的姐姐苦勸盧永根一家移民,可怎么也說不動他。盧永根說:我是炎黃子孫,要為自己的祖國效力。他在給留學生的信中寫道:外國的實驗室再先進,也不過是替人家干活。在他的勸導下,多名學生學成歸國。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在一次對學生的演講中,盧永根化用著名詩句深情表白。晚年,又有人問他為什么非要留在國內,他說:你向黨、向人民作過許諾和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了!
黨培養(yǎng)了我,這是做最后的貢獻
老盧啊,你身后,儲蓄怎么處理?2016年底,身患癌癥的盧永根住院,老伴徐雪賓問道。
捐!盧永根脫口而出,只有一個字。
好,我也是準備捐的。沒有任何思想斗爭,老兩口就做出了這個決定。
2017年3月14日下午,盧永根被人攙扶著,吃力地邁上銀行臺階。他顫巍巍地打開黑色舊挎包,掏出了里面的10多張存折。周圍安靜極了,只見盧老吃力地在一張張憑證上簽字,一次次輸入密碼。不久后,他又在另一家銀行,捐出了其他剩余積蓄。
8809446. 44元!老兩口沒有留給唯一的女兒,而是成立了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徐雪賓說:我們的生活樣樣都得到滿足了,這些錢就是多余的。
樣樣都得到滿足了?走進老人的家,仿佛回到上世紀。鐵架子床銹跡斑斑,掛蚊帳用的是竹竿,一頭綁著繩子,一頭用釘子固定在墻上;臺燈是幾十年前的款式,收音機壞了修了再修……
這些東西沒有用光用爛,還能用,物還沒有盡其用。盧永根說。床已經很好了,我們剛結婚時,4個條凳架上板子,就是床。徐雪賓很滿足。
出門,80多歲的老兩口背著雙肩包、頭戴遮陽帽,擠公交、換地鐵;吃飯,叮叮當當拎著飯盒,和學生一起在食堂排隊打飯,吃得一粒米都不剩……看到有學生剩飯,盧永根總忍不住提醒:多少株水稻才能出一碗米飯?
這已經不是盧永根第一次捐贈。早在2015年,他就和老伴回到家鄉(xiāng),把祖上留下的兩間價值100多萬元的商鋪,捐贈給當?shù)氐牧_洞小學。
這些壯舉,大家說是捐,可盧永根卻說是還:黨培養(yǎng)了我,這是做最后的貢獻。老伴徐雪賓也說:我們兩個年輕時就受到黨的教育,國家給了我們許多,我們用不完了,當然還回去。
不僅還錢,他們覺得連自己的生命都是黨和國家的,也要還回去。于是,雙雙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xù)。
布衣院士盧永根走了,走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他不留財產、不留遺體、不留墓碑,但是,他卻留下了很多很多……
時代楷模盧永根心得體會篇2
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次選擇,選擇決定人生方向,選擇決定人生道路。我們在面臨選擇時的一念之差往往會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結果。錯誤選擇看到的是眼前的茍且,享受的是短暫的安逸舒適,而正確選擇則能看到詩和遠方,同時能讓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無怨無悔。中科院布衣院士盧永根在人生關鍵時期面臨了四次選擇,正是由于他在選擇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確選擇,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生的意義,踐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對盧永根而言,最美奮斗者全國模范教師的榮譽實至名歸。11月15日,中央宣傳部又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盧永根的先進事跡告訴我們,一個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深思熟慮、著眼長遠,要從利國利民、愛黨愛國的角度去作出正確選擇,方能更好地踐行初心使命,方可為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選擇一份事業(yè)作為服務平臺。事業(yè)是我們?yōu)槊穹?、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的平臺,也是我們立足社會的根基。我們一定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事業(yè)去奮斗,去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價值。盧永根選擇了水稻事業(yè)并為之奮斗一生,他用畢生精力,始終與他所熱愛的農業(yè)、水稻遺傳較勁,為國家農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盧永根研究團隊近些年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3個,其中水稻25個,大豆5個,甜玉米3個;培育水稻不育系3個。這些品種在華南地區(qū)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新增產值15億多元,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要你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作貢獻的初心,無論你從事的什么事業(yè),都能綻開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選擇一種告別抒寫赤子襟懷。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每個人在生命的盡頭都會有自己的選擇。有的人選擇將骨灰灑在自己熱愛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積蓄留給子孫,有的人則堅定地做了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盧永根就是后者。一生積蓄880多萬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大設立教育基金;個人后事如他所愿,沒有告別儀式,遺體捐給國家醫(yī)學研究和醫(yī)學教育事業(yè);最后一筆黨費有1萬元之多,老伴幫他代交給組織……盧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凈徹底,走得了無牽掛。他選擇的這種不同常人的告別方式抒寫的則是赤子襟懷。他心里始終裝著的是自己為之奮斗了一生的祖國,裝著的是他奉獻了一生的教育事業(yè)。從盧永根院士身上,我們要學習他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踐行使命的赤子襟懷。
時代楷模盧永根心得體會篇3
盧永根自小家境優(yōu)渥,隨著戰(zhàn)爭的到來,面對國家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19歲的盧永根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盧永根來到了廣州,跟隨丁穎院士從事稻作的科學研究,他用雙腳丈量大地,保存了7000余份稻種和科研數(shù)據(jù)。盧永根從事華南農學院院長以來,鞠躬盡瘁,一直為學校的發(fā)展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培養(yǎng)了一批學術骨干和青年人才。盧永根自始至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勤儉節(jié)約,蠟炬成灰淚始干,為熱愛的祖國奉獻了一生。黨員干部應該學習盧永根院士身上這股頑強不屈,腳踏實地的苦干精神,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黨員干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盧永根院士上高山、下峽谷、披荊棘、踏草叢,為老百姓解決溫飽問題,是共產黨員的楷模。黨員干部要牢記自己的初心與使命,踏實肯干,不畏艱難困苦,不搞形式主義,堅持群眾路線,一步一個腳印地深入到老百姓家中,深入他們的心中,真心實意的為老百姓著想,解決與落實他們的難題與訴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黨員干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工作作風。盧永根院士將自己的畢生積蓄都捐贈給了華南農業(yè)大學,他沒有選擇用這筆錢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切從簡的他反而將自己的積蓄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yè)。黨員干部要嚴格執(zhí)行中央的八項規(guī)定,不利用職務之便大吃大喝,收受高檔禮品,要做到兩袖清風,不向老百姓吃拿卡要,杜絕沒有好處就不辦事的陋習,不在老百姓面前端架子,作威作福,向老百姓展現(xiàn)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
黨員干部要學習盧永根院士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盧永根院士不僅將自己畢生的積蓄都捐贈給了教育事業(yè),還決定將自己去世后的遺體捐獻給醫(yī)學科研與醫(yī)學教育事業(yè),他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黨員干部要堅守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腳踏實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職,以集體利益為重,做好犧牲個人利益的思想覺悟,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代楷模盧永根心得體會篇4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p>
盧永根,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盧永根院士一生都在追隨著中國共產黨,而今罹患重癥,仍無私地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yè),當作是最后的貢獻,這是一名老科學家用自己無言的行動感動著大家。
寧可自己多苦一點,也要支持教育和扶貧。家徒四壁,家具老舊,與學生同在飯?zhí)门抨牬蝻?,把一葷一素二兩飯吃得干干凈凈,也總會善意提醒那些浪費飯菜的學生:“多少棵水稻才能長成一碗米飯?”自己艱苦地生活,卻把省下來的錢慷慨地獻給教育和扶貧。
多干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曾經盧永根院士身為華南農學院院長,待遇上不搞特殊;身邊的人想走后門,被盧院士罵了回去;學校發(fā)展落后,缺乏資金,但不惜重金用于發(fā)展多學科和重獎人才——為表彰辛朝安教授團隊對獸藥開發(fā)的貢獻,他破天荒撥出10萬元高額獎勵;為讓優(yōu)秀學者劉耀光安心回國,他多方籌措經費,為其建立專門實驗室;博士生劉向東到香港大學做研究,他主動借1500元,還把自己出國用的兩個行李箱與一套新西服送給學生。
淡泊明志地做科研,一心一意地跟黨走。盧永根院士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受派遣回到廣州。他說:“為什么要放棄安逸生活回內地?主要是侵華戰(zhàn)爭的現(xiàn)實教育了我。我要為祖國復興效力。”為祖國復興效力,一句話,盧永根院士踐行了一生。帶著學生翻山越嶺找稻種,即便已經是七十多歲也親自去;在病房建成了臨時黨支部,一個月開一次會,即便已經躺在病床上也堅持過組織生活。盧永根院士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庇靡簧ホ`行愛國主義,盧永根院士怎么會點不燃大家心中的安國主義火焰?
忠心為黨,一心愛國,在盧永根院士身上,我看到了一名真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人的一生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盧永根院士也用其一生無言的行動給了我們答案。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讓我們一起永遠地記住這位可親可敬的盧永根院士。
時代楷模盧永根心得體會篇5
800多萬的捐款,華農的這位老校長傾其一生都在為學校、為人民、為國家奉獻自己。雖然盧老校長因為生病住院,我們沒有在校園里遇見過乘坐校巴的他,也沒有見過飯?zhí)么蝻埖乃?,但是聽盧老校長的學生說他捐款背后是近乎苛刻的節(jié)約,身為教授,他值得我們學習!
盧校長在職期間,打開了華農人才培養(yǎng)新格局,在華農破格晉升8名中青年技術骨干,了人才斷層的局面和排資論輩的風氣。如今這些中青年技術骨干都成為了政界和學界的優(yōu)秀人才。在那些人們難以看見的日日夜夜,他為學校長遠發(fā)展鋪就了道路。身為校長,他值得我們緬懷!
最讓我忘不掉的是他對黨的熱愛和忠誠,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每個黨員應該學習的所有品質,改革開放之后,一句“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便是他回國的全部理由,“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多么有力的一句話。身為黨員,他應該受到我們敬仰!
盧永根院士代表了一位優(yōu)秀黨員、校長、教授應有的品質。我們會努力學習的!
2019年 10月19日晚上7點,全校黨員啟林南教五d棟教室觀看《盧永根先進事跡報告會》。盧永根,是2017年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yè)大學原校長,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他一生的經歷為我們詮釋正能量,用樸實的生活態(tài)度修飾自己。讓我淚奔的是徐雪賓教授在病床前問盧院士,他們的錢怎么處理時,盧院士說捐,就這樣,他們夫婦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給華南農業(yè)大學,沒有給自己唯一的女兒留一分錢。這是多么無私的奉獻精神。黨培養(yǎng)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后的貢獻。除此之外,盧老還簽了遺體捐獻卡,我覺得很少人能做到,包括我自己,為我們展示“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樣子,真正是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粗貢谂_上敘述盧老樸實一生,時不時痛哭流淚的時候,我深深地對盧老樹以崇高的敬意,要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學習他一生為黨的行為。盧老,一路走好!
時代楷模盧永根心得體會篇6
盧永根,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知識分子、科技工作者,他用無私奉獻的一生,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高尚的舍得觀和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生境界。他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楷模,19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年輕時期的學習和革命經歷,是他相信教育事業(yè)是至關重要。他在華南農業(yè)大學教書期間,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稱得上種得桃李滿天下的美譽。新時代,盧永根院士用責任擔當、無私奉獻和對事業(yè)的無盡熱愛書寫了一曲時代楷模之歌。今天,我們以盧永根院士為榜樣,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學習他獻身科教,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始終把黨的教育事業(yè)放在首位,不拘一格降人才,他頂住壓力,破格晉升優(yōu)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員,為教育科研事業(yè)打開了一扇大門,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他具有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他提出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新學術觀點以及應用特異親和基因克服秈粳亞種間不育性的設想,被認為是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tǒng)的新認識,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學習他專注于本職工作,熱愛事業(yè)的干勁精神。他是科技教育事業(yè)的先進代表,是教書育人的模范,他起早摸黑、任勞任怨、激情工作,盡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勞性冠心病已有多年,但他從沒有把自己當病人看待,始終堅持在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始終沖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太行山區(qū)生態(tài)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yè)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品格。
時代楷模盧永根心得體會篇7
在剛剛迎來110歲“生日”的華南農業(yè)大學,被芳草和綠蔭圍繞點綴的昭陽湖,是不少華農人最難忘的校園記憶。佇立著老校長盧永根雕像的院士廣場,就坐落在昭陽湖畔。雕像上銘刻著的“堅持實事求是,提倡獨立思考;不趕浪頭,不隨風倒;有三分事實,作三分結論”,是這位永葆初心、矢志奮斗的“布衣院士”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黨,他知道加入共產黨將意味著個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屬于黨、屬于人民,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這樣想了,也這樣做了。盧永根在水稻遺傳資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合子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即便年過古稀之時,盧永根還是經常跋山涉水,不辭辛勞,前往山野之間,進行實地考察。2017年3月,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賓將畢生積蓄880萬余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yè)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于扶持農業(yè)教育事業(yè)。他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共產黨員的純粹和崇高,他挺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他揚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輝旗幟。
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將“盧永根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勤奮學習,艱苦奮斗,勇于開創(chuàng),敢于擔當,以習主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tài)和奮斗姿態(tài),繼往開來、守正創(chuàng)新,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先鋒模范作用,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的偉大事業(yè)之中,融入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用專業(yè)知識和本領服務國家和人民,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奮力推動鄉(xiāng)村振興事業(yè)不斷邁上新臺階。
時代楷模盧永根心得體會篇8
盧永根,華南農業(yè)大學的校長,中科院院士,在2017年3月,這位被病魔纏身的老教授將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yè)大學的賬戶,夫婦兩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獎勵貧困學生和優(yōu)秀青年教師。盧老說:“黨培養(yǎng)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后的貢獻。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受派遣回到廣州。從此,他在教育領域開始了一輩子的堅守。有人會問:為什么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回到內地呢?盧永根的回答簡單而真摯,“侵華戰(zhàn)爭的現(xiàn)實教育了我,我要為祖國復興效力?!闭菐е@份愛國的赤子之心,盧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不僅為科研奉獻了一切,也為廣大學子點燃了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這份真摯的愛國熱情不僅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他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盧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jié)儉樸素的優(yōu)良作風,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他的辦公室設施簡單,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沙發(fā)、舊鐵架床、舊電視。從一線崗位退下來后,他還一直堅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學生一起在飯?zhí)门抨牬蝻?。他對自己近乎苛刻地?jié)儉,卻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全部無私捐贈給華南農業(yè)大學,設立教育基金;將廣州花都祖?zhèn)鞯膬杉疑啼佡浥c當?shù)亓_洞小學作為永久校產,商鋪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學校獎教獎學;還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yī)學研究和醫(yī)學教育事業(yè)。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要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修身立德、甘于奉獻,勤勉儉樸、淡泊名利,發(fā)揚傳承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一心為公、不謀私利的奉獻精神,用模范行動展示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為民謀利、為民盡責。
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學習,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坦蕩胸懷,我們要向這位中華民族的楷模學習,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