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鍛煉我們的思考能力,你知道該如何制定教案嗎,為了更好的掌握教學情況,制定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生物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生物教案篇1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第二節(jié)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教學目標
1.說出大量根毛對植物吸水的意義。
2.說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初步了解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
3.運用有關綠色植物吸收水和運輸水的器官特點的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相關現(xiàn)象。
重點和難點
1.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解釋生活生產(chǎn)中的相關現(xiàn)象。
2.從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高度認識大量根毛吸水的意義。
方案一:學生四人一組,結合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進行猜想、歸納,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整體感知本節(jié)內容。
方案二:學生觀看水分進入植物體的cai課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大體途徑,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方案三:學生迅速瀏覽課本,概括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猜想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整體感知。
1.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方案一: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講述參與老師培養(yǎng)長出根毛的幼苗的過程,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學生閱讀課本p111《觀察與思考》,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方案二: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指導,結合平日的觀察,大膽猜想根適于吸水的特點,然后通過觀察老師發(fā)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組討論歸納確認猜想的正確性。
方案三:學生直接觀察老師發(fā)放的已長出根毛的幼根,結合已有的知識,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共同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方案四:學生直接閱讀課本上的《觀察與思考》四人一組討論思考題,通過小組間的表達和交流,共同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教師指導課外小組的學生發(fā)言,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確認根適于吸水的特點。
2.從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角度來理解根適于吸水的意義。
方案一: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后,暫不下結論,讓問題留在頭腦中隨知識擴展不斷完善。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后,小組間進行表達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實際上等于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教師引導學生隨著知識增多從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角度來理解根吸水的意義。教師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二、水分運輸?shù)耐緩?/p>
1.莖的結構
方案一: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在教師的引導下首先結合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猜想莖的結構,再通過觀察莖橫切和縱切示意圖或觀察實物,了解莖的結構,確認猜想的正確性,最后了解莖的結構。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以及本節(jié)課最后一個自然段,經(jīng)討論、歸納,小組間表達和交流后,歸納出莖的結構。
方案三:學生觀察教師制作的莖的結構cai課件或投影片,經(jīng)討論、歸納,小組間表達和交流后,歸納出莖的結構。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俗語、日常生活經(jīng)驗,并通過觀察莖的橫切和縱切示意圖或觀察實物,讓學生初步了解莖的結構。
2.莖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學生通過看本節(jié)課的后三個自然段,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歸納,小組間合作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
方案二:對學生水平較高的班級,學生可個人看書自學,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經(jīng)同學間的表達和交流,歸納出導管、篩管和形成層的作用。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看書,參與小組間合作學習。
3.探究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的實驗,經(jīng)同學間表達和交流,確認方案。通過看課本上的p111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二:先讓生物課外活動小組的學生講述自己參與教師制作木質部已變紅的植物莖的過程以及對所觀察現(xiàn)象的思考和分析。學生閱讀課本plll的《觀察與思考》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確認導管是水分在莖內的運輸途徑
方案一:學生個人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說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和能力兩方面的收獲。最后師生共同小結。
方案二: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經(jīng)小組間的表達和交流,師生共同小結(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結本節(jié)課內容。
人教版生物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通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qū)別。
2. 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觀察能力、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的美麗景色,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師生一起欣賞圖片中碧藍的天空、流動的白云、遍地開放的鮮花、綠草如茵的草原、悠閑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別致的氈房。
教師提出問題:圖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學生觀察后,小組內交流展示觀察的結果,最后達成共識:花草、樹、牛羊是生物,白云、氈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課題。
二、推進新課
板書課題:第一節(jié) 生物的特征
學習目標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認識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對不同的生物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那么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嘗試進行歸納和總結。
學生閱讀后,歸納、總結,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展示,最后達成共識:
1、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
2、科學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
3、如果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
4、 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在觀察的基礎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熱烈的討論能讓你迸發(fā)思想的火花。
學習目標二:生物的特征
多媒體展示圖片:
(在尼日爾南部城鎮(zhèn)馬拉迪的一個治療性給食中心,一位母親背著她那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極度瘦弱的孩子。)
問:這2張圖片說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什么?
答: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講: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肉食動物通過捕獲草食動物獲取食物,草食動物通過取食植物獲得食物,民以食為天,人要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一旦食物匱乏,就可能出現(xiàn)圖片中的狀況。總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營養(yǎng)物質,維持生存。
多媒體出展示圖片:
(鯨呼氣時產(chǎn)生霧狀水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是什么動物?生活在哪里?你們看到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它為什么要浮出水面呼氣?
(留足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
講:生活中的人每時每刻也都要進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進行呼吸
多媒體出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該圖片揭示了什么生命特征?
(教師提示:注意季節(jié)氣候、身體狀態(tài))
講:人在運動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為在運動中人體內產(chǎn)生了比平時更多的廢物,這些廢物要及時排出體外,排泄的途徑除了排汗外,還可以通過排尿和呼氣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蟲的刺激作出什么反應?
(花瓣收攏起來了)
我們把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叫應激性。
4、應激性
問: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實例說明生物具有應激性?
(獅子發(fā)現(xiàn)獵物后迅速追擊;兔子發(fā)現(xiàn)天上的老鷹后向坡上猛竄;向日葵的花盤會隨著太陽轉動;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自然下垂;一滴糖水會招來許多螞蟻;我們吃飯時,會分泌許多唾液……)
多媒體展示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圖片,討論交流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講:一粒種子可以萌發(fā)生長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一頭小象可以長成一頭大象……這些都是生長。當生物體長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如蜻蜓點水等。
啟發(fā)學生思考生物還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動物、植物、細菌怎樣繁殖?
學生思考后回答:
——除了雞、鴨可以產(chǎn)卵之外,貓、狗可以產(chǎn)仔。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莖繁殖,還有用葉繁殖的。
——還有用細胞繁殖的。
講: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兩種: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進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
補充說明細菌可以進行-生殖,酵母菌進行出芽生殖等。
講: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征,你還能舉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嗎?
(讓學生積極思考,并大膽發(fā)言。)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生物現(xiàn)象,歸納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征。
問:蚯蚓只能生活在陰暗、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鉆來鉆去,會使土壤變得怎樣?這說明了什么?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物都能適應環(huán)境并影響環(huán)境。
問: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一般和他們的長輩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著明顯的差異,這說明了什么?
答:這說明了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
問:生物都能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這些生理活動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生物有沒有共同的結構基礎呢?
答:雖然各種生物形形色色,但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除病毒外)。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留意了這么多生命現(xiàn)象,相信你們一定會利用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了吧。我們來練習一下。
多媒體展示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的蘑菇、枯葉、鐘乳石、機器狗,指出哪些屬于生物?并說出理由。
學生討論后回答:蘑菇屬于生物,枯葉、鐘乳石和機器狗不具有生長、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動,屬于非生物。
課后小結
學完這節(jié)課后,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yǎng),需要排泄廢物,能夠生長繁殖,具有應激性,可以適應環(huán)境,還可以影響環(huán)境……
今天我們接觸到這么多的生命,觀察它們的生命現(xiàn)象,你還認為路旁的一棵樹,道邊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嗎?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體呢?(留給學生課后去思考)
板書
第一節(jié) 生物的特征
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yǎng)物質,維持生存。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shù)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生物在生活過程中,體內會不斷產(chǎn)生多種廢物,并且能夠將廢物排出體外。
4、生物能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夠對來自環(huán)境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能夠由小長大。當生物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就開始繁殖下一代。
人教版生物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初步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了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技能】培養(yǎng)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閱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鉆研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激發(fā)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是本課的重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初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初中的時候不是已經(jīng)學過細胞了嗎?為什么高中還要再學呢?初中的生物知識著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初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說明白的。
就拿細胞結構來說吧,初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于細胞為什么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么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說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初三、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后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初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事件以及科學家訪談錄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閱讀背景資料和閱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閱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于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啟發(fā)呢?
(三)簡單介紹高中生物的教材、學習方法和意義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系;
2.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么是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fā)現(xiàn)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制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
的邊界已經(jīng)模糊,而出現(xiàn)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yǎng)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人教版生物教案篇4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節(jié),主要內容包括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第四章共有3節(jié)內容,第一節(jié)主要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為什么具有選擇透過性?功能與結構相適應,于是進入第二節(jié)內容膜結構的探索。而第二節(jié)內容又是第三節(jié)內容“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健钡膶W習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在第四章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科學史的滲透,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二、說學情
本課所面對的學生為高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章節(jié)的學習,對“化合物”、“細胞膜”、“生物膜系統(tǒng)”等內容已經(jīng)有了一定認識,在這一前提下學習本課內容可以做到深入淺出,層層深入。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學習相關的生物學科的知識,初步掌握生物學科學習的方法,認同生物結構決定功能的生物學觀點。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于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闡述科學發(fā)現(xiàn)的一般規(guī)律。
2.簡述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分析、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漫長過程。
2.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難點】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滲透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五、說教學方法
1.教法
通過講授、討論、問答等多種教學手段,建立誘導探究的課堂模式,使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幾個的實驗變成一種探究式的實驗,引導學生體驗科學家發(fā)現(xiàn)真理、探索真理的全過程,進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學方法,理解科學內容。
2.學法
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利用課本和課件提供的資源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綜合了探究性學習、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構建。
接下來,我重點講解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導入,多媒體展示:小龍蝦—橫紋肌溶解癥—肌紅蛋白—肌紅蛋白尿。隨后提出問題,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顏色和患者尿液顏色的區(qū)別,為什么有這樣的區(qū)別?隨后補充,正常人的細胞膜沒有破壞,具有選擇透過性,引導學生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功能與生物膜的成分和結構有關,從而引入本節(jié)的內容《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食源性橫紋肌溶解癥是生活中常見的示例,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仡櫯f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學生聯(lián)系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并且滲透健康飲食習慣。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一)科學家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對這一知識點的教授,我打算采用:教師提供資料→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做出假設(構建模型)→教師提供實驗驗證,通過這種思路,可以將課本中的結論轉變?yōu)閷W生主動探究的一個驗證實驗,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
1.組成細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一和實驗二)
鼓勵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循序漸進、層層誘導。并順勢引導學生提出何種假設?又如何來證實你的假說?學生根據(jù)實驗一、二,能夠得出組成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磷脂)和蛋白質。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提出假說,引出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鍛煉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隨后稱熱打鐵,繼續(xù)提出問題,脂質和蛋白質又是如何組成細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體課件展示磷脂分子資料和實驗三)
多媒體課件展示介紹磷脂的性質和細胞生存的條件,要求學生自主進行小組討論磷脂分子在空氣—水界面以及假設組織細胞膜中磷脂的分布情況,并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師評價,給出意見。最終得出細胞膜是一種磷脂雙分子層結構,其中磷脂分子的親水性頭部朝向兩側,疏水性的尾部相對朝向內側,只有這種結構才可能穩(wěn)定于細胞內外均為水的環(huán)境中。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3.蛋白質分子的排布(多媒體展示資料4和冰凍蝕刻顯微技術)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如果把自己當作科學家,會得到怎么樣的假設?同時表述模型。學生根據(jù)掃描電鏡技術和冰凍蝕刻技術的實驗結果,描述細胞膜結構中的蛋白顆粒的存在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認識到技術進步對科學發(fā)展的重要性。
4.細胞膜是靜止的嗎?(多媒體展示變形蟲視頻和實驗五)
視頻展示變形蟲運動,動畫展示熒光標記技術,啟發(fā)誘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歸納相應結論,并設計新的驗證性實驗證實細胞膜具有流動性。通過視頻和動畫的輔助,增加學生對微觀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質疑、創(chuàng)新、探索的科學觀點。強化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認同技術進步對科學發(fā)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主要內容(多媒體展示模型)
多媒體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實驗探究上進行回顧,用自己的話說出基本要點。教師糾正、展示完整內容并進行詳細講解并補充糖蛋白等相關知識。
讓學生進行回顧,增強口語表達和概括歸納的能力,并檢驗教學效果。
環(huán)節(jié)三: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為鞏固學生所學內容,教師布置課外思考題,之前所學習的知識中,哪些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哪些又體現(xiàn)了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點?
通過學生總結知識,形成概念圖,有助于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課后以思考題的形式,既能消化知識,應用新知,又能激起學習生物的興趣。
以上就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設計,下面闡述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可以清晰直觀的展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加深學生對重要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人教版生物教案篇5
一、說教材分析
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在學生中總是存在著一種神秘感,自然成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安排本節(jié)內容可以滿足學生對于性別決定和性別遺傳知識的需求。另外,社會上一些人仍存在著重男輕女思想,母親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員冷落和責備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要使學生科學地理解和正確地對待生男生女問題,希望教師在教學中滲透這一精神。
本節(jié)教學內容并不難,時間也較充裕,應該適當安排學生活動,讓學生更多地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分析與討論獲得結論。
關于男女染色體的差別,教材編入男、女成對染色體排序圖。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后安排學生仔細觀察,找出男女染色體組成上的差異。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能力目標: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情感目標:能用科學態(tài)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教學難點: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用新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倡導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即培養(yǎng)普通公民必備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而不是培養(yǎng)生物科學家的素養(yǎng),以此來指導教學行為?!缎詣e和性別決定》屬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范疇,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我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jù)是: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知道了遺傳的物質基礎,本節(jié)課重在從人類性染色體的水平分析人類性別遺傳的規(guī)律,另外基于社會上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傾向,把生男生女的責任推于女性,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產(chǎn)生。這和人們生活關系密切,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必要通過教學了解科學真相,這是我確立重點的依據(jù)。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識聯(lián)系上屬于斷層,突如其來,而且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確立為難點,教學中通過學生的游戲活動來突破這個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1、關于導課:
以問題導入:“雌雄有別是自然界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許多動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奧秘?”這樣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2、新課:
本節(jié)教學從認掛圖、為染色體配對、尋找男女染色體異同開始,引出“性染色體”概念,進而通過生男生女的小組游戲活動,理解人類性別的決定方式及男女性別比例特征。再引導學生分析我國人口普查資料,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問題,對男女平衡問題產(chǎn)生興趣,探究自然狀態(tài)下,為什么生男生女的概率為1:1。
3、學生活動:
為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勤于動手,樂于探究,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設計了活動環(huán)節(jié),老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兩人一組,制作卡片,隨機抽取,模擬家庭生男生女的游戲,各組統(tǒng)計男女性別比例,向全班匯報、匯總。老師巡回指導,依據(jù)學習活動中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原則,設計思考題,啟發(fā)學生思考:a這個活動的原理與生男生女的奧秘有關系嗎?b有人認為生男生女的責任全在女性,你認為這種想法科學嗎?通過學生活動揭示人類性別遺傳的自然規(guī)律。當然從一個班統(tǒng)計結果來看,樣本不夠,不能科學地反映性別比。老師可引用全年級或幾界屆學生的統(tǒng)計總數(shù),更有說服力。甚至推廣到全國人口。
4、充分利用教育資源: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用小黑板列舉建國以來我國大陸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比,啟發(fā)學生實事求是的分析歷次人口普查有什么共同特征?嘗試解釋產(chǎn)生這種特征的原因。
5、知識的遷移和升華:
新課標關注個體差異,為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因此設計了以下問題:
a人們的觀念和醫(yī)療技術會不會影響男女性別的比例?
b男女性別比例不平衡會對社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嗎?給學生留下思考、想象和自主學習的空間。
人教版生物教案篇6
知識目標: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2、舉例說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qū)別;3、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2、得高資料分析及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
情感目標:養(yǎng)成關注健康、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
重點: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2、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難點:舉例說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qū)別 教學準備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膚、黏膜等相關知識,分別說明三條防線的構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圖,讓學生理解相關概念。教學時應從感性知識入手,根據(jù)認知規(guī)律組織數(shù)學。
1、 學生準備預防接種卡
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動畫及視頻資料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免疫
一、人體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線
2、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
二、計劃免疫 教學后記 1、對三道防線應做具體細致的介紹,多舉事例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2、時間關系,練習做的不夠多,應當注意。 南京市玄武區(qū)中小學教師備課活頁編號
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問:1、我們的身邊充滿了病原體,為何我們仍能健康的生活?
2、 疫苗是什么?為什么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
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jié)《免疫》
通過學習,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資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線述:一起來看一段資料(璉球菌)
資料1:
問: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細菌會很快死亡?說明皮膚有什么樣的功能?回答
問:皮膚所起的保護作用僅僅體現(xiàn)在殺滅病菌上嗎?
(阻擋病原體入侵)
述:除了皮膚可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相接觸外,人體還有許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與外界相通。
問:這些腔道經(jīng)常能接觸到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它們有相應的保護人體健康的機制嗎?回答
(腔道內表面黏膜--分泌殺菌物質,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擋病原體)
述:皮膚、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構成了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
資料2:或者人體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經(jīng)呼吸道侵入人體)
問:如果皮膚不慎被劃傷,病菌侵入了人體,人體又該做出什么樣的防范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殺菌(小狗舔傷口)
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
述:溶菌酶等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構成了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思考:1、皮膚受傷為何會紅腫?2、傷口紅腫為何會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異性免疫問:以上這兩道免疫防線是生來就有的,還是后在形成的?答:生來就有
問:這兩道防線是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嗎?答:不是
述:那么這兩道防線應當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稱為非特異性免疫。
資料3
特異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時,已經(jīng)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過的往往患病。
問:為何接種過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體內產(chǎn)生了抗體)回答
述: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新名詞--抗體,什么叫抗體呢?閱讀課本
(抗體由淋巴細胞產(chǎn)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產(chǎn)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體、淋巴結等)
述:提到抗體我們又可以想到另一個相關的詞--抗原
問: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體示意圖)
述:由此可見,當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數(shù)量多、毒性強,前兩道防線都抵御不了時,人體學有這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述:這樣一種免疫方式和前兩種方式不同,這種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對某一種特定病原體/異物起作用,稱為特異性免疫。
小結: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概念,兩道防線)和特異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線)
問:為什么接種疫菌可以預防傳染病?思考交流
計劃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們應當有計劃地進行疫苗接種,這就是計劃免疫。
(北京市兒童免疫程序表)
述: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從出生起,就要有計劃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問:我國衛(wèi)生部規(guī)定,一歲以內的兒童要接種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國將每個的4月25日定為"全田兒童預防接種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練習完成練習
人教版生物教案篇7
種子發(fā)芽實驗(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養(yǎng)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教學準備】綠豆種子若干,實驗計劃單(參考書3面),實驗記錄表(參考書4面)。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fā)芽開始的。那么,你覺得種子發(fā)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里獲得養(yǎng)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舍,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進一步引導(拿起一顆綠豆種子):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發(fā)芽,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綠豆種子發(fā)芽的必須條件呢?(說明:從種子發(fā)芽過渡到具體的綠豆種子發(fā)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為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qū)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說說要注意什么?(預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等。)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tǒng)計。(預設:水組,光組,溫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課堂研究的內容。)
4、以其中一個組為范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什么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么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fā)芽產(chǎn)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什么?
5、分發(fā)實驗計劃單,學生完成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教師巡回指導,鼓勵選擇相同條件的同學互相交流。
三、閱讀書4面種子發(fā)芽實驗內容:
1、進一步閱讀教材上的舉例,教師引導關注其中的注意點,比如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為什么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2-3顆綠豆,為什么要墊紙巾等。
2、教師提供表格,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
四、布置實踐作業(yè)和下節(jié)課內容提示:
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實驗,并做好觀察記錄。
2、下節(jié)課將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請大家準備好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將對認真完成實驗的同學加星評價。
3、有能力、有條件的同學還拍攝綠豆種子發(fā)芽各個變化的照片,嘗試撰寫研究報告。
人教版生物教案篇8
教學目標
①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②舉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
③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④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
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前準備
學生:各小組準備鼠婦10~16只,濕土,紙盒,紙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夾),表,筆,一份實驗報告用表。
教師:鼠婦若干只或鼠婦圖示。
教學過程 :
1、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引導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各小組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2、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
各組討論并制定方案,根據(jù)方案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出變量和對照實驗。
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理解。
實驗探究
結果交流
教師可在巡回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后面的結果交流。
總結: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并引導其他同學發(fā)現(xiàn)問題,吸取經(jīng)驗。除了探究光這個條件外,還有無其他條件?
布置課后作業(yè):
有興趣的小組可在課下對其他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進行探究。
教學反思:
對于有些班,捉鼠婦的興致比較高的,可以利用這樣的班級多捉幾只,在其他沒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為示范。也可以叫這些捉鼠婦能力介紹經(jīng)驗,讓學生了解到鼠婦的生活環(huán)境。每個班準備鼠婦情況不一樣,有些一個班只捉到一只鼠婦,很難開展活動。但這節(jié)課還得上。只能利用課內十分鐘讓他們到一些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沒找到,這個實驗只能通過畫圖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盡量提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校園尋找,既可以了解到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又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捉鼠婦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