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幫助讀者更好地感知和體驗書籍中情感和情節(jié)的力量,讀后感是一種對書籍中情感共鳴的情緒和情感的抒發(fā),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篇1
讀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作為一線教師,書中許多的經(jīng)驗都很值得我去學習和反思。下面談?wù)勎业囊恍┬牡皿w會:
書中提到:“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薄皩W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yǎng)。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薄皭郏且环N責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學,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寫論文絞盡腦汁,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呀!在平時教學中我也往往不自覺地有偏愛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對一些學習成績差、平時又經(jīng)常搗蛋的學生則總是認為"孺子不可教也",經(jīng)常大發(fā)脾氣。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每個人身上都有潛能,只是我們把學習成績看的太重,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就需要我們對他們同樣的傾注一份愛、一份尊重。
在教學中,善于贊美學生,愛護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多讀書,才能冷靜地、設(shè)身處地處理好師生關(guān)系。用全面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學生,從內(nèi)心來熱愛他們,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樸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裝飾,永遠是那么渾厚博大,那么質(zhì)樸自然,默默地哺育著一切,不思回報的奉獻著一切。教師,何嘗不需要這樣的胸懷呢?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篇2
最近,我有時間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給我感受頗深。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那些關(guān)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yǎng)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獲非淺。范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fā)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zhì)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yǎng)師愛,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么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游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贊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里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里擊起快樂的回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后進生同優(yōu)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
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fā)事件,實質(zhì)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zhuǎn)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
第三,要有豐富的學識。
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范圍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于拓展相關(guān)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yè),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并善于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fā)事件與教學任務(wù)之間的聯(lián)系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fā)展。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篇3
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感受頗深,啟發(fā)非淺。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是上好課的關(guān)鍵,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shù)首先包括談話的術(shù)。"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guī)律的職業(yè)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yōu)美,語調(diào)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后能產(chǎn)生愉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培養(yǎng)和審美修養(yǎng)產(chǎn)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fā)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yè)性和學術(shù)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么,恨什么,贊揚什么,反對什么,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lǐng);分析鞭辟入里,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啟發(fā)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啟發(fā)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yōu)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于語言美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shù)。教師工作是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lǐng)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jù)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lǐng)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jīng)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yè)可借鑒的語言,讀后感《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語言材料,善于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恒對某一語言現(xiàn)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并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教師的語言修煉是無止境的,一個成功的教師,重要的標志是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除了發(fā)音準確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樣表述的更生動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處.我想,這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自終要研究和雕琢的,有人說,身為教師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于學音樂卻不知道貝多芬。說來慚愧,雖然早就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著作有渴讀的欲望,但卻因自身的散漫,生活瑣事,對閱讀此書一拖再拖。直到近日拾卷細讀,才恍悟蘇霍姆林斯基能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教育大師的原因。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篇4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這樣一句話:“復習是學習之母,可是,善良的母親常常變成兇狠的后娘”。此語不僅生動有趣,而且“一語道破天機”:當學生被迫在一天或幾天之內(nèi)做完曾經(jīng)在幾個星期和幾個月里所做的事情,大量的事實和結(jié)論一下子壓到學生肩上,在他的頭腦里把一切都攪合在一起了,正常的腦力勞動無法進行,學生的力量被使用得過了頭。也就是說,復習是很重要,但要講究方法,不能硬灌給學生所有學過的知識,在他還沒來得及咀嚼就咽下去時,只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產(chǎn)生疾病。
復習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應考之前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良好的復習可以彌補學生以往的學習漏洞,鞏固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文學科的復習具有另一種性質(zhì)”、“要復習分量很大的教材,就必須站得遠一點來看它,以便使主要的東西看得更清楚,而次要的東西則不那么顯眼,如果學生在復習的時候,把所有的東西從頭至尾的反復地讀,那就不僅會出現(xiàn)負擔過重現(xiàn)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會被學生忽略過去,從而消弱了它們的教育作用”。這無疑是告訴我們:文科復習的方法很特殊,內(nèi)容既多又雜,那我們就該有主次之分,把重要的東西擺在學生的面前,不能本末倒置。相反,如果在復習時,讓學生大量的去記、去背、去寫,點滴不漏地讓學生全部掌握,會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心理,從而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煎熬,他們會覺得又累又煩,不要說彌補漏洞了,就連鞏固基礎(chǔ)都很難。這時的復習就演變成了一種形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那么到底應該怎樣才能達到復習的目的呢?除了上述所說的要分清主次之外,他還告訴我們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從他的建議中我有了以下啟示:
一、在復習時要有一定的次序。所謂的次序是指按課時或單元進行復習。不能雜亂無章,使學生摸不著頭腦;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如果學生被動地復習,是否有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二、在復習時應分類型進行。把學生學過的知識分為幾個類型,不同類型的內(nèi)容可以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復習。讓學生自己做到心中有數(shù):什么知識掌握的好,什么知識掌握的不好,應如何去加強,這樣做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復習時要因人而宜。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計劃進行復習,因為他們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基礎(chǔ)牢靠,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自然就略勝一籌;但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就要遜色一點,這時就需要我們有耐心地、循序漸進地、由淺入深地進行復習,決不能要求他們“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由此才不至于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畏懼心理。
四、在復習時要講求效果。我們每復習一段時間之后,就要對學生進行檢測,看看他們復習的質(zhì)量如何,針對情況及時進行“查漏補缺”,督促和幫助學生搞好學期復習。
“復習”這個詞是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字眼,但是我卻從來沒有認真計劃過復習,只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蘇霍姆林斯基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固步自封,現(xiàn)在我真正領(lǐng)悟到:在復習時,如果方法得當,那么達到我們所說的教育目的就會有許多捷徑的。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篇5
一、“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對我深有啟發(fā)。把控住學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調(diào)動內(nèi)部誘因的最精細的工作之一。要使學生學起來有趣,必須調(diào)動頭腦中的經(jīng)驗知識,新舊結(jié)合,才更利于“新芽的營養(yǎng)生長和機體內(nèi)養(yǎng)分的充分供給”。對于首次接觸的新知,該放開孩子手腳,推薦給他們相關(guān)的書籍,教給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先去自主了解,獲取有關(guān)的“經(jīng)驗知識”,在學習新知時,再將儲存的意識加以調(diào)動出來,再次感知,理解,針對事實現(xiàn)象進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從而輕松學習。在第四節(jié)中蘇霍姆林斯基就講過:只有當隨意注意、隨意識記與不隨意注意、不隨意識記結(jié)合起來時,才能點燃學生意識中的“思維引火線”。
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這樣在聽課時才能攏聚他們的注意力,有一種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主動探索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要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讓他們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這樣在聽課時才能攏聚他們的注意力,有一種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主動探索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fā)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tài)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nèi)容似乎成了架設(shè)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nèi)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三、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jié)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jié)論,新內(nèi)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nèi)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墒?,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nèi)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nèi)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zhì),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nèi)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guān)心首先表現(xiàn)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nèi)容的本質(zhì),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四、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guān)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jīng)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lǐng)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jié)果。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guān)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zhì)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guān)懷學生,讓他經(jīng)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jīng)??吹阶约旱某晒?,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fā)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好書不厭百回讀,今后的工作中,我應把《給教師的建議》作為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常讀常悟,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數(shù)學教師。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篇6
在課余時間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這條建議帶給我深深的觸動。
文中這樣說:“有些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fā),學校里這種對學習無動于衷、沒有為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學生越多,那么教師們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那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里移植到學生心里。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于衷的精神狀態(tài)。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yè)落后,考不及格,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態(tài)度?!?/p>
每一位老師在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都會感到都非常頭痛。書中提到,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這樣的孩子進行細致的了解。孩子們來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興趣愛好、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就拿學習外語來說,有些學生采用“聽”的方式更有效果,有些通過“看”能過目不忘,甚至能成為同學中的“活字典”。教師面對不同的孩子,首先要對他們的各個方面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這樣在課堂上才能“使每一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可仔細想來,在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是按照學習目標,對學生提出同一個學習要求、要求他們完成同樣的作業(yè),自然也會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他們。一些基礎(chǔ)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學生,他們很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不注意聽講、思想開小差的情況不斷出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抱怨這些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無精打采等,其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面對不同的學生應該設(shè)計多種活動,以適合他們不同的學習方式。通過不同的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讓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課堂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發(fā)展。讓自己為“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而努力吧!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篇7
自從做老師那天起,在我的身邊就有一個人的名字不停地被大家提起:蘇霍姆林斯基。一開始感覺這個人的名字很拗口,便猜測他的著作讀起來也肯定會很晦澀難懂。但今天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通過閱讀與了解,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名字,越來越崇拜這個人!讀了閆學老師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讓我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這個人是集愛與智慧于一身的一個人,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善良、最無私、最有責任心、最有洞察力、最能引領(lǐng)人的靈魂的教育家。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許多平凡生活中的真理,明白了怎樣做一名真正的教師。我把這本書的內(nèi)容總結(jié)為以下幾方面:
不斷提升自我:
書中寫道:“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也應該意識到,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展現(xiàn)的是自我的智慧與精神。因此,我們每時每刻都應該去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終把這完全屬于自我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苯?jīng)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既然要塑造人的靈魂,那么我們自己首先要有一個高貴的靈魂,使得學生們愿意追隨我們。讓學生感到走在我們的身后很安全、很情愿、很光彩。這樣就需要我們不停地去修為,去提升自己的內(nèi)在,讓我們的身上也擁有一種人格魅力,有一顆充滿著智慧的大腦。要想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除了讀書學習之外,還應當認真的去實踐教育,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嘗試著找到解決問題的恰當?shù)姆椒?。在這樣的循環(huán)往復中不斷地提升自我。
教育學生做個好人:
今天的學校教育有一個普遍的不足,那就是重智育輕德育,這是一種功利主義的做法,短見的做法。通過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發(fā)現(xiàn)其實他更強調(diào)注重學生的德育。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忍不住想要再讀一遍:“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體系中,培養(yǎng)孩子具有善良的心靈是一條一貫到底的紅線。不論是對“難教孩子”的教育,還是師生關(guān)系的構(gòu)建,和諧教育,乃至愛情教育,無不以善良為底色。他認為真正的教育者要喚起學生努力成為一個好人的志向,要運用教師本人教導學生所懷有的真摯誠懇的感情,激勵學生成為一個好人,在心中樹立與人為善的人生信念。若沒有善良的培育,所有的教育藝術(shù)、教育智謀、教育理念,都將喪失其意義。道理非常簡單,因為否認了善良,就無疑是否認了人,否認了人的本性中最寶貴、最高尚的一部分。在詩人狄金森的眼里,生命的最大意義便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靈,而這也是蘇霍姆林斯基最看重的東西。但是今天我們忽視善良教育已經(jīng)很久了。要讓善良這一人性中最美好最珍貴的東西在童年時代就扎下根來。我們的孩子,他們應該成功,但更應該善良;他們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善良?!睂Υ?,我一萬個贊同。在教育中,我可以容忍學生的調(diào)皮、笨拙、懶惰甚至無知,但絕對不能容忍他的不善良或者邪惡。
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尊嚴:
應試教育很久沒有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尊嚴了,記得曾經(jīng)讀過一篇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他寫道他在聽一位老師上課時,由于教師的語言組織不到位,邏輯不清晰,導致學生們聽課時感到云里霧里,毫無興趣甚至在課上打起了瞌睡,此刻坐在教室最后的蘇霍姆林斯基替這位老師感到萬分的羞愧,替教育學感到難為情!此時,學生們顯然沒有感受的教育的尊嚴,而這樣的情況卻經(jīng)常發(fā)生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們學得昏昏欲睡,毫無興趣。有個學生在日記中曾經(jīng)向我寫道在學校的生活真沒意思,除了作業(yè)還是作業(yè),有的課無聊得要死,真想收拾東西沖回家,再也不回來。今天,教育這個詞,在部分學生的心中已經(jīng)成為了貶義詞,是一個不愿意提起的詞,而學校這個場所也是個別學生迫不及待想要逃離的地方。教育在這些孩子的眼中已經(jīng)沒有尊嚴很久了。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寫給孩子們他最終的愿望是:“在回憶起學校的鈴聲和你的課桌時,在回憶起教科書和肅靜的課堂時,要讓那激動和崇敬的感情一輩子保留在你的心里。在長大成人之后路過學校時,你們要摘下帽子,帶著愛戀和感激的深情,懷念在學校里度過的歲月?!毕胂虢裉斓慕逃?,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學生對學校有著愛戀和感激的深情,而是努力先別讓學生討厭課堂討厭學校。
如何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尊嚴,我需要做的就是從提升自己開始。
教育學生心中有大愛:
最后一章的題目:世界上的一切都與你有關(guān) 。作為人,我們不能只關(guān)注自己,要把整個世界放在心里。要做一個胸懷天下的人。今天的社會,人與人之間不再像過去那么地友善,那么愛樂于助人,這與過去幾十年的應試教育不無關(guān)系。今天,我們作為教師,應當承擔起改變社會的責任,今天的學校就是明天的社會,所以,我們今天就開始教育學生心中有大愛,世界上的一切都與我們有關(guān)。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相信未來的世界會變成更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