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漫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

時間:2022-02-21 作者:Brave 讀后感

在我們閱讀了一部作品后,肯定收獲了不少有價值的知識,為了記錄我們的想法,寫好一篇讀后感是非常重要的。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于《教育漫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關于《教育漫話》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

《教育漫話》讀后感1

讀了《教育漫話》我對英美等發(fā)達國家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話》開篇就闡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體育教育思想。洛克認為“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種種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體強健的主要標準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堅決反對上流社會對兒童的嬌生慣養(yǎng),主張身體鍛煉自幼小開始。洛克認為,兒童的衣服不宜過緊,以免束縛身體,影響發(fā)育,衣著也不宜過暖,使身體習慣于氣候的變化,增強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腳、洗澡是鍛煉身體的好辦法,可使衰弱者恢復健康,健康人增強體質。

讀到這里,這又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為從小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們的溺愛讓他養(yǎng)成了許多壞習慣,尤其讓我頭疼的是,他很調皮,愛看電視和玩電腦。針對他的這一情況,我首先是減少他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在他感到無聊的時候,再介紹一些有趣的圖書給他,當然,一開始是一些純漫畫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選。慢慢地,他開始喜歡看書了,自己就主動拿出一些書來看,現(xiàn)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電視了,而且所看的書也由一開始的漫畫向一些知識型的書籍轉變了,他還經常把他從書上獲得的知識講給我聽呢!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認真學習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顆愛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當,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話》讀后感2

有幸看了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教育漫話》十分通俗易懂,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fā)意義。這種深入淺出的東西,只有大師才能寫得出來。書中的許多話都能引起我的思索。例如:“因為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他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這句話真的引起了我的警醒,我想我們教師的工作要比醫(yī)師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那么也許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庸醫(yī),傷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從根源上這么引導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趨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了?!庇纱宋乙庾R到孩子要從小培養(yǎng)習慣,應從學初就讓學生明確班規(guī)知道如何做才是對的。而我們在真正的管理過程中往往會采取鞭撻的方式,其實這是教育上最不適用的一種辦法。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就此喜歡上應該做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想:無論是什么事情,假如他不高興去做的時候,卻有人去打他,用惡言惡語去罵他,非要他玩不可,或是玩的時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形式很美觀,質料很貴重,里面盛著的東西總不能使他感覺到好吃一樣。與此同時,這種棍棒教育在實行的時候,學生是會屈服的,是會佯作服從的??墒且坏┎挥媒瘫?,沒人看見時他們便越會放任,顯露出的勢頭回比約束前更加強烈。

讀了《教育漫話》,讓年輕的我進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質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如何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教育漫話》讀后感3

一、洛克印象:

洛克的全名是約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國資產積極思想家和教育家。1632年出生于一個小地主家庭。父親是一個嚴格的清教徒,內戰(zhàn)中站在議會一邊,他們父子關系極好,父親對他的政治態(tài)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響。1644年他入偉士敏士特學校受中學教育,那里的經院主義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話》中反對機械的學習、反對靠文法學語文,就出自他的切身體驗。1659年入劍橋大學攻讀哲學、自然科學,深受培根和笛卡兒著作的影響,一度愛好化學和氣象學實驗。他喜神學,因無真正的職業(yè)性神職機會,轉而習醫(yī),打算以醫(yī)為業(yè)。1661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論》《論自然的法則》《論寬容》《政府論》《人類理解論》《教育漫話》《論基督宗教的合理性》《關于理解的指導》《自然哲學基礎》。此外,他還為工業(yè)和殖民地事務委員會擬了一份《工作學校草案》。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見于《人類理解論》和《工作學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話》一書中。《教育漫話》先后譯為法、荷、瑞典、德、意等國文字,在這部著作中,他詳細審定了紳士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和方法。這部著作,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要求,批判了當時英國的傳統(tǒng)教育,提倡較廣泛的、切合實用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并在體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建議。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但也有對抗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許多具體措施有很多正確的成分。

二、健康的身體:健全的精神和知識的載體(摘錄)

有健康的身體方有健全的精神,這是對于人生的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繪。

身體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決不能遵循正當?shù)耐緩?;身體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當?shù)耐緩揭矝Q不能獲得進展。

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人類之所以有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們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能忍耐勞苦,要在世界上做個人物,也必須先有強健的體格。

第一件當心事,是兒童無論冬夏春秋,衣著都不可太暖。初生時,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樣嬌嫩,因為長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經受得起風寒了。

只有睡眠是兒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進兒童的生長與健康。

早起頂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

孩子年齡增長,自由便隨之而來,無須永遠受人監(jiān)護。這時,學校家長最要緊的.是給孩子良好的原則與牢固的好習慣,這是最要緊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誡與規(guī)勸及原則的重申,無論如何反復叮嚀,除非形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飲食宜極清淡簡單,兩三歲前,應該禁止肉食。三四歲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與強壯的體制基礎也一定可以確切地奠定下來。

三、良好強健的心理素質:人生海洋中沖浪的堅船(摘錄)

心理強健的主要標準: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不顧自己的好惡傾向而嚴格順從正確的理性指導。能在理性航標的指引下,毅然與愿望背道而馳。

我們在教養(yǎng)子女中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精神在最孱弱,可塑性最強的時候,沒有讓他們習慣于約束,服從于理智,沒有按應該形成的樣子去塑造。對子女本能的愛常常成為溺愛,沒有規(guī)則的約束,形成了不良習慣,以后便成為一塊變形磚,沒法子派用場。幼兒要母親的奶頭,兒童要糖果,青年要愛人……人的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欲望,這不是錯處。錯的是欲望脫開理智,產生不適當?shù)挠?,或對正確的欲望產生不適當?shù)亩?。如兒童就要愛人,便不適當;要把所有的糖果都歸自己,便不適度。不適當和不適度放縱下去,就成習慣,遺害無窮。

從搖籃中開始,就要培養(yǎng)孩子這樣一種習慣:去爭取自己該得到的東西,不是爭取自己想得到而不該得到的東西。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違原則屈從,他們就會學會得不到也能心理平衡,他們就不會有非分之想,以及為達到非分之想而哭鬧,正象他們不會哭著要月亮一樣。

管教兒童,要從極小時開始。你要在孩子長大后服從你,首先要他在兒童時服從你。隨著孩子的長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詞色。如果再強力迫脅,則必然招致失敗。方法正確,小時孩子是你的“仆人”,大了成為你的朋友;方法不當,大了以后會成為你的“敵人”,會厭惡你,可能心里會暗暗劃算:“爸爸,你什么時候才死呢?”

對兒童獎勵與懲罰都要慎用。懲罰的目的是為了知錯改錯,這主要體現(xiàn)在心理的認知上,如果不能觸及心理,這種懲罰便是無用的,如果使被懲罰者不但未感羞愧,而且產生反感,那就是一種徹底的失敗。

四、知識和技能教育

讀書、寫字和學問,是必要的,但卻不應該成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個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遠比一個大學者更為可貴,那么他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家伙。

學問當然得有,但應該放在第二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

對本質良好的人來說,學問對于德行與智慧都是大有幫助的,然而我們也得承認,對本質不良的人來說,學問就只會促使他們變得更加愚蠢,或者變成更壞的人。

其實教師應該考慮到,自己的責任是讓兒童養(yǎng)成習慣,而不是怒氣沖沖地向兒童灌輸規(guī)則,規(guī)則對人生的指導是沒有多大用處的,至少對兒童沒有用處,因為兒童根本記不住規(guī)則。

在兒童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兒童所學習的東西本身都很困難,教師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于盡可能讓一切事情變得容易,而尤其是在語言的學習上,最沒有理由為難兒童。

兒童的心智是狹窄與脆弱的,通常一次只能容納一種思想。一個兒童的頭腦里一旦有了什么想法,馬上就會被這種想法填滿,尤其是在帶有情緒的時候。

兒童的心智天生就是散漫不定的。只要是新奇的東西,都會吸引他們;無論看到什么新奇的東西,他們都急于要去嘗試,過后卻很快就膩了。

要想讓兒童的心靈接受你的教導,增長知識,就應該食使之保持安以平靜。你不可能在一個戰(zhàn)栗的心靈上寫上美觀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可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美觀平整的文字。

不在意、不經心、不穩(wěn)定、易走神,那都是兒童本身固有的缺陷,因此,只要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是故意所為,便應溫和地予以提醒,假以時日逐漸地克服。

兒童對導師具有的敬畏心理,應該經常通過導師對兒童表現(xiàn)出來的慈愛與善意來得到緩和,這種關愛之情能夠激發(fā)他們去盡自己的責任,使他們樂于服從導師的指令。這樣,兒童與導師相處的時候才會感到輕松自在,而惟有這樣的心態(tài)之下,心靈才能接收新的信息,接納那些印象。

洛克在外語學習、寫作、人文教育課程、語言表達能力、自然科學、出國學習等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探討論述,閱讀之后都會有一定的啟發(fā)。

五、賞識教育讀書

當今學生不缺溝通不乏激勵少的是管教,我認為有一定的道理。如何管教好學生,把握不好尺度,則“寬嚴皆誤”。這的確是一門學問。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感到一種責任。一個能承擔責任的人,才是現(xiàn)代人。他認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么都應該有。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此言甚善。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長和老師紛紛效仿的“賞識教育”。其實,賞識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現(xiàn)都優(yōu)異的“好孩子”,過度地夸獎和賞識他們,可能會帶來以下不良的影響: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賴性。越是夸獎,孩子就越依賴大人們的選擇來決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斷;二是會剝奪孩子的自豪感。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認為,那些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表揚的孩子,在他們步入生活后很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失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不再會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種表面上的夸獎。過分“賞識”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愛的沼澤,對孩子有百害無一益,結果會害了孩子。

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性格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錯誤,在不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實施“懲罰”,嚴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應該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如果孩子動手能力不強,就應該鼓勵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實際上,“懲罰”教育也好,賞識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種,還要與嚴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沒有一種方法適用于所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