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與雪的教學反思參考8篇

時間:2023-01-21 作者:Monody 教學計劃

教學反思幫助老師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我們在寫好教學反思之后,可以很好的在教學中揚長避短,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雨與雪的教學反思參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雨與雪的教學反思參考8篇

雨與雪的教學反思篇1

面對二年級孩子的天真無邪,上課時的聲音不自覺地也變得可愛了許多,目光所到之處孩子的笑臉盡收眼底,也許有些頑皮的小動作都覺得可以原諒,覺得這些只是孩子的天性索然。如何讓學生能投入音樂課堂,這需要老師認真研究。 上音樂課時,我有意識地觀察了部分學生。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于新鮮事物格外的感興趣,喜歡表演。特別是課本上色彩鮮艷的圖片,針對這一情況我在課堂上采取了寓教與樂的教學方法。

例如我在教歌曲《兩只懶烏鴉》時,主要采用了學歌與游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這樣來施教,是一種寓教與樂的最佳方式。特別是剛開始課的導入的時候,我以講故事的形式一邊出示圖片一邊講《兩只懶烏鴉》的故事,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并且讓學生說說兩只烏鴉懶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我們要不要學習他們?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完成,小洞不補會成大洞。接著反復的讓學生聽錄音范唱,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只有反復的聽,才能刺激他的活躍腦細胞,先讓他對音樂產生足夠的興趣和印象,然后告訴他把歌曲唱會了之后,老師會帶著大家做游戲,這樣一來孩子們學習歌曲的勁頭馬上大增,不僅僅是與你配合,而且是拼命的想要表現(xiàn)自己,想讓老師發(fā)現(xiàn)他,讓他來做游戲。經(jīng)過分句教唱之后,讓孩子們跟原唱再唱幾遍,然后播放歌曲伴奏,請會唱的孩子主動嘗試自己跟伴奏演唱,教師用游戲來激勵孩子們的表現(xiàn)熱情,孩子們的積極性可想而之了。

最后將演唱歌曲與游戲相結合,老師請一部分唱得好的學生來唱歌,一部分同學來表演,感興趣的孩子們踴躍舉手。這樣的課堂效果就顯而易見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歌曲,也懂得了許多道理,真是一舉兩得。

雨與雪的教學反思篇2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而體育游戲孩子們似乎更加鐘愛,在鉆、爬、跑、跳中孩子的到一種宣泄與釋放,可以任意的活動身體的每一部位。但是在“安全”這一背景下,我們總是不能大膽的放開讓孩子們活動,所以情感釋放與宣泄的程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總是不能盡興。例如從高處往下跳,有好多孩子們都很喜歡,但是我們總是制止這種行為,確實有危險。但是這樣的后果就是:孩子們不敢從稍高一點的地方往下跳,有時下臺階都會扶著墻壁慢慢下來,更別說“跳”了。

每天我?guī)Ш⒆觽內ド⒉?,有的孩子喜歡在臺階上跳來跳去,身體那樣靈活,而有的孩子不敢靠近半步,就這樣孩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天我設計了一個體育游戲《跳水》,讓幼兒從高20cm的小椅子上跳下來,提出這個游戲時有的孩子很興奮,有的孩子則表現(xiàn)出不敢?;顒娱_始了,老師先做示范:雙手舉到頭頂,像跳水運動員的預備姿勢,1、2、3喊完口令后輕輕地從椅子上跳下來,雙后后擺,小腿微彎然后慢慢蹲下。演示完后,孩子們躍躍欲試,都想在椅子上大顯身手,就連膽小的孩子臉上也露出滿意的表情,原來孩子“愛刺激”。老師說明要求之后,一個個“跳水運動員”扶著椅子把手輕輕地邁到椅子上面慢慢轉身,小手微微舉過頭頂,做好準備工作,那些膽大的孩子也改以往的莽撞,按照老師的要求與步驟進行動作。幼兒第一次進行游戲,所以老師抓著孩子的手,讓他們輕輕地跳下椅子,那些膽子稍大的孩子圓滿的完成了動作,膽子稍小的孩子看到其他同伴玩得這樣開心,再加上有老師的鼓勵也完成了動作。游戲結束,所有的孩子歡呼“老師,再來一次!”游戲反復進行,由老師扶到放手,由一個一個練習到集體比賽,孩子們充滿激情,完全沒有疲憊的意思,這次活動滿足了孩子喜歡刺激的`欲望,增強了勇氣與自信心。

活動過后進行反思,其實有些體育游戲不要以“安全”為由而不進行,給孩子們講好規(guī)則以及活動要求,游戲會很安全、順利的進行的。孩子喜歡玩,喜歡刺激,在今后的活動中多給孩子提供這樣的機會,同樣老師的組織與指導能力也會在游戲中得到提高。

雨與雪的教學反思篇3

?假如》一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的發(fā)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的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根據(jù)教材我設計的本課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9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合作,讓學生自主識字,感悟課文,領會閱讀方法。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陶冶美好的情操,有關愛他人、關愛環(huán)境的愿望。

在學校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我課前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并借助課件及音樂資源等進行直觀教學,幫助理解文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充滿親和力,洋溢著快樂與情趣,也是為了讓學生學的輕松,學的快樂。

1、利用課件,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

我們教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烘托氣氛,產生懸念,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如“課件的演示,小老師的嘗試、音樂基調的熏陶與感染”等,都能夠不斷的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體現(xiàn)人文關懷。

2、利用課件,加強識字寫字指導

語文教學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己學習。如本課中:識字時,我讓充分利用課件,學生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讀文時,讓學生去自學、感悟、理解、交流、探究。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日后才能依次類推、或舉一反三、或有所創(chuàng)新,形成自學能力。

3、利用課件,配樂品讀欣賞

如在了解了文意的基礎上,我提問到,你覺得小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想做個有愛心,關愛他人的人嗎?(滲透關愛他人,關愛殘疾人,關愛弱勢群體,關愛大自然的教育)就讓我們帶著我們的愛心,我們的真情,齊讀課文吧?。ㄅ錁罚┻@樣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感悟課文,以情定調,讀出憐憫之心,讀出關愛之情,讀出一曲美德的贊歌!配樂品讀欣賞是對課文的理解內化,是課文感情基調的升華。

雨與雪的教學反思篇4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于經(jīng)驗加反思。對于什么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jīng)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又譯反省),前者即外部經(jīng)驗,后者即內部經(jīng)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jīng)驗、監(jiān)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jù)某種標準對自己的經(jīng)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為激發(fā)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yǎng)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幼兒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課后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題總反思。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著空、涪雜等現(xiàn)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學活動《沉阜,教師反思記錄:幼兒對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就是時間拖長了點;上了語言《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師反思:小朋友對故事感興趣,想象豐富,就是沒有注意面向全體……諸如此類,反思浮于表面,也有點八股味道。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適當?shù)囊龑А?/p>

教學反思說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jīng)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于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本人就此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通過孩子們的介紹、設計,一幅“美麗的家鄉(xiāng)”的圖紙呈現(xiàn)出來了。在建構時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各自都在忙??

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見邵懷玉小朋友拿著雪花片積木在搭花和亭子,她先用紅色的雪花片做花蕊,并且嘴巴里孩子數(shù)“一、二、三、四、五、六,一共用了六片,接著她再用黃色的雪花片來搭花瓣,并且也數(shù)好了數(shù)。我走過去問:“你為什么要數(shù)個數(shù)呢”她說:“這樣,我再搭的時候就可以搭一樣大的花了?!蔽衣犕昕渌鏁幽X筋。經(jīng)過這么一來。邵懷玉小朋友到游戲結束,一工搭了八朵花,每朵花都進行了合理地顏色搭配,并每朵花都一樣大,放在馬路旁邊看上去很勻稱,非常美麗,所以在點評時,我重點掌握了合理的運用數(shù)學知識,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雨與雪的教學反思篇5

?趵突泉》一課是小學語文第八冊教材里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要求精讀的課文。作者抓住了趵突泉大泉和小泉的特點進行了具體細致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趵突泉、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通過閱讀教材鉆研課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本課要求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句、段來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通過學習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要求學生學習體會省略號和冒號的用法,會仿照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來寫一段話。

根據(jù)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我先確立了文章的重點段落,針對不同的段落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文章第三自然段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抓住這段中描寫大泉的重點詞句和描寫作者感受的詞句,引導學生想象大泉晝夜不停地向上翻滾的景象,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想象水泡的多姿多態(tài)及其變化,從而理解小泉的有趣。通過帶領學生分析課文最后一段,使學生掌握小泉的寫法,并體會小泉的特點,同時指導學生的寫作技巧。

成功之處,我認為本課我在教學重難點上把握得較準確,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使學生體會到了大泉雄偉的氣勢和力量的無窮;小泉的有趣和水泡變化的多姿態(tài)多態(tài)。教學過程中我使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比較恰當,能在適當?shù)臅r候通過學生看大泉的噴涌,體會大自然的力量,然后讓學生在體會、看、想象之后用朗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教師在這節(jié)課上情緒飽滿,起到了帶動作用,也體現(xiàn)出了一名語文老師應有的基本素質。

不足之處:在處理學生理解小泉的水泡變化千姿百態(tài)時,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讀課文后想象并畫在紙上的環(huán)節(jié),然后由學生說一說所畫的是哪個情景,這一環(huán)節(jié)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還不夠明顯,今后還應重新設計,力求精益求精,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雨與雪的教學反思篇6

一、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

在我的教學中,要面向全體,要為同學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生展奠定基礎。

1、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鼓勵同學,大膽的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英語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

2、為同學提供自主學習和直 接交流的機會,以和充沛表示和自我發(fā)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同學,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chuàng)設條件讓同學能夠探究他們自身的一些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二、教學中,關注同學的情感。

在我的教學過程,應多關注同學的情感,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同學只有對自身,對英語和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tài),才干堅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果,刻板的情態(tài),不只會影響英語的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其他發(fā)展,情態(tài)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要做到:

1、尊重每個同學,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tài)有機會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同學互相學習,互相協(xié)助,體驗成績感,發(fā)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同學,盡可能的為他們發(fā)明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勵和協(xié)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教學中,注重交際活動

學習英語一個重要的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兩人之間的交際是活動的重要形式,因此,語言訓練中應常開展二人活動。

兩人之間的對話活動是最常見的兩人活動。要求同學就某一話題、某一張圖片、某一個人等進行一問一答形式的對話,也可要求同學發(fā)展一個發(fā)指令,另一個做的活動,還可以開展兩人之間的討論、爭辯、商量等活動。

兩人活動,很容易在課桌上開展,不需要同學離開課堂,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提供更多與不同人進行訓練的機會,可以讓前排的同學轉身和后排的同學進行兩人活動。

雨與雪的教學反思篇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重點:

學習他人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時間: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根據(jù)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一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二、匯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3、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說說為什么師父夸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里?

(根據(jù)交流,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里?)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shù)的,兩小徒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chuàng)新。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五、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一個這樣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把課文中的事像畫師那樣考考家人,看他們誰想得更妙。

雨與雪的教學反思篇8

20xx年10月21日—22日,麗水市小學科學20xx年度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在龍泉市實驗小學舉行。九堂參與評比的課中,蓮都區(qū)藍劍鋒老師和遂昌縣藍智俊老師都選擇了《巖石會改變模樣嗎》。之前自己對這個內容就比較關注,本次又聆聽到兩位老師的不少精彩設計,產生了不少新的想法,在此列出,與各位同行探討。

首先是對教材進行分析?!稁r石會改變模樣嗎》隸屬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從內容編排上該單元分為四個部分,其中第3—7課為第三部分,重點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變化,包括風化作用、侵蝕和沉積作用。在這課之前的第2課,學生認識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表形態(tài)變化,然后過渡到本課《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是學生認識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變化的開始,同時為后面的“土壤中有什么”的學習作了鋪墊。本課教材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巖石變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風化作用改變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動是調查家鄉(xiāng)特殊的地質景觀及形成的原因。本課主要通過探索巖石破碎的原因,認識溫差、水、大氣、生物等各種自然力對巖石的破壞作用——風化作用。在風化作用下,巖石發(fā)生了變化,并導致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形成許多自然景觀,當然這種變化是緩慢、不易覺察的。

在比較細致地鉆研教材后,現(xiàn)在針對聽課體會來說說我的教學設想。

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本次上課的兩位藍老師,在導入時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借助觀看巖石圖片的方式,意圖是讓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這確實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不過,我更喜歡這樣上:

教師先拿出一塊巖石a(質地較軟、棱角較分明),問:這是什么?學生若回答“石頭”,則順勢說一下,它還有個更規(guī)范的名字“巖石”。(板書:“巖石”)再拿出另一塊巖石b(質地較硬、比較光滑的鵝卵石),問:比較一下這兩塊巖石,它們的模樣有什么不同?(在“巖石”之后補充板書:“模樣”)這里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對模樣有初步的認識。

然后,拿起巖石a和巖石b,問:如果現(xiàn)在要改變這兩塊巖石的模樣,你有什么辦法?(在“模樣”前補充板書:“改變”)學生可能會想到鐵錘敲、在地面上用勁摩擦、兩個巖石互相撞擊等方法,教師可以讓那幾個學生現(xiàn)場演示,演示時一定要讓引導學生進行巖石前后的對比,并讓學生思考“把巖石放在水中弄濕”和“在巖石外表涂抹顏色”有沒有改變模樣,從而真正明白“改變模樣”的含義。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用人力因素改變了這些巖石的模樣,如果把這些巖石放在大自然中,它們的模樣還會不會改變呢?如果會——你認為自然界中的哪些因素會讓巖石改變模樣?(根據(jù)學生回答隨機板書:溫差、水、大氣、生物等)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許多老師都喜歡絞盡腦汁策劃新課導入,什么魔術、圖片、錄象、實驗等,以前我也是這樣想和做的.。如今我終于醒悟,課初的5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根本就不需再去刻意激發(fā)興趣。而且,一開始若把興趣完全激發(fā),若后面沒有更吸引人的活動,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失落心理,嚴重影響后面的學習效率。一節(jié)課比較合理的學習興趣應該是這樣的曲線分布:課初5—10分鐘穩(wěn)步上升,課中的20—30分鐘漸入佳境達到高潮,到最后興趣點有點回落但還保留在一定的高度。

我的觀點是,不要把開頭搞的太花哨,抓住關鍵直奔主題,按照“巖石——模樣——改變模樣(人力)——會改變模樣嗎(自然外力)”的順序,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必要的基礎。另外,準備了兩種不同質地的巖石,隱含了讓學生知道巖石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不同軟硬的巖石在同等條件下改變的程度會有區(qū)別。

二、材料準備,嘗試放手

有些特定的實驗材料,學生不容易準備或教師要做刻意的安排,那當然由教師準備和提供。除此之外,我覺得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幾個原則:“能讓學生準備的就讓學生準備,能用身邊材料就少用專用儀器,選用的實驗材料越精越好”。

關于巖石的這兩節(jié)課,兩位老師準備得十分充分,不僅提供了所有的實驗材料,還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設計。比如實驗用的巖石,從后期的結果上看,兩個老師準備的都是比較容易產生明顯現(xiàn)象的巖石,再比如對“流水實驗瓶”中的水量多少也做了刻意安排。

不過我在想,能不能大膽地放放手,讓學生自己帶巖石呢?巖石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而且學生準備的巖石往往是各種各樣的,從而會讓實驗結果會更豐富。至于“流水實驗瓶”里的水,多少又有什么關系,讓學生適時觀察水多和水少時對巖石作用的影響程度,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我會讓學生準備龍泉本地的巖石,教師再有意識地補充些軟硬不同的巖石,然后讓學生做實驗。甚至我會多準備些比較堅硬的巖石,讓大部分實驗組都看不到明顯的變化,然后進行思維的提升,讓學生從看不到明顯變化的現(xiàn)象中推理出變化是存在的,只是這個變化非常緩慢和微小,這更接近自然界中的風化現(xiàn)象。

三、探究活動,精心安排

教材安排了幾個模擬實驗,按先后順序分別是“冷熱對巖石的作用”和“流水到巖石的作用”。仔細研讀后,我覺得應該先讓學生做“流水實驗”,再做“冷熱實驗”。也許有些人會對此不以為然,實不知其中用意。首先,從實驗難度上講,“流水實驗”比“冷熱實驗”簡單,從易到難,更符合教學規(guī)律。其次,“流水實驗”的材料準備比較簡單,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帶,再用“冷熱實驗”來調控學生,留下第一個實驗使用中的一塊巖石,把其他的實驗材料全部上交,有助于排除無關干擾,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無論是“流水實驗”還是“冷熱實驗”,都必須讓學生在觀察結果的同時要注意關注過程。比如,一開始就必須讓學生明確實驗用水是透明的,巖石也是清洗干凈的,從而保證實驗探究的嚴密性。否則,萬一有學生提出質疑,說水變渾濁和瓶底有微粒是巖石本身上粘的沙土,那就真的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在“流水實驗”中,兩位老師都注意到模擬自然環(huán)境中流速變化,這非常好,在以往的聽課中我沒有見識過。如果教師再引導學生小組分工,一個同學負責做實驗,另外的幾個同學觀察流速變化時流水對巖石的作用會有什么影響,并有記錄員進行記錄,就可以在反饋時得出流速快水對巖石的沖刷就加劇,而巖石相互之間的撞擊也更明顯,從而推理出河流中為什么上游和中下游的巖石有那么大的區(qū)別了。

而“冷熱實驗”,我建議教師在組織討論實驗器材的正確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項后,給學生長時間的探究(比如5-8分鐘),在這期間不要對冷熱交替的次數(shù)進行要求。估計這里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冷熱交替的次數(shù)少但加熱時間長,二是冷熱交替的次數(shù)多但加熱時間短,無論哪種情況,其實都可以對巖石產生一定的作用,而且兩種方法并無明顯優(yōu)劣之分。

至于教材后面的“動植物對巖石的作用”,我一直很反對用石膏做模擬實驗,因為石膏和自然環(huán)境中的植物作用差別太大,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語。這里簡單的處理方法是讓學生進行猜測,從樹木的根會讓巖石破裂、動物的行為會讓巖石磨損、動物的糞便會侵蝕巖石等,從而明白生物的作用也會改變巖石的模樣。

這節(jié)課,還有個很好的教學點,那就是風化和“風的作用”兩個概念的區(qū)別。其實風的作用在教材中是被表達為大氣的作用,但具體怎么作用并沒有進行明顯的闡述。教學中把這個內容作為拓展的機動部分,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