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最新5篇

時間:2022-11-20 作者:Brave 教學計劃

通過書寫一份教學設計,從而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大家可以做好相關(guān)的教學設計,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閱。

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最新5篇

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1

教學目標: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中奔騰的力量和陽剛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讀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lǐng)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

自學內(nèi)容:

1.查閱有關(guān)安塞腰鼓的資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查閱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你喜歡這些畫面嗎?喜歡哪個方面?你此時內(nèi)心洋溢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同時交流查閱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資料。).

俗語說:“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chǎn)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讀是與文本接觸的開始,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或課文錄音,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學生各抒已見,既可訓練自已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營造了自主輕松的課堂氛圍。)

2.積累本課字詞:亢奮()晦暗()羈絆()燒灼()冗雜()驀然()震撼()磅礴()戛然而止()

3.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diào)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p>

學生組內(nèi)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diào),然后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審美樂趣。同時,用比賽來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三、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一)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用文中詞語或短句)

如: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zhèn)グ蹴?、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等

(二)理清結(jié)構(gòu):

1、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

2、表演部分從四個角度展示腰鼓的藝術(shù)魅力(“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尋找美點:

作者從不同側(cè)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敘述。分小組討論進行。

如:

1、蓄勢待發(fā)的后生美,你看,他們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wěn)而安靜。

2、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勵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4、擊鼓的后生美,你看,他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使你……

5、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shù)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從形式上看: 有句內(nèi)的排比,如:

a.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b.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shù)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有段與段的排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b.從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如: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節(jié)奏感強,充滿旋律美,如: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

(五)誦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最有氣勢、最有激情的句子并抄寫。

教學反思:

在這節(jié)課開始,我先用視頻——西北安塞腰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強烈的聲響和劇烈翻飛的動作在一瞬間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幾分鐘后當我提問“安塞腰鼓給你帶來哪些震撼”時,學生一片沸騰?!盎臎龅谋尘啊?、“虎虎生機的動作”、“粗獷豪放、精神抖擻的表演”,他們的評價正好達到目的,我順勢一導,今天,就讓我們在劉成章生花妙筆的引領(lǐng)下,去感受安塞腰鼓那撼人心魄的魅力吧。

接下來我讓學生朗讀感知課文:引導他們用心體會,大聲朗讀課文就順理成章了。這節(jié)課帶給我的思考是:當電化教學日益成為我們的輔助教學工具后,真正的追求應該不是手段而是教學效果,一切設計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氛圍的親切、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努力,那種濫而不精的幻燈片,除了讓學生覺得我們的老師會運用電化教學之外就沒別的效果的課件,是不是該退出的課堂?

還有,那種把課堂上得十分“熱鬧”,一堂課下來,學生唱了,跳了,畫了,討論了,體驗了,旁觀的人卻分辨不出到底是上語文課呢還是文體活動課,這種只重形式而忽視內(nèi)容的教學是不是也應從多媒體手段中安靜下來了?電化教學的推廣已經(jīng)走了好幾年了,我忠心祝愿我們能更快的走向成熟,踏著堅定的步伐,來優(yōu)化推廣我們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2

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20頁的內(nèi)容

知識目標:

通過開放題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引導學生細致嚴密地考慮問題;

能力目標:

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實驗,得出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教(學)具準備:

長方形泡沫塑料板(每小組一塊,正面畫圓,背面畫其他的封閉圖形),牙簽,畫有長方形的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一些植樹問題,現(xiàn)在我這兒有三棵小樹,要把它種在公路的一側(cè),想請你幫我想想有幾種種法?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棵數(shù)與段數(shù)的關(guān)系:

兩端都種只種一端兩端都不種

棵數(shù)=段數(shù)+1棵數(shù)=段數(shù)棵數(shù)=段數(shù)-1

請你把這個規(guī)律跟同桌說一遍;教師在黑板上貼示。

二、引入新課:

前幾節(jié)課我們考慮的都是在直條線上種樹,都可以找到線路的端點,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會碰到在湖的.四周植樹,在花壇邊緣種盆花

這些你能找到它的端點來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來討論的內(nèi)容封閉路線上的植樹的規(guī)律

1、湖、花壇等等,它們的外圍線路都是封閉的。它和不封閉路線上的植樹規(guī)律是否相同呢?我們自己動手種一下就知道了。

1)、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用牙簽當樹苗,在泡沫塑料板的圓上種幾棵數(shù)(棵樹任你自己決定),邊種邊數(shù):種了幾棵,把圓分成了幾段?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

3)、交流:你們小組種了幾棵,把圓分成了幾段?

4)、初步概括: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在圓形路線上植樹,棵數(shù)=段數(shù))

2、是不是每種封閉路線上的植樹規(guī)律都是這樣的呢?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

1)、出示長方形空地題目

我們學校5號樓的東面有一塊長方形空地,要在它的四周種樹,每邊種3棵,四個角上可以種也可以不種,有幾種種法?

2)、四人小組討論,并把種的方法在練習紙的長方形上表示出來(建議:公共角上的樹用圓點表示,其他的用長點表示);

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說說你們小組是怎么種的?種了幾棵?把長方形分成了幾段?

得出:種植路線是長方形的,種植棵數(shù)與種植段數(shù)是相等的。

4)、出示教科書第120頁的例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討論解決。

5)、展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集體討論判斷正誤

3、研究在其他封閉圖形上種樹:

a、你還想在什么封閉路線上種樹?(指名回答)

b、學生在泡沫塑料板的各種封閉圖形上種樹,邊種邊數(shù):種了幾棵?分成了幾段?

c、小組交流。

4、得出規(guī)律:在封閉路線上植樹:棵數(shù)=段數(shù)(板書)

5、聯(lián)系:它和非封閉路線上的哪種情況相同?

(告訴學生事物就是這樣相互聯(lián)系的!

6、質(zhì)疑問難: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

如果在不規(guī)則的封閉路線上植樹,棵數(shù)和段數(shù)是否相同?

三、嘗試練習:

練習第121頁的做一做上的習題

學生嘗試練習,交流,指名板書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第三課時課題:圍棋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教科書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廣角第120頁例3及部分練習。

教學目標:

1.借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guī)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從封閉曲線(方陣)中探討植樹問題。

教學難點:用數(shù)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

教具準備:33格、44格、55格方格紙、圍棋子若干粒、44格條形吹塑紙貼在地下。

課前準備:課桌圍成回字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

猜謎:十九乘十九,

黑白兩對手,

有眼看不見,

無眼難活久。(打一棋類名稱)

[設計意圖:用謎語引入,從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每邊擺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3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搶答:讀題后,讓學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多種答案。)

(3)動手驗證: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驗證剛才答案。

(4)匯報交流(著重請學生說出方法。)

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方法:

32+2=824=8

33-1=834-4=8直接點數(shù)。

教師表揚學生的創(chuàng)新擺法,并獎勵智慧星。(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2.教學每邊擺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4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游戲:讓一學生當小老師,其余學生當圍棋子,請小老師邀請圍棋子按上題要求站在老師設計的大棋盤上。

[設計意圖:這一游戲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擺放方法,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把所學知識運動到游戲中。]

(4)匯報交流(著重請學生說出方法)

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5)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3.教學每邊擺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5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匯報交流。(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4)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和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通過搶答、驗證、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借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fā)展。]

三、總結(jié)規(guī)律

(1)師:你覺得再用棋子擺,方便嗎?你能根據(jù)前面我們擺放的方法,填寫下列表格,總結(jié)出規(guī)律嗎?(小組合作完成)

每邊放的個數(shù)最外層總數(shù)

3

4

5

6

18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學例3:出示圍棋格子圖。問:圍棋盤的最外層每邊都能放19個棋子,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總結(jié)規(guī)律::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間隔數(shù)邊數(shù)=最外層的總數(shù)

(3)學生根據(jù)規(guī)律,獨立完成例3。

三、運用規(guī)律

1.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1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2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3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拓展思維:如果一個五邊形,怎么算?一個三角形呢?(集體口答)

2.做第121頁第三題

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3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電子通信的發(fā)展和影響。

2.了解電子通信帶來的社會變革。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實例說明電子通信的影響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辯證地認識網(wǎng)絡帶來的影響;

2.培養(yǎng)努力學習和科學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電子通信的影響和作用。

2.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的社會變革。

難點:

信息化與數(shù)字化以及信息高速公路與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的理解。

教學方法

歸納法和個案分析法。

教學過程設計

承轉(zhuǎn)過渡:在“人類活動地域聯(lián)系的主要方式”一課中我們對通信的有關(guān)知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信息時代,信息傳輸?shù)闹饕緩绞请娮油ㄐ牛娮油ㄐ诺闹饕獌?nèi)容有哪些呢?為此這節(jié)課著重講述通信發(fā)展的最新趨向──電子通信。

一、電子通信

利用電作為通信手段是19世紀30年代以來的事,電信起步晚于郵政,但發(fā)展速度異常迅猛。在信息時代,信息傳輸?shù)闹饕緩绞请娦牛貏e是電子計算機技術(shù)的使用,使信息傳播更加快捷,而電子通信是電信領(lǐng)域的“排頭兵”。

多媒體投影圖7.24,教師提問:電子郵件和普通郵件有何差異?

學生閱讀教材: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

1.傳遞的網(wǎng)絡不同。電子郵件通過電信網(wǎng)絡(數(shù)字網(wǎng));普通郵件通過郵政網(wǎng)絡(郵局)。

2.通信方式不同。電子郵件是一種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無論走到何處,只要有一臺網(wǎng)絡連接的電腦,便可打開自己的郵箱,收到由網(wǎng)絡傳來的郵件;普通郵件是場所到場所的通信,收件人離開特定的場所就無法完成通信。

3.郵件傳遞的時間不同。電子郵件快,普通郵件慢。

繼續(xù)引導學生:可以得出電子通信的特點,即信息化和數(shù)字化。

啟發(fā)學生思維:電子通信對我們的經(jīng)濟和生活方面有何作用?主要有幾種形式?

學生思考討論:主要的作用在于改變交往形式、加快社會運轉(zhuǎn)節(jié)奏。具體形式主要有信息高速公路和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

學生閱讀教材第86頁,并進行討論:

1.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2.建信息高速公路的原因是什么?

3.影響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其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由于在上網(wǎng)的高峰期內(nèi),傳輸?shù)男畔⒘看?,反映出信息網(wǎng)絡并不通暢,而計算機、通信和聲像技術(shù)融為一體的多媒體技術(shù)出現(xiàn)和使用后,信息量大大地增加了。要改變信息傳輸上“信息量少、速度慢”的問題,修建“信息高速公路”非常必要。所謂“信息高速公路”,就是立體化的通信網(wǎng),這是一種大容量、高效率的電信網(wǎng),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解決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量少、速度慢的問題,而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或因特網(wǎng),就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體體現(xiàn)。

承轉(zhuǎn)過渡:電子通信會帶來哪些社會變革?

二、電子通信帶來的社會變革

學生閱讀教材:

學生思考和討論:電子通信帶來的主要社會變革為:

1.開展電子商務,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

2.提供各種服務,方便人們生活。

3.加強交流,推動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本節(jié)課內(nèi)容:

1.電子通信是以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核心,以數(shù)字化為形式的通信方式,是電信通信領(lǐng)域的排頭兵。

2.信息高速公路是一個集電話、電視、電腦等功能于一體的,能夠綜合傳輸和處理圖、文、聲、像等各種信息的一個全社會的立體化通信網(wǎng)。

3.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是當前信息領(lǐng)域發(fā)展最快、作用、影響最廣、公眾關(guān)注程度的通信網(wǎng)絡,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體體現(xiàn)。

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fā)生摩擦,會產(chǎn)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表面光滑,摩擦力??;表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guān):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測量摩擦力的大??;

2.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guān)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養(yǎng)成認真進行實驗的習慣;

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guān)系。

難點:掌握對比實驗的關(guān)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感知摩擦力:

1.游戲?qū)耄嚎凑l的力氣大(一根圓棒,一人一頭,手抓住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看誰的力氣大。)游戲結(jié)束。

2.體驗摩擦力:(下面就進入今天的學習任務)

讓我們一起來作個運動

(出示"運動"),把手放在桌面上,輕輕往前推,再慢慢用力往前推?你會有什么感覺?(我會覺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種阻力,阻礙手向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摩擦力)。

課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阻力就叫做摩擦力。板書

"摩擦力"。今天就來學習運動和摩擦力。

3、摩擦力大小怎樣知道怎樣測量呢?教師講解并演示。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guān)

1、講述:生活中到處都有摩擦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guān)系?請同學們先猜測一下。

2、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和很多因素都有關(guān)系,這么多的因素一起研究會互相干擾,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對比比較明顯的幾組問題先進行研究。今天老師先幫助大家選擇一下,"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

"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我們就研究這二個問題好嗎?

3、先研究"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4、學生匯報設計方案,教師給以指導:哪些因素要改變,哪些因素不改變。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粗糙的關(guān)系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fā)現(xiàn)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物體間接觸面_,摩擦力.

5、學生實驗。并填寫好實驗記錄表一。

6、研究摩擦力與物體重量的關(guān)系(有了第一個實驗做鋪墊,這里只需要簡單引導學生就可以做實驗)。實驗記錄單如下:

《運動和摩擦力》實驗記錄單二

探究問題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guān)系

要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摩擦力的大小

(單位:牛頓)

我們的發(fā)現(xiàn)

小結(jié):被拉動的物體重,摩擦力大;被拉動的物體輕,摩擦力小,教案《《運動與摩擦力》教學設計及反思(推薦)》。

(三)、課堂小結(jié)。

1.通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fā)現(xiàn)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guān)系?(同時板書課題)

2、教師幫前面輸?shù)哪俏煌瑢W想出個辦法來,然后重新比賽,結(jié)果反敗為勝了,同學都很驚奇。(此時輸?shù)哪俏煌瑢W叫著:這上面有油,很滑,抓不住。)這時其他同學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運動和摩擦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接觸面的光滑度

2、物體的重量

3、運動的方式

《運動和摩擦力》教學反思

本課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5課。在前幾課中,學生們已經(jīng)利用小車和彈簧測力計對運動和力作了探究。因此,這節(jié)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的探究性課。通過引導,討論,實驗操作,觀察,感知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摩擦力,經(jīng)過分析交流,認識測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探究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響。通過交流猜想,制定探究方案,完善方案,實施實驗,在小組共同探究分享中獲得知識?;仡欉@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和學生反饋情況,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在課堂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1.認知摩擦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fā)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我讓兩個學生上來比賽:看誰的力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感知摩擦力、測量摩擦力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體驗摩擦力,手放在桌面上拖動的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真實感覺,在充分描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把手放在桌面上的時候感受到的力就是摩擦力。出示摩擦力的定義,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指出,摩擦力不僅能感受到,它的大小還是可以測量的。將如何測量,測量方法進行指導,并演示。

3.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首先讓學生大膽想象和猜測: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根據(jù)學生的猜測,然后選出兩個猜測進行研究。記錄單填寫由易到難。

4.總結(jié)延伸應用

讓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對課進行小結(jié),然后在游戲中應用。

整堂課,教學流暢,教學目標達成,但反觀課堂覺得也有缺憾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不夠富有激情,這樣整個課堂顯得缺少一種激情。適當?shù)脑u價會激發(fā)孩子學習的熱情,但在課堂上,我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也較少,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或匯報后,老師沒有及時跟上評價,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2、對教材還沒有吃透,在導入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時,還是按照書本上的,更科學,學生更能感受到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

3、在板書設計上也有缺陷,學生探究的結(jié)論(科學概念)沒有寫在黑板上,只是投影一下就過了。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

船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5

原創(chuàng): 李瑛玉 司徒敏名師工作室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廣州大學城小學 李瑛玉

??

教材分析

在之前的課上,學生已經(jīng)觀察了校園里面的植物,本課將進一步縮小觀察對象,對一種小動物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同時經(jīng)過本節(jié)課的的學習,便于本單元第四課的教學,學生在飼養(yǎng)蝸牛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以及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小動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愛心,但是部分同學依舊對蝸牛有抵觸情緒。

學生在之前的一冊科學書里面的教學已經(jīng)掌握觀察物體,但是對于特定動物的觀察,還需要進行訓練。學生對于蝸牛的還不能準確的觀察,對于蝸牛觸角的大小長短不能觀察的仔細。

部分學生還對于其他生命沒有太大的概念,對于小動物的認知還停留在,可愛、有趣毛茸茸的感官上,還不能尊重生命。

學生還不能分清楚寫實科畫和帶有人物表情的漫畫有什么區(qū)別。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知道蝸牛有殼、腹足、觸角、眼睛、口等器官。

科學探究目標

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

科學態(tài)度目標

認識到蝸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產(chǎn)生愛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蝸牛身上有殼、腹足、觸角、眼睛、口等。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細致觀察蝸牛的身體構(gòu)造。

教學準備

每兩名學生一只觀察的蝸牛,放大鏡。

教學過程

?觀察一種動物》屬于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節(jié)課。在本節(jié)課授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觀察了校園里的動物。本節(jié)課,學生將進一步縮小觀察對象,對一種小動物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同時,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便激發(fā)學生對于動物的生長環(huán)境進一步觀察的興趣。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蝸牛有殼、腹足、觸角、口等器官。同時,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蝸牛的外部特征,了解到蝸牛的應急反應和運動方式。

我一開始進行備課的時候,準備采取故事繪本的形式進行授課,用一個故事將整節(jié)課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通過找朋友,認識新朋友,這樣的學習方式認識蝸牛。同時,因為交朋友讓學生了解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需要尊重朋友,和朋友友好相處的科學態(tài)度滲入到課程當中。

但是通過試教和教學研討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較多,不易于也不利于放在同一節(jié)課內(nèi)進行,如果將本節(jié)課內(nèi)容在一節(jié)課當中進行會造成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掌握不深,同時一節(jié)課的課堂容量太大很有可能造成本節(jié)課學生的注意力渙散,達不到課程要求和效果。因此將本節(jié)課內(nèi)容進行拆分:第一課先來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第二節(jié)課觀察蝸牛的應急反應和運動方式。

因為本身為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現(xiàn)在分為兩節(jié)課。因此,除了課堂上的內(nèi)容外,還需要對課堂內(nèi)容的深度進行拓寬。需要思考怎樣將內(nèi)容進行補充和拓寬,怎樣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進行反復強調(diào),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結(jié)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得出教學重點當中對蝸牛外部形態(tài)特征觀察中的教學難點即蝸牛的兩對觸角的形態(tài)和蝸牛眼睛位置,是否有嘴巴這幾個難點進行反復琢磨,嘗試針對此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授課。

在形容蝸牛的觸角的時候,因為有不同的形容詞:兩對、四條、四只,均可以較為精準的描述蝸牛的觸角數(shù)量。但是因為在一節(jié)課上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會對學生的理解和認知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學生可能還沒有建立起“一對”的概念,不能夠理解兩對的名稱。因此課堂上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是否是超出學生的理解和知識范圍。

對于繪本課程的故事構(gòu)建要切合實際。開始針對于課堂內(nèi)容設計的是:小螞蟻丟了自己的好朋友“蝸牛”,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螞蟻和蝸牛是天敵,螞蟻會對蝸牛產(chǎn)生攻擊性行為,因此在科學課當中需要對現(xiàn)實生活當中情境和實際相結(jié)合,這樣對于除了對于情境構(gòu)建之外可以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于學生生活當中的認知進行夠潛移默化的影響。

針對課堂上學生第一次見到蝸牛會產(chǎn)生興奮的情緒,出于天性會對盒子拍打等動作。這個應該在下達觀察的時候先對學生提出任務和目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同時要明確觀察的注意事項,對學生的一些錯誤做法提前做出約束,這樣以保證課堂有秩序的進行。

同時反思的時候,思考了一個問題,對于科學畫來講,是否采用繪本的形式會影響漫畫和科學寫實畫的相互理解?是否需要對小螞蟻的漫畫形象進行更改,仍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討論。

廣州市天河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李思韻

一、教材分析

?觀察一種動物》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動物》單元第3課,是在觀察了校園里的動物后,進一步縮小觀察對象,對一種小動物(蝸牛)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本課也為下一課的教學做準備,學生在飼養(yǎng)蝸牛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以及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教材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觀察蝸牛的身體,通過觀察,學生知道蝸牛的.身體結(jié)構(gòu);第二部分為觀察蝸牛的應激反應和運動,通過使用棉簽輕輕觸碰蝸牛的身體和觀察蝸牛在不同物體上的爬行,幫助學生知道蝸牛的應激反應、運動特點。

本節(jié)課對教材的處理是完成第一部分:觀察蝸牛的身體,活動二放下一個課時。一年級學生的觀察活動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他們需要較多的時間進行觀察和記錄。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突破重難點,故將有限的課堂時間放在觀察蝸牛的身體。

二、學情分析1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一年級學生基本能運用多感官觀察。但由于他們好奇心強,在觀察中往往會先注意到蝸牛的運動。此外,一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認識了較多的動物,數(shù)量雖多但缺乏深入細致的觀察,對蝸牛一類的動物并沒有細致的觀察。

雖然一年級學生已經(jīng)歷了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但他們?nèi)栽诳茖W記錄方面未能做到真實性,有部分學生會物體擬人化,未能做到如實記錄。

三、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說出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兩對觸角、眼睛、口等器官。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

能用簡單的圖示,如實畫出蝸牛的基本外形。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關(guān)于蝸牛的發(fā)現(xiàn),樂于表達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4.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蝸牛也是動物家族的一員,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觀察活動中珍愛生命。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蝸牛的外部特征,說出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口、兩對觸角、眼睛等器官。

教學難點:能用簡單的圖示,如實畫出蝸牛的基本外形。

五、教學準備

每人1只蝸牛、記錄表。

六、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從開始的不成熟,經(jīng)歷3次試教和研討課后,逐漸成為一節(jié)成形的課。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就一直很想讓學生自己能夠多說一些,不只是在分享猜測、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的過程中進行分享,還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一些方法,更多地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經(jīng)過這次磨課,想在課堂上不留太多老師的痕跡又想讓學生說出老師心中的方法,老師在課前需要做許多準備工作:如了解學生對蝸牛身體結(jié)構(gòu)的了解、巧妙設計每一句話去引導學生說出方法,從“那蝸牛究竟是什么樣子呢?請把認真、細致地觀察蝸牛,然后修正畫像”這種老師引導過多的語言,過渡到“真實的蝸牛是長這樣的嗎?看來大家頭腦中的蝸牛都不同,那我們怎樣才知道誰是對的呢?”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教學效果卻相差甚遠,后者更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

在第一次的教學設計中,我就有將探究過程慢慢的滲透在整節(jié)課中,但有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了調(diào)整。由于一年級孩子對萬物都充滿好奇心,對于動物他們更是有許多許多的問題去探索,假若課堂上讓孩子提出探究的問題,那么我就會很難把握教學重點。所以就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經(jīng)歷“猜想——說出實驗方法——觀察(實驗)——分享交流——知道蝸牛身體特點(得出結(jié)論)”這一過程。但我經(jīng)歷了幾次教學,仍然存在沒有突破“蝸牛頭部有兩對觸角”的教學難點,在授課后仍有約18位學生的圖畫中僅畫了一對觸角。學生探究了、觀察了,理論上說應該是大部分同學都畫對才是,但這個數(shù)據(jù)出乎我的意料。原因在于蝸牛在觀察過程中,由于學生移動、蝸牛對外界刺激的靈敏反應等種種原因?qū)е虏糠治伵V簧斐鲆粚τ|角或不伸出觸角,此時學生就會有概念上的偏差,我在課堂上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后面細想下來,不管有多少位學生沒有觀察到蝸牛的兩對觸角,我也應該采取除觀察外的方法(如微課、圖片、看書等)幫助學生進一步構(gòu)建“蝸牛頭部有兩對觸角”的概念,而不是僅僅依靠一種方法。

一年級學生可以說是小學生中對科學學科興趣最大、好奇心最強的孩子了,而且他們很喜歡聽故事。如果老師可以把故事融入到教學中,用故事串起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本課就是以小螞蟻給小蚯蚓介紹好朋友的故事串起的,但我在課堂上沒有像講故事一樣給孩子們授課,而且很理性,這樣趣味性大打折扣了。趣味性除了需要有趣、有料的故事外,也需要我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演繹,這方面確實是短板,還要從以后每節(jié)課做起,多使用些語氣詞、生動的形容詞等,也要多聽聽別人是如何給孩子講故事的或者和孩子一起聽故事,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