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教案8篇

時間:2022-10-05 作者:Gourmand 備課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了順利開展教學提早撰寫的文字材料,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師從而更加明確接下來的教學目標,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北師大版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北師大版教案8篇

北師大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黃帝其人及他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堯舜禹的“禪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yǎng)感知歷史的形象思維能力;全面、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和追蹤歷史發(fā)展線索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正確的社會發(fā)展觀,激發(fā)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黃帝──“人文初祖”是全課的重點。

正確認識堯舜禹的“禪讓”的含義是難點。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黃帝陵冢的視頻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黃帝是什么樣的人呢?為什么清明節(jié)會有那么多人祭拜黃帝陵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第3課,遠古的傳說

【自主預習】

1、讀課文結合課件圖片了解本文內(nèi)容。

2、小組討論華夏族的由來,人文初祖,禪讓制等知識。

(一)炎黃戰(zhàn)蚩尤

結合課文內(nèi)容及課件圖畫歸納出華夏族,炎黃子孫名稱的由來,知道涿鹿之戰(zhàn)。明確黃帝所進行的戰(zhàn)爭打破了氏族之間狹隘的界限,促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而被尊為華夏族的祖先。

(二)黃帝——人文初祖

結合課文內(nèi)容及課件圖畫知道黃帝對于人類的貢獻。明白他被人們稱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堯舜禹的“禪讓”

了解什么是禪讓以及禪讓的本質,堯舜禹的事跡。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關知識。

【合作探究】

1、你對神話(即黃帝時期有關發(fā)明的各種神話傳說)有什么看法?認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帶有神話色彩?怎樣看才更為科學?

2、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從什么時候算起?后世為什么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3、你還聽過哪些有關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首領?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北師大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識記戰(zhàn)國時期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標志、商鞅變法開始變法的時間和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商鞅變法的原因和意義。

重點:

商鞅變法的內(nèi)容商鞅變法的評價

難點:

改革與保守派的觀點分歧變法的某些措施含義及作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教材38頁的簡表,分析秦國在戰(zhàn)國前期的形勢,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國卻強大起來,并通過一系列戰(zhàn)爭滅掉了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那么,秦國是怎樣走向強國之路的呢?——商鞅變法(這是一條主要途徑)

二、教學過程

(一)秦孝公求賢(為什么要實行變法?)

1、原因

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社會原因):鐵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主要標志)。

秦國相對落后(自身原因):會盟都不讓參加,魏國侵略卻無力還擊。

2、辦法

改革內(nèi)政,變法圖強,發(fā)布求賢令。(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

商鞅來到秦國。

理解“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p>

(二)商鞅主持變法

1、時間: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內(nèi)容:

經(jīng)濟上:改革土地制度——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重農(nóng)抑商——獎罰分明。

政治上:獎勵軍功——論功行賞,不論貴賤;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強化國家管理,設31縣;嚴明法令——實行連坐法。

4、變法的影響:

觸犯了貴族利益——商鞅被車裂處死。

取得成效——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三)秦國的變化

1、性質:是戰(zhàn)國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2、成果:廢除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秦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社會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

3、興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

(四)小結

秦國是怎樣走上強國之路的呢?

前期勢弱——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商鞅主持變法——取得顯著成果(強大)

思考: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五)板書設計

1、秦國為什么要實行變法?

2、變法前期秦孝公采取怎樣的辦法?

社會進步(社會):鐵器、牛耕(標志)改革內(nèi)政、變法圖強、發(fā)布求賢令(商鞅)

秦國落后(自身):鄙視、挨打

3、商鞅變法的具體內(nèi)容?

4、變法產(chǎn)生怎樣的社會影響(見小字部分)?

經(jīng)濟:改革土地制度—廢除井田制觸犯貴族的利益——商鞅被車裂處死

重農(nóng)抑商—獎罰分明取得成效——婦女兒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政治:獎勵軍功—論功行賞、不論貴賤

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強化國家管理

嚴明法令——實行連坐法

5、變法取得怎樣的成果?

6、變法成功與否?

(性質: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分析秦孝公變法的目的—變法圖強,

建立了新制度,軍隊戰(zhàn)斗力提高,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實現(xiàn)沒有?結論——是一次成功的

興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改革。

北師大版教案篇3

貞觀之治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tǒng)治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統(tǒng)治,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斷及文獻資料,學生查找唐太宗、武則天相關資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唐太宗、武則天的開—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杰出人物對歷史發(fā)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二、教材簡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本課重點是“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

本課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作出恰當?shù)脑u價。

三、課前準備

學生查找與唐太宗、武則天統(tǒng)治相關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漫談“你所熟悉的武則天是一位怎樣的皇帝?”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則天

1、在課前談話基礎上展示武則天畫像,簡介武則天經(jīng)歷,強調

唐朝的武則天是我國歷的女皇帝。

2、教師出示探究問題:郭沫若評價武則天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為什么如此評價?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概括出武則天的統(tǒng)治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師簡評并銜接新知識:武則天的統(tǒng)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她確實是個治國之才,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女政治家。“貞觀之治”的局面出現(xiàn)在誰統(tǒng)治時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治世局面呢?

Ⅱ、貞觀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思考“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會二世而亡呢?”學生自讀課文,理解隋煬帝的—統(tǒng)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隋末農(nóng)民大起義。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淵攻占長安,建立唐朝。學生自讀楷體字輔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李世民功勛顯赫,教師補充“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2、貞觀之治

(1)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講清“貞觀之治”這一概念。

(2)出示探究問題:你認為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先閱讀課文,分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再推選發(fā)言人全班交流。

教師在學生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因勢歸納出四個方面:

a、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

多媒體展示文獻資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教師小結: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蕩,親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深刻認識到君民關系有如舟水,貞觀年間的許多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jù)這一開—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政策

學生從政治經(jīng)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的治國政策,經(jīng)濟上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chǎn),戒奢從簡;政治上合并州縣減輕人民負擔。教師簡述:這些開明的治國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xiàn)。

c、唐太宗善于任賢納諫學生解釋“房謀杜斷”。

有關最的諫臣魏征,由學生表演一段課本劇,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

教師簡述:這些賢才諫臣為唐朝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唐朝政治穩(wěn)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對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學生觀察敦煌壁畫“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jīng)濟繁榮景象,認識到治世局面的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

Ⅲ、試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的統(tǒng)治。

在學生自由發(fā)言的基礎上,強調評價歷史人物,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fā)展尤其經(jīng)濟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則天的開—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三)練習與探究設計表格,列出并比較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四)鞏固與小結

1、復習鞏固本課重要知識點。

2、學生談學完本課,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北師大版教案篇4

一、課程目標

(一)內(nèi)容標準

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遺址距今年代、所處的地區(qū)、自然條件、主要種植物和飼養(yǎng)物、生產(chǎn)工具、房屋特點、陶器的使用以及紡織、漁獵等其他生產(chǎn)生活情況。通過實物圖片或考古紀錄片,讓學生觀察、復述原始農(nóng)耕文化產(chǎn)生、發(fā)展的概況。

2。過程方法與能力

通過對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與前人在衣食住等生產(chǎn)生活方面的比較,概括出中國遠古農(nóng)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認識人類進步的規(guī)律,初步培養(yǎng)比較、分析、歸納和概括問題的方法與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祖國境內(nèi)河姆渡、半坡居民為代表的原始人類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們先民的生存智慧和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人類由采集到農(nóng)耕生活的轉變過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狀況,說明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探索和艱苦的勞動實踐取得的。通過學習感受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艱辛與價值,培養(yǎng)百折不撓的奮進精神與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品質。

二、教學要點

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產(chǎn)與生活狀況所反映出的原始農(nóng)耕生活的狀況。這是屬于知道和了解層次的知識。

難點: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對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這是屬于較高層次的能力要求。

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中國遠古人類,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遠古人類(稍稍停頓,讓學生來回答。)――元謀人,他們生活的年代距今――170萬年。遺留人類化石殘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來源――采集和狩獵,他們使用的石器――舊石器,打制石器,他們已經(jīng)會用――火。

講授新課:

在距今約八千年前后至約四五千年前,中華文明又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農(nóng)耕時代,為了大家學習這一時代的歷史,教材精心挑選了兩個文化遺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遺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他們分別代表中國的北方(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和南方(長江流域)。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8頁看圖“我國原始農(nóng)耕時期的文化遺址分布圖”,在圖中找到這兩個文化遺址。

這兩個遺址展現(xiàn)了南北不同的原始農(nóng)耕風貌,接下來我們再通過學習比較來認識兩個時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區(qū)、原始農(nóng)耕工具、原始家畜飼養(yǎng)業(yè)、原始手工業(yè)等方面的不同。

我國的北方和南方氣候差異很大,這種氣候的差異對原始人類的影響很大。由于人們的生產(chǎn)力水平很低,科學技術有限,人們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和水稻的國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別在北方和南方的種植,一方面說明人們對自然的依賴。一方面也說明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我們的祖先們都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原始農(nóng)耕文化。

小結: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大概了解了我國原始農(nóng)耕生活的兩個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農(nóng)耕生活特征,現(xiàn)在請同學們說說從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農(nóng)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國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xiàn)出來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以及他們對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進步做出的特有貢獻。

北師大版教案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海南島看到的海底世界——紅樹林的景象。生動地描寫了漲潮、退潮、海風吹時樹林的不同姿態(tài),說明了它具有胎生的繁殖特點,并寫出了作者的感受。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詞,理解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本文的表達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4、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是怎么寫紅樹林的,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的技巧和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的表達方法,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自學能力。

教學思路

在教學中,首先導入新課,從整體入手,抓住作者描寫紅樹林的精妙文筆,讓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然后咬字嚼句,反復品味,帶領學生欣賞作品遣詞造句的技巧;使學生在朗讀中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從而讀出滋味,培養(yǎng)語感;并達到獲取知識、感悟自然、熱愛生活的目的。

一、導入

課件1

同學們,當你第一次看到課題時,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實際上呢?(交流紅樹資料1)

二、初讀

1、小組合作,快速小聲朗讀。注意:讀的同學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聽同學讀得好,好在哪兒;字音、句子是不是按照老師的要求讀準、讀通。

2、交流:誰來評價一下你們小組成員的朗讀?

3、評價:看來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下的功夫都沒有白費,課文中的詞句都掌握了。咱們再來一起加深一下印象。

或:看來這一課還真是難住了一些小懶蟲,預習的時候動動手,翻翻字典;動動嘴,多讀幾遍,這些小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來,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做小老師,為我們領讀這些生詞?

課件2,領讀生詞。

4、預習作業(yè)里給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題: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景觀:遠觀、近賞;繁殖;精神)

5、快速瀏覽課文,用最簡練、最直觀的語言說一說:你認為紅樹林之所以被成為“海上奇觀”,究竟“奇”在哪里?(學生結合重點詞句談——美;生命力頑強)

三、自學

1、課件3,出示金鑰匙

2、剛才同學們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到了紅樹林的美和生命力。紅樹林真稱得上是——海上奇觀!

下面,咱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文。請你讀一讀課文,抓住重點的句子、詞語,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喜歡的句子可以反復誦讀,品味。

3、景觀

遠觀

a、漲潮:浸沒——神奇

怎么樣叫“浸沒”?什么叫“浮蕩”?你能想象嗎?

課件4;竟然只余樹冠!水面上像是分布了一座座綠色的島嶼,隨著海浪起伏,看到眼前的紅樹林,你的感受?驚嘆——既美麗又神奇!稱得上是“海上奇觀”!

課件5,懷著驚嘆之情,讀一讀(2、3個)

b、潮退——美

芳馨:芬芳美好的味道。

婀娜:柔軟而美好。形容女性姿態(tài)輕盈柔美。

課件6、7

近賞

a、世外桃源——晉·陶潛《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美好的地方。一個捕魚人無意間闖進了桃花源,守護那里的是一大片美麗的桃花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里,到處是一片安樂祥和的氣氛,與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絕。毫無城市的喧囂,塵世的煩擾。這簡直不像是在人間,像是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作者把紅樹林譽為海上的世外桃源,可見紅樹林美,美得神秘,美得不似人間所有,美得令作者禁不住贊美,這——(簡直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一個神秘的植物天地?。┱婵芍^“此景只應天上有”。

b、縱橫交錯、盤根錯節(jié)、柵欄、綠色之網(wǎng)——生長環(huán)境——多、力量、生存——生命的智慧與頑強——令人肅然起敬。

課件8、9、10+錄像 指導朗讀(2、3個;齊讀)

c、花朵、幽香、仙境、大花園——美,美不勝收!

4、繁殖

課件11 “胎生”——飄落于地,扎根于土——幾個小時、兩三個月、照樣——生命力之頑強令人驚嘆!

5、精神

既不……也不……只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的精神。

錄像

四、總結、延伸

1、同學們,紅樹林美嗎?美在哪里?(精神)

2、是啊,紅樹林不光有美的外表,頑強的生命力;還有美的心靈,高尚的精神,這才構成了真正的海上奇觀!

3、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像紅樹這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4、奉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希望咱們班的同學能有像紅樹那樣頑強的生命力,能有像紅樹那樣服務人群、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作業(yè)

紅樹林為我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請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一下紅樹林的現(xiàn)狀,結合課文內(nèi)容,完成一篇學習筆記。

北師大版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方法:

洋思模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么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fā)學生興趣。

2、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1.指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齊讀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嗎?

2、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nèi)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板書設計:

紅樹林

神奇 美麗 奉獻

北師大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shù)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是整數(shù))。

2、在運用平均數(shù)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xiàn)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玩籃球嗎?(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組同學正在進行投球比賽呢,規(guī)則是每人投10次球,看哪組投的準?今天,我們班同學來給他們當裁判,好不好?第一次,每組出一人,老師用兩幅統(tǒng)計圖分別表示出了第一組和第二組投中的個數(shù)(多媒體出示第一組投中7個,第二組投中6個),哪組投的準一些?生判斷:第一組投的準一些;

問:你是怎么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組出兩人,(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兩人分別投中6個、7個,第二組兩人分別投中5個、9個),哪組投的準?生判斷:第二組投的準;

問,這次你們是怎么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兩個組所有同學都參加比賽,(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四人,第二組五人及成績),這次又是哪組贏呢?預設:

生1:第二組贏,第二組投的總數(shù)多;

生2:我覺得比總數(shù)不公平,因為第二組多一個人師:到底事實情況怎樣?我們必須想個方法來說服對方,請你們開動腦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問:有結果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你認為應該比什么?師:你覺得哪一種比法更加合理?說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師:

在剛才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參加比賽的人數(shù)不一樣多,算總數(shù)不公平,就不能用這種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才能一比勝負。

(出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

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平均數(shù)。(板書:平均數(shù))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師:你能試著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幾個球嗎?

1、先合再分(多數(shù)學生都會先想到計算的方法)

(生答,師演示)

會列式嗎?板書:6+9+7+6=28(個),28÷4=7(個)師:這種方法是先怎樣,再怎樣的?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這里的28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這樣我們求出了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反映了第一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會計算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師板書)9+8+5+3+5=30(個),30÷5=6(個)。

問:剛才第一組用總數(shù)除以4,到了第二組,怎么就除以5了呢?(因為第二組是5個人)

通過算平均成績,現(xiàn)在你能比較出是第一組投得準一些還是第二組投得準一些了嗎?(出示:答:第一組投得準一些。)

2、移多補少法。

⑴(出示:第一組投球成績統(tǒng)計圖)我們再來看第一組同學的投球成績統(tǒng)計圖問:誰還有不一樣的、更獨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預設:二號和四號本來就是7個,把一號的8個移1個給3號,最后大家都是7個。(生答,師演示)師:通過把多的移一些補給少的,使每個人都一樣多。我們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叫“移多補少”。

⑵你能用移多補少法看出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嗎?(生答,師演示)(出示第一組、第二組投球成績統(tǒng)計圖)同學們,不管用哪種方法,剛才我們都得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這個7就是8、7、6、7這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這個6是哪幾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呢?師:請問這個6(第二組平均成績)能代表劉杰的投球水平嗎,能代表劉杰的投球水平嗎,那它代表的是什么?生交流;

師:是的,孩子們,平均數(shù)是一個很重要的統(tǒng)計量,它不僅能代表一組數(shù)據(jù)的一般水平,還能進行不同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比較。

同學們,你們用自己智慧的頭腦想到了“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解決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師真替你們驕傲!

3、理解平均數(shù)的范圍。

同學們是不是都會求平均數(shù)了呢?挑一個你喜歡的數(shù)據(jù)讀讀,并說明它的意義吧。(出示課件)

三、聯(lián)系生活,加深理解(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丟棄塑料袋的統(tǒng)計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丟幾個塑料袋;

議一議:求出的“3個”是每天實際丟棄塑料袋的個數(shù)嗎?(使學生體會平均數(shù)不是實際的數(shù),而是虛擬的數(shù))

平均數(shù)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練習鞏固,靈活應用

1、解決問題。

小熊冷飲店的進貨問題。

2、問題討論。

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20厘米”?看來,認識了平均數(shù),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平均數(shù),靜靜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平均數(shù),知道平均數(shù)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學會利用平均數(shù)解決問題板書設計平均數(shù)移多補少先合再分平均數(shù)=總數(shù)÷個數(shù)反思:能夠讓學生學會了平均數(shù)的求法,體會了平均數(shù)的意義,做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不足:放手還不夠徹底,學生參與率不高,板書過于隨意,以后在教學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學中要參考教師用書,吃透課本,講到位,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有準確性,學生回答要用數(shù)學術語。

北師大版教案篇8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閉莆彰揮欣ê諾牧講交旌顯慫愕腦慫闥承潁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2比醚生經(jīng)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兩步混合運算(兩級)與同級兩步運算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痹詡撲闃信嘌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繃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教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課件)同學們,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請看:都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呢?學生觀察,并說出貨架上的商品名稱和價格。

1苯淌Γ盒∶鰲⑿『旌托∏浚他們各買一個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錢呢?(文具盒每個7元)學生列式計算后,指名匯報,教師板書: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鮮σ怖吹繳痰輳要為學校買4個籃球和1個足球,需要多少錢呢?還能用一步計算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1毖生獨立列式解答。

2幣導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師:誰來說—說,他們是先算的什么呢?

學生1:他們都是先算的買4個籃球要多少錢。

學生2:他們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師:兩位同學都說得很好。像這樣,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計算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嘗試練習

教師:你知道下面兩題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90×11-900585÷9+15指名學生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教師:能正確算出答案嗎?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4保繼續(xù)播放課件)小青他們要為班上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作為獎品,付給售貨員阿姨100元,應找回多少錢呢?

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算什么呢?

學生:先算出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錢。

教師:你知道怎么算買13個文具盒的錢嗎?

學生:7×13

教師:能列出一個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錢嗎?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然后匯報。教師板書:100-7×13=100-91=9(元)教師:誰能說說這個算式,在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教師:這兩道題又該先算什么呢?說給同桌聽一聽。52+12×4110-117÷9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運算?計算時是先算的什么?

學生:有加法、減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減法。教師:誰能小結一下,像這樣的算式,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請同桌相互說說。指名學生說。

教師小結: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說一說,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725-43+21823×32÷8指名學生說說,然后計算出得數(shù)。

教師:像這樣,算式里只有加法和減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運算順序應該是怎樣的呢?請同桌相互討論討論,并用自己的話說說。指名說說運算順序。小結如果在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運用

1鋇7頁,練習一,第1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2鋇7頁,練習一,第3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集體討論。

3鋇7頁,練習一,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