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的讀后感五十字8篇

時間:2023-12-24 作者:Monody 讀后感

讀后感這種文學評論可以揭示人物在故事中的成長和演變,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下的文學作品,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漏的讀后感五十字8篇,供大家參考。

漏的讀后感五十字8篇

漏的讀后感五十字篇1

我讀了張文質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書。書中寫的都是一個個教育故事,從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我感受到他對教育的一絲絲憂愁,他就一個站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為我們指引著方向。

“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生長,教育就是互動與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為目標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為關注的起點,在這里,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獨特性而賦予了主體的價值,并因此成為責任的主體,主體意識的萌發(fā)恰似教育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基本點?!睍械倪@兩段話揭示了教育的本質,那么誰來進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師。教師的責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業(yè)務學習,多學習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zhèn)湔n、上課,同時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要學會“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善待每一個學生,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之門?!?/p>

書中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礎教育中的10個人文關鍵詞:自主、互動、開放、質疑、活力、寬容、同情、愛、覺悟、生命。人文精神是當代基礎教育變革的價值背景和追求目標,這些名詞在教育改革實踐中被賦予了堅實、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尊重生命,愛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充滿活力。

漏的讀后感五十字篇2

“要求殺人兇手自我懲戒,根本是虛無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這種虛無的十字架,也必須讓兇手在監(jiān)獄中背負著?!?/p>

——東野圭吾

故事開始于甜蜜羞澀的愛情。然而后續(xù)漸漸轉入正題。中原和小夜子的孩子被殘忍殺害,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故事。他們無法面對彼此,一段分居生活后,離婚了。然而,再次聽到小夜子消息竟然是因為警察詢問。小夜子死了,被一個老人殺死了。老人而后自首,供認不諱。但是太順暢卻令人生疑。一層層抽絲剝繭與搜尋小夜子生前的蹤跡,中原漸漸發(fā)現了這真相。真相總是令人驚訝。

沙織和史也是始作俑者,是受害人也是傷害者。因為沙織和史也偷嘗禁果,犯下了彌天大錯,懷孕。之后更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告訴父母,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藏尸叢林。再也不能面對彼此的兩人繼續(xù)交往沒多久就分手了。

沙織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不敢面對爸爸,獨自離家卻又經歷坎坷,最后,染上偷竊癮,把自己深深推入地獄。史也做了兒科醫(yī)生拯救了一個又一個小生命。拯救了花惠——他的妻子,還有她腹中的孩子。小夜子因收集關于建議死刑的信息,找到了沙織,從而知曉當年事,從而被害。富士宮,青木原。

一瞬間,這些事,這些碎片拼成了完整的一幅畫。

最后的最后,我們還是不能斷定死刑該不該廢除。這是關于人性與社會的思考。蛭川反復殺人犯罪,監(jiān)獄沒有感化他,史也救了一個個小生命,他幫助了很多人。無論怎樣,我們都有兩種甚至更多的結果。

我們對于生命,有太多的不確定,我們愛惜,我們厭惡,我們生存,我們生活,我們思考,我們……我們對生命,應該保持一個最基本的態(tài)度,那就是尊敬。無論我們怎么想怎么對待自我靈魂,我們要知道:生命來之不易,是恩賜。

自我的行為是選擇,但是無論什么選擇都應該是基于自愿且不給他人造成傷害的。也許因為種種原因你不愛自己,傷害自己,將自己推入深淵,但是無論生活怎么操蛋的對你,你都不應該以同種方式不道德的還在他人身上。

每個人,生來都有他們的使命。當然,不可選擇的出身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但是,這從來不能成為不努力和傷害別人的借口。在每一個稱之為人的身上,我們都應該能找到基本的道德底線與修養(yǎng)。以上,與學歷無關。

當我們討論生活的時候,挫折感,幸福感同時存在,他們是成長注定的伴生。

然而,所謂的不幸從來不能成為破壞幸福的托詞。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這是神的命令。十字架,在文中,是處罰,無論有期無期,甚至死刑,都是十字架的代表。兇手無法自我懲戒。因為當他們做出罪行的時候,內心被邪惡包圍,他們也許會在某時意識到自己的所為,卻不代表他們能做出什么來彌補。他們會想到罪惡,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在犯罪者自我無法做出什么的時候,法律的制裁即使軟弱無力,也強壯無比。哪怕只是作為一個形式,即使只能讓罪犯呆在獄中,受到懲戒一天,一秒,都比他忽略的罪重。

虛無的十字架。我們知道,犯過罪的人受到懲戒后回到社會繼續(xù)犯罪的幾率十分高,但是我們仍然要讓他們受到懲戒,因為那些懲戒,那些不是自由人的日子是十字架,即使虛無,它們也起到了壓迫作用。于局外人看來,千百次死不足惜的時刻,我們即使知道虛假,但背負著,就好過什么也沒有。

漏的讀后感五十字篇3

在十字路口被紅路燈禁行的時候,一位老板想竭力越過那條白線,但不得不停的時候氣憤地狠拍一下方向盤,惱怒地說:“那么多車正好通過,就差我這一輛。”

另一位在這一刻卻輕松地踩下剎車,看一下反光鏡,然后微笑著說:“這么多車子停在我后面,綠燈一閃,我將第一個出發(fā)?!?/p>

這是十字路口的情景,那我們的人生之路又該當怎樣呢?人生是短暫的,正如莊子所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蔽覀兤鋵嵍荚谶@條路上匆匆忙忙趕著。許多人只是常常怨嘆生活的不易卻從未尋找微笑的源泉。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弊兩面的。作為一個學生來講,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也是有利弊兩面的。利: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后,會更好地幫助你樹立自信心,更好地激發(fā)你的學習興趣,讓自己愈來愈優(yōu)秀。弊:取得好成績后,有些同學不免會沾沾自喜,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在他那自以為是的沾沾自喜中,他的成績已經很退步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我們既不能因為失敗的若楚而悲痛萬分,一蹶不振,也不要因為榮譽的花環(huán)而欣喜若狂,忘乎所以。因為,失意并非失望,它只不過是預定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暫時受阻,倘若面對過錯總是一味消沉地沉湎于煩惱和悔恨之中,無疑是對生命的一種揮霍。

你取得了一次成功或榮譽,并非你的人生路上沒有艱難險阻,一直是寬敞平坦的,成績與榮譽不是你永恒的通行證。

如果你一直在得意中生活,那么連你原先的資本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我們面對成績不能驕傲,必須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失敗而灰心,要重新振作起來,進攻新的目標!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調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用最燦爛的面孔笑對人生!

漏的讀后感五十字篇4

在閱讀張文質《教育的十字路口》這本書時,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書中所描述的正是現在教育中應要重視得問題,作者語重心長地娓娓道來每一個教育故事,令人無法不為之思考,從而反思自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去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站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茫時,應該選擇怎么去做。教育這條路自古以來都是任重而道遠。

十字路口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意味著迷茫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也不知道自己要踏進哪條路,這往往會帶給人痛苦,我也如此,從事教育多年,在被種種教育問題充斥之后,消耗掉不僅是耐心,更是不知該如何抉擇。然而在張文質先生在書中描述道:“新的教育創(chuàng)生于十字路口。沒有傍徨,就無須選擇,無須抉斷,甚至不需要有隨時承擔責任的勇氣。十字路口意味著多元、多樣,意味著選擇的自由。如果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真的愛,那么必然就會有自由,因為愛意味著自由,一定也會帶來自由?!?/p>

書中也寫到“我怎么會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對教育耐心而又細致的觀察者呢?然而,一旦進入其中,我卻因為生命,因為愛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這是作者心靈的獨白,也是本書的意味。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失去耐心,重復式地要求成績,從而忽略學生被愛的需要。我們日??傇跁九c教室中忙碌,總是盯著孩子的未來而諄諄教導,忽視每日的當下生活,而使教育漸漸遠離人的生命所需,便有了“我們很多行為都可能意味著責任的缺席”。教育確實是“不要宏大的敘事,甚至也不要微言大義,只要細致的體會,只要用心地注視”。

所以,只有當學生在被愛關懷之后,他們的內心才能健康地成長,我們要用心的去觀察,用心去彌補他們內心的缺失。就如同我班很多離異家庭以及單親家庭的孩子,走近之后,才發(fā)現他們有多渴望被呵護,孩子不應該被當成附屬品,家長跟老師更不能站在自身的角度,對他們進行思想控制,他們是應要有理想抱負去實現,前提是他們要有一顆完整而不缺失的心靈,然而這是需要用愛去堆砌的。正如書中所說“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生長,教育就是互動與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為目標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為關注的起點,在這里,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獨特性而予了主體的價值,并因此成為責任的主體,主體意識的萌發(fā)恰似教育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基本點?!?/p>

就如同作者在書中提出的基礎教育中10個人文關鍵詞:自主、互動、開放、質疑、活力、寬容、同情、愛、覺悟、生命。人文精神是當代基礎教育革的價值背景和追求目標,在如今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我們要選擇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善待每一個學生,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這關乎著學生能夠走多遠,學生從來都是是一個擁有獨立靈魂的'個體,我們的教育應該要有愛。

漏的讀后感五十字篇5

一本近300頁的《教育的十字路口》擺在我的床邊已經有三個多月了,每天臨睡前翻上幾頁早已成了一種習慣。這本隨筆式的散文集不但表達了作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我國現行教育體制的困惑、擔憂,體現出了他對一線教師的理解,而且也反映了作者作為一位學生父親的無奈,里面的不少文章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有些文章我甚至讀了不止一次。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需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認清教育的本質,這樣才能明確自己的職能和職責,才會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么,不應該做些什么。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研究報告說:教育是“保證人人享有他們?yōu)槌浞职l(fā)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生長,教育就是互動與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為目標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為關注的起點,在這里,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獨特性而賦予了主體的價值,并因此成為責任的主體,主體意識的萌發(fā)恰似教育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基本點。

書中的這兩段話揭示了教育的本質,那么誰來進行教育呢?答案當然是——教師。教師的責任就是教育。由此我也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們,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怎樣教育學生呢?

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其實就是要求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所以我首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塑造良好的師德形象,對學生充滿愛心,對工作充滿責任心,對未來充滿信心,真正做到愛崗敬業(yè)。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業(yè)務水平,不能滿足于已取得的學歷和掌握的知識,而應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自覺拓寬知識領域,了解所教學科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將最新的、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全面進行素質教育,才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

在如今,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學人員,還應該是“求是、求真、求新”的教學研究人員。因此,我以后一定要加強業(yè)務學習,多學習一些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二期課改及班主任工作的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zhèn)湔n、上課,同時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要積極主動參加校內外的教研活動,一同探討研究如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35分鐘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選擇當教師就意味著奉獻與付出,要有充滿關愛、熱情大度的胸懷。要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要相信、善待每一個學生,要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要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之門,而要做到這些,我就應該在以后的工作中從改善與學生的交往方式,改善與學生的對話方式,改善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開始,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有安全感的教學環(huán)境,以寬容和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到我們的班級、學校就像是一個溫馨的家,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這位老師,既而喜歡上你的課,喜歡這所學校,成績也就一定會有所提高,也就必然會得到家長和學生的歡迎,從而步入一種良性發(fā)展的循環(huán)。由此可見,雖然一名普通教師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瑣碎的,但我們就像是一塊塊石頭,一同構筑起了中國教育這座大廈。

書中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礎教育中的10個人文關鍵詞:自主、互動、開放、質疑、活力、寬容、同情、愛、覺悟、生命。人文精神是當代基礎教育變革的價值背景和追求目標,這些名詞在教育改革實踐中被賦予了堅實、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尊重生命,愛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充滿活力。

至于本書中作者所表露的對我國現行教育體制的困惑,絕非是我們這種小人物所能改變的,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所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兢兢業(yè)業(yè)地干好本職工作。當教師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一種不斷的成熟,一種不斷的進步。這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我們只有在自己“打拼”的日子里才能感受得到這筆財富的不易。我們會在學生的成長中、進步中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教師工作的樂趣。現在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正處在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時期,正需要我們“為教育事業(yè)快速發(fā)展而努力工作”!

漏的讀后感五十字篇6

張文志老師的《教育的十字路口》,看到的是另一個視角的教育,看到的是一個獨特的心靈對教育的操守恒心。傾心的眷注中有哀傷、追逐、憤悶,而又充滿期待。峻緩而又別有機趣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一個個的教育故事,一絲絲的教育愁慮,一汩汩生命至愛的情流。清新透明,不假雕琢,內功深厚而張力宛然。無不令人為之動容、隨想,陷入深深思索。以下幾段為《教育十字路口》精彩摘錄:

1、寬容幾乎首先是一種教養(yǎng),是教育日復一日加以培植的文明之樹上的嫩芽。寬容是一個手勢、眼神,一種習慣,是一個屬于行動的詞,然后才是一種胸襟與理念,最后寬容便是一種關乎所有人命運的體制,是社會和諧、開放、富有想象力和獨創(chuàng)性力量的基石。寬容總是與自由、互愛、友誼、憐憫、同情、信任關聯在一起,正如所有人類美好的精神之花總是互相依存、互相增強一樣。

2、必須培植一個視角,必須找到一個音調,也許只有此時你才能發(fā)現你的工作與本質的聯系,你才能發(fā)現你正在不斷掘進的一切正是你生命本身。你才有可能從你的`音調聽出一個理想發(fā)言者的音調,你才能從日常的責任中獲得一種自信,并為正在生長的一切不斷感到驚訝。

3、教學的危險常常表現在行為與目的之間喪失了關系,即具體的教學行為可以完全無視它所可能產生的后果,無視學生的感受。教學行為首先是計劃、規(guī)范或者習慣,是必須運行的常規(guī),由職業(yè)本身和各種政策所決定,而切斷了教學與對人生意義的全面關懷之間的關系,具體的人丟失了,亦即為了人的目的性的丟失,教學行為滿足于追求在虛空狀態(tài)中的自足感,熱衷于技術、設計的新穎性與操作的熟練程度,最終心靈則在重復做的狀態(tài)中日漸淪于麻木和封閉。

漏的讀后感五十字篇7

借了一本《虛無的十字架》,借閱期為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為了不辜負我當初借書的初衷,決定看完它。

竟然一上午就看完了,果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

應該說這是我看東野圭吾的第三本書。第一本是《白夜行》,第二本《解憂雜貨店》。看完有一個總體的'感覺就是,書中的人物關系構思很巧妙,總是那么引人入勝、出其不意。

看這本書時,也是如此。本書開篇寫的是一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當我特別好奇他倆到底會向什么方向發(fā)展時,作者卻筆鋒一轉,寫到了一個小女孩的被害。當時就一直在想,開篇的少男少女肯定會再次出現,但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內容出現呢?強烈的好奇心促使著我往下看,有一種根本停不下來的感覺。

書中作者花了大幅的篇幅討論了死刑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

如果小夜子沒有被殺害,她的立場到底會不會動搖呢?會不會奔走呼告,堅持讓史也和紗織為自己年輕時所犯的罪,接受應有的懲罰呢?

我從內心深處來講其實是不希望史也受到懲罰的,他在自己內心已經給自己判了刑,并將囚禁一生。相對于用一生默默贖罪、回報社會、造福群眾,在監(jiān)獄里背負著那虛無的十字架,又有什么意義呢?

當然我以上的觀點也僅限于這本書中的史也。畢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也只有在犯人受到應有的審判、接受應有的刑罰的基礎上,再來探討他們是否真的悔罪?刑罰對他們而言有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死刑是否真的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從小夜子的遺作來看,她當然是傾向于"殺人償命",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思想,根深蒂固。她認為刑罰并沒有讓犯人改過自新,他們會憑著高超的演技假裝悔罪而獲得減刑和假釋,走上社會后依然會成為社會的毒瘤,禍害蒼生。

但是我從里面也讀到了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深深置于內心的那種復仇感,堅定而執(zhí)拗,讓人不禁會掩卷深思。

另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兩對人對命運各自不同的選擇,史也和紗織,道正和小夜子。史也為了彌補自己年少時犯的罪,選擇積極前行,為救治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紗織卻沉浸在懊惱和悔恨中不能自拔,自暴自棄。道正選擇了告別過去,重新開始;小夜子卻作為受害人家屬,做了更多關于犯罪和刑罰的研究。

我不敢說哪種選擇更好,畢竟我不是他們,并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們當時的處境。但是,我更接近于選擇一種全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還要繼續(xù)前行,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做的事負責,頹廢和逃避顯然解決不了任何事情。

本書的結尾,因為找不到嬰兒的尸體,史也和紗織并沒有受到審判,這無疑也說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但是他們給自己的懲罰是一輩子,背負的是沉甸甸的十字架,而不是虛無的十字架。

漏的讀后感五十字篇8

近段時間,我閱讀了張先生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書,讀這本書與讀其它的書感覺有很大不同,因為張先生這本書里的文章是細細碎碎的。記錄的或是一個場景,或是某人的一句話,或是聽課后的幾句感悟。有時駐足,有時行走,都圍浸于教育深長的思緒……在這些“細細碎碎”中,我讀到了耐心、傷感、渴望、期盼……我特別喜歡這種形式,它讓我拿得起放得下,隨時隨地拿起書來讀,不必回顧上文,隨時隨地放下書思考,不必冥想下文。對于時間零碎的我來說,課間也可以讀上一條兩條。它讓我感覺到,原來細細碎碎也是一種寫作方式。

“教育就是反思與行動,愛撫與照料,對話與合作,引導與建構,促進與成長,教育就是互動與彼此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為目標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為關注的起點,在這里,每一個人都以自己的獨個性而賦予了主體的價值,并因此成為責任的主體,主體意識的萌發(fā)恰似教育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基本熾?!睍械倪@兩段話揭示了教育的本質,那么誰來進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師。教師的責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要加強自身涵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業(yè)務學習,多學習理論知識,記好筆記,認真寫心得體會。要認真?zhèn)湔n、上課,同時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對照新課改精神,明確不足,找準差距,爭取提高。要學會“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相信、善待每一個學生,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開啟每一個學生的聰明之門”。

書中最讓我欣賞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礎教育中的10個人文要害詞:自主、互動、開放、質疑、活力、寬容、同情、愛、覺悟、生命。人文精神是當代基礎教育變革的價值背景和追求目標,這些名詞在教育改革實踐中被賦予了堅實、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尊重生命,愛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跑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布滿活力。

我盡管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但也要加強自身涵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專業(yè)學習,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尊重愛護學生,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兢兢業(yè)業(yè)地干好本職工作。我會在學生的成長中、進步中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教師工作的樂趣!

這本書友一個震撼的名字,更有著震撼人心的教育的思考。新的教育,創(chuàng)生于十字路口,如果沒有彷徨,就無需選擇,無需擇斷,也無需有隨時承擔責任的勇氣。十字路口,意味著多元,多樣好自由,如果這個世界上有真正的愛,必然會有自由。十字路口,實際上是我們期待中的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十字路口,意味著對價值的重新發(fā)現重新認定,在彷徨中孕育著獨具的慧眼。真正的教育,在出發(fā)時是未知的,只有在相遇時,在共同的參與中,在對話的過程中,意義才日漸清晰起來。

?教育的十字路口》,呼喚著教育的愛,教育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