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忠的讀后感6篇

時間:2024-02-20 作者:Gourmand 讀后感

當我們寫讀后感時,我們將書中的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重新過一遍,深入思考它們的含義和影響,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我們會反復回顧書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這有助于我們更清晰地理解作品的主題,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諸葛亮忠的讀后感6篇,供大家參考。

諸葛亮忠的讀后感6篇

諸葛亮忠的讀后感篇1

讀了《諸葛亮造木牛流馬》,我被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在制作木牛流馬時,他竟然別有用心的做出了個舌頭,只要一轉它的舌頭,就推不動了。

“諸葛亮讓王平帶著木牛流馬去運糧食,并且大招旗鼓,讓魏軍知道,讓他們來劫糧。魏軍按計劃過來劫糧,王平讓蜀軍把木牛流馬的舌頭轉過來,馬上逃離?!?/p>

讀到這里,我忍不住想知道,諸葛亮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暗任很姲涯九A黢R推回大營后,司馬懿讓屬下把糧食都放在木牛流馬上,再運到后山。諸葛亮見時機成熟,便讓關興領1000人去搶糧。關興帶人把木牛流馬搶過來,把舌頭扭回來,推走了。

司馬懿派人去追,被諸葛亮用妙計嚇跑了。

諸葛亮的智慧讓我震驚,他利用木牛流馬“坑蒙拐騙”了司馬懿不少糧食,還把司馬懿嚇得夠嗆。諸葛亮如此聰明,即使是使用現(xiàn)代化科技也不可能像他那樣的神通廣大,叱咤風云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諸葛亮造木牛流馬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他的智慧,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而且諸葛亮不僅有智慧,還有了不起的本事。

指導老師評語:

讀書能提高我們的智慧,你讀了木牛流馬的故事,收獲了很多,希望你讀更多的書,進步更快!

諸葛亮忠的讀后感篇2

最近,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是大作家羅貫中的著名作品。給我啟發(fā)最大的是書中草船借箭這一章節(jié)。文章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技高一籌,便心懷嫉妒,甚至一心想將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軍中缺箭為名,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忌妒心強,而且又十分陰險狡猾。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徹底失敗。

草船借箭的故事,揭露了周瑜忌妒賢能、心胸狹窄的本性。那么在今天,我們又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的成績和進步呢?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高士其和周培源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是一對好同學,以前都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求學,高士其學醫(yī),周培源學物理。那時候高士其是學校的高材生,在同學中享有盛名。周培源絲毫沒有妒忌他,相反,總是給予支持和鼓勵。有一次,高士其翻了許多資料也沒有搞懂一道物理題,急得他心急如焚。于是他便拿著題目去找周培源,周培源熱情而又耐心地給他講解,把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直到他徹底弄明白為止。

讀了《草船借箭》,我又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小肚雞腸,有時也會產生妒忌心。有一次期末考試我數(shù)學考了98,還有一名同學叫姜繼恒,他考了100分我又開始嫉妒他了,我把他的卷紙拿來左看看右看看,像偵察兵抓特務似的找他卷紙上的錯誤,希望找出點錯誤,把分拉平。結果什么也沒找到。我本該佩服他的細心和認真,可心里總有些不愉快。這事看起來雖小,但其實這也是藏在我心靈深處的妒忌心。

諸葛亮忠的讀后感篇3

?諸葛亮傳》主要寫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平生經歷,以及魏蜀吳三國的爭斗。

在人們的眼中,諸葛亮是一個神通廣大的人。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有對諸葛亮的稱贊。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這幾點:

一、他會用人??催^《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蜀國的敗落是因為諸葛亮不會用人,但事實證明諸葛亮一直是蒙冤受屈的。比如說得到諸葛亮賞識的姜維,原只是一個小官位,但諸葛亮一眼看出姜維的能力,以至于發(fā)揮了姜維不但驍勇善戰(zhàn)、而且足智多謀的這塊金子。再比如說趙云,諸葛亮同樣看到了他的能力,以至于趙云成為諸葛亮今后最好的合作對象。

二、諸葛亮有智慧。在赤壁之戰(zhàn)中,諸葛亮利用吳國的孫權和大將周瑜、魯肅等人的疏忽,巧占荊州。周瑜和孫權大怒,周瑜又讓孫夫人出嫁,來殺劉備,但諸葛亮派趙云前去,成功避開鋒芒。

三、他戰(zhàn)斗經驗豐富。正是因為諸葛亮擁有豐富的作戰(zhàn)經驗,才抵擋得住司馬懿的團團進攻,好幾次讓司馬懿吃了敗仗。

四、禮賢下士,法道兼濟(法律、道德兼用),懂得治國安邦。吳蜀再次聯(lián)合以后,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期。而這時,諸葛亮減稅增收,減少百姓稅收,打擊貪官,大批生產蜀錦,建設諸葛堰、煮制井鹽。短短數(shù)月,這些資源已經為蜀國支起了巨大的護盾。之后,諸葛亮又立“憲法”制定“八務”“七誡”“六恐”“五懼”其目的在于使一切制度化,不需要特別努力,大家就能遵從。

諸葛亮的哲學,人們至今還在研究,我們要向諸葛亮學習,學習他的成功之道。

諸葛亮忠的讀后感篇4

國學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的根與魂,是我們華夏兒女遺傳基因和精神支柱,我們要像神圣的`生命火炬一樣將國學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這么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比較喜歡、感受比較深刻的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七擒孟獲主要講的是劉備駕崩后,他的兒子劉禪即位當了皇帝,但他是位無能的皇帝。不久后,南蠻王孟獲舉兵十萬準備謀反,諸葛亮率領人馬迎敵,運用自己的智慧戰(zhàn)勝了猛獲。七擒七縱使猛獲比較終心服口服,徹底歸順。讀了這段故事后,我認為諸葛亮不但智慧超人,而且面對敵人的時候心胸也很寬闊。

回想起我在學習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事情。我的筆被同學弄壞了,如果我們都板著臉,惡聲惡氣得大吵大鬧、大打出手,比較后兩個人心里都很不開心,還要被老師放學留下來叫家長來學校,回家還要被父母批評教育。這時在我腦海里突然略過了這些像狂風暴雨般可怕的“場景”。冷靜三秒后,我們并沒有動手打架,而是和同學好好溝通,我主動說一句“沒關系”,他也一句“對不起”,我倆都笑了。

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贏得人心,因為靠蠻力解決問題是不行的,我們需要運用智慧和胸懷去解決問題,這是我從這個故事里悟出的道理。以此可見,比較強大的力量不是拳頭啊,是自身的實力和寬廣的胸懷。

諸葛亮忠的讀后感篇5

最近,重新拜讀《三國演義》,讓我對里面的章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諸葛亮舌戰(zhàn)儒群,讓我贊不絕口,拍手叫絕。

三國時,面對曹操的百萬熊兵壓境,諸葛亮只有與吳侯孫權結為同盟才是上策,否則定是寡不敵眾。但是如何能說服孫權身邊這些滿腹經綸的文臣武將呢?看完這一章回以后,我對諸葛亮佩服的五體投地,原來他靠的是他的七寸不爛之舌。當看到第一個謀士張昭滿懷敵意的問諸葛亮為什么言行不一,不斷躲避曹兵時,我不禁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因為張昭是吳國第一謀士。諸葛亮當然知道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他借物喻人,用大鵬日行萬里來喻人。又用治病吃藥來比喻當時的戰(zhàn)略格局。他巧妙的化解了尷尬,讓自己處于有利地位,接著又用“圍魏救趙”之計來駁回虞翻刁難。可見諸葛亮面對不同的儒士論辯方法也隨機應變,加上自己的沉著冷靜,心理戰(zhàn)術和還有他的能言善辯,足智多謀。最后孫權決定攻打曹操。這一回真是太精彩了。俗話說三寸之舌能抵百萬之兵一點都沒有錯。

讀完這個故事,你可能覺得諸葛亮的口才讓他插上了翅膀。但是他的口才也是來自他的高學識。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在聰明的人也枉費。聯(lián)想到我們今天的學習中,我覺得一個人的學問不是裝就能裝出來的,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質華。我終于領悟到老師為什么每天讓我們要多看四大名著了,之前我也覺得反正看不看老師也不知道。為了自己以后不會落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地步,還是要行動起來,多儲備知識啊。同時,我覺得在學習過程中,也要活學活用,如果一天到晚,背死書,最后可能也會變成一個書呆子。

最后合上書本,我給自己立了一個目標:要博覽群書,儲備豐富的知識,用知識縫制鎧甲,將來才能披甲前行。

諸葛亮忠的讀后感篇6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它的故事也不斷地被拍成各種電影、電視劇。趁著暑假,我從書架上抽出了《三國演義》,趴在床上靜靜地看著,去了解那一段刀光劍影的動蕩歲月,去體會書中所描述的愛恨情仇。

其中草船借箭的那一部分讓我覺得特別精彩。當時的吳、蜀兩家剛剛結盟,曹操卻率領大軍殺來。東吳的周瑜雖然智勇雙全,但是氣量太小,一心想借機會除了諸葛亮。他們知道曹操的隊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準備與曹操在水上作戰(zhàn)。周瑜找來諸葛亮,命他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備戰(zhàn)。但諸葛亮卻笑笑說只需三天夠了,還立下軍令狀。魯肅等人都覺得這根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諸葛亮只向魯肅借了20條船30人,然后一、二天卻一點行動也沒有。到了第三天凌晨,江上布滿大霧,諸葛亮帶著裝滿稻草的船開往曹營,船上的士兵擂鼓吶喊,但當時霧茫茫的`,看不清楚,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出兵,他命令弓箭手不停地射箭。這樣,諸葛亮的草船上插滿了箭,趁著順風逃走了?;厝ヒ粩?shù),船上密密麻麻的有整整十萬多支箭呢!真是太精彩了。

通過這個故事,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當時又沒有天氣預報,可諸葛亮偏偏料事如神。我想這完全依靠的是他平時積累的科學知識,還有遇事冷靜思考的好習慣。再說說周瑜,真讓人看不起,一個大將軍卻這么小氣。如果他和諸葛亮能夠團結一致的話,一定會成一番大事業(yè)的。還有那曹操也太笨了,如果當時用上一些火箭的話,結果完全不一樣了,諸葛亮恐怕是逃都來不及嘍。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